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热经济性,建立了热泵供热系统计算模型,对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与抽汽供热两种方式进行了热经济性比较,引入单位供热负荷功耗差指标定量表征热泵供热的热经济性,提出了采用循环水水源热泵进行供热的可行性判据。对某200 MW典型机组进行了计算,发现供热温度越低、供热负荷越小、供热抽汽压力越大、制热循环效率越高,电厂采用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的可行性越好。  相似文献   

2.
王西伦  于刚  曹昕慧  张光 《节能》2012,31(10):26-29
针对供热需求与供热能力之间的矛盾和电站低品位冷凝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以300MW抽凝供热机组为实例制定了吸收式热泵耦合抽凝机组供热方案。结合耦合供热方案提出供热面积扩容率的概念,通过对耦合供热与传统热电联产供热两种供热方式的定流量热力计算,以供热面积扩容率、能源综合利用率和热电总收益三个经济性指标为比较标准,进行了经济性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供热方式在机组不增容的前提下能够扩大供热面积,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增加热电厂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核能供热可以有效解决燃煤锅炉供暖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为验证池式反应堆供热效果,49-2池式低温供热堆进行了供热演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供热初期,供热回路升温缓慢,使得供热周期延长、增加了运行时间及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49-2池式低温供热堆供热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数据分析、仿真研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供热启动方式,该方式应用于反应堆供热初期及意外停堆再启动情况,通过控制反应堆功率,实现供热回路的快速升温,缩短了运行时间、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供热的发展方针是"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城市供热的热源有城市热网供热、燃煤锅炉房供热、燃气锅炉房供热、燃油锅炉房供热、电锅炉房供热、分户燃气壁挂炉供热、热泵和蓄能式电采暖等.燃料有煤、天然气、油和电等.  相似文献   

5.
提升供热系统供热效果、降低供热成本以及降低供热收费价格,一直是供热单位和用户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以实际供热项目为依据,对供热系统的优化方案进行探索,并且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运用所述的优化方案,可使供热企业较大幅度地节能降耗,供热质量明显提高,供热成本明显降低,促进供热企业按照节约型企业的要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市供热企业资质审查引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尔新 《节能》2006,25(3):39-41
介绍了沈阳市的供热现状、特点和近几年在供热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围绕供热企业资质审查工作对供热的市场化运作、供热立法、供热企业的准入、退出与管理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供热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600MW供热机组(单机供热流量达500t/h)的供热控制对象的特性,改进了供热保护、供热抽汽流量控制、供热抽汽温度控制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供热系统供暖期内的变工况进行模拟。比较改造前后两种供热模式在相同热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发掘并对比不同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热网回水温度升高,热泵性能系数COP下降。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热经济性能要优于传统供热模式,在相同供热负荷下,热泵供热模式总的供热抽汽量明显低于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总的发电量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加了3%左右;发电标准煤耗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最大降低了近3%。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能满足的最大供热面积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大了17.5%,明显增强了原有系统的最大供热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新型的热电发电机驱动热电热泵联合循环模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对装置性能进行分析,导出了供热率、无量纲供热率和供热系数与热电单元比等参数的解析式,研究了该型装置最大供热率和最大供热系数对应的最优工作电流和最优热电单元分配,分析了发电机高温热源温度、热泵供热空间温度等对装置供热率、供热系数、最优工作电流和最优热电单元分配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发电机热源温度下,供热系数与无量纲供热率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郑州市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现状和基于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利用新技术,并对集中供热热源供热能力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通过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和余热回收,热电联产的供热能力将达到5 613 MW,供热面积为1.2亿m~2,热电联产将满足远期郑州城市供热增长的需求,可以实现城市清洁供热。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风能、太阳能等间歇能源发电并入电网导致热电联产机组降低电负荷而影响供热效果问题,在考虑供热管道自身蓄热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供热管道动态数学模型,对供热管道进口水温突变、供热管道保温层厚度变化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供热管道金属壁温、保温层壁温以及供热管道出口水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计算出供热管道出口水温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供热设备采用单片机控制起停,同时监控供热系统压力、温度、水位,能根据供热情况设定供热时间,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3.
龙庆地区供热系统改造工程是龙庆地区供热系统的专项改造项目,本项目建成后,解决了低温现象,提高了供热安全性,是供热规划和多热源联合供热实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侯冰  李亚兵  程铭远 《节能》2007,26(10):4-7
分析我国供热运行的现状分析,介绍了发达国家供热历程和东欧供热改革情况,指出了目前供热运行节能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如何认识供热运行节能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原则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建三江热电厂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首站进行改造方案,解决供热存在的问题.改造方案既考虑近远期供热需求,也保证电厂出现最不利情况的供热要求.同时提出随着供热面积的增加,供热方式也由直供调整为混水直供的方式的运行方案,在满足城市供热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热电厂热源的余热.  相似文献   

16.
某发电厂的纯凝式机组从2017年7月开始向周边企业供热,期间产生了负荷波动下供热压力不稳定、供热蒸汽温度变化大、供热节流损失、安全阀频繁动作,以及减温减压阀门阀芯脱落等现象。在利用机组调停检修期间,通过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增加了一路供热汽源,并加装了供热系统小旁路阀,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户用供热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户用供热产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质供热设备的特点以及生物质和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指出了生物质供热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生物质户用供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生物质户用供热技术将有效地缓解由农村传统供热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亚临界凝汽式发电机组热效率低、热经济性差的问题,考虑采用抽汽供热的方式实现原机组的热电联供。建立了基于热平衡法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非供热工况、主蒸汽减温减压供热工况、背压机供热工况和一抽供热工况的热经济性指标,并从能量品位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不同抽汽供热工况下组元系统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失分布。结果表明:供热改造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热效率,相比于主蒸汽减温减压供热方案和背压机供热方案,一抽供热方案的(火用)效率更高,且汽轮机组非满负荷运行时会造成更大的(火用)损失;对比不同抽汽供热方案,有助于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机组的抽汽供热工况,提升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市供热协会副理事长郭维圻在1月20日召开的"2014年供热节能技术论坛"上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期,供热事业正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同时供热又面临着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经济承受力等多重压力,供热行业需要寻求科学发展新途径。北京供热节能减排稳步发展郭维圻指出,北京市供热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发展,伴随着"煤改气"工作的推进,北京市燃煤锅炉2013年冬季供热用煤需求量比以往减少约30万吨,为480万吨。近十年来北京先后在供热方面实施了六大节能减排工程:燃煤改为清洁能源工程、郊区供热资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研究了基于高密度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电热锅炉的分时配比供热系统,对高密度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电热锅炉进行了描述。结合冬季供热的负荷系数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对分时配比供热系统蓄热设备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分时配比供热系统的优化原则。结合城市供热的示范工程,分时配比供热系统与全蓄热式供热系统比较,不仅能够节省锅炉房空间31%,节约初投资33%,与传统直热式电锅炉比较节省运行费用46%,同时减少了锅炉房的用电负荷,降低了电力增容压力。通过供热负荷分析说明了分时配比供热系统具备极寒天气的供热调峰能力和设备备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