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FIA—ISE测定痕量钠离子的系统与在线微型柱结合,考察了在动态条件下影响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性能的因素,得到了测定其交换容量的最佳参数:微型柱树脂填充量0.1762g(层高45mm),温度33℃,样品水为10mg/L钠离子溶液(NaOH),样品水流量0.92mL/min,再生剂HCl用量40mL,再生剂流量1.25mL/min,再生剂浓度4.0%(逆流再生)。在最佳条件下,利用本方法对不同厂家的大孔型弱阳树脂(D113)的交换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本方法实现了一次测定同时获得弱阳树脂的平衡交换容量、全交换容量、转型膨胀率和树脂利用率等多个指标,并与GB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04)。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业深度污染的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SACR),采用基于流动注射-钠离子选择电极(FI-Na-ISE)的SACR性能测定系统,进行了对深度污染SACR的复苏研究.首先将SACR用饱和FeCl3溶液、润滑油浸泡,并在110℃干燥6 h,制得深度污染SACR.然后在FI-Na-ISE的SACR性能测定系统中对各种复苏因...  相似文献   

3.
刘康  李永生  王月姣  杜鑫 《化工学报》2013,64(9):3317-3323
基于流动注射流通式Na/Ca微电极串联动态电化学自动检测系统,给出了一种阳树脂在线离子交换连续合成高纯度柠檬酸钙的新方法,并实现了对阳树脂柱的运行状态及流出液中柠檬酸钙含量的同时自动在线监测。通过对此系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选,得到的结果是:检测系统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由80 mmol·L-1 tris、175 mmol·L-1 H3BO3、1 mmol·L-1 KCl和0.025 mmol·L-1 CaCl2的混合液(pH 8.0)构成,样品注入体积为150 μl,总流量为2.26 ml·min-1,混合盘管长度为120 cm(I.D.0.5 mm);检测系统的测定范围分别为2.0~1000 mmol·L-1 Na+,0.2~50 mmol·L-1 Ca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 0.68%;其检测下限分别为1.12 mmol·L-1 Na+,0.093 mmol·L-1 Ca2+。  相似文献   

4.
001×7钠离子交换树脂工作性能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01×7钠离子交换树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工作交换容量,但它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作者研究了钠离子交换树脂实际工作性能测定方法,通过建立实验室标准测定工作条件,其中对测定树脂的预处理方式、软化器参数、进水水质及终点控制、运行流速等四个方面进行条件优化后定为标准测定条件,并与标准树脂进行对比实验形成简易鉴定树脂工作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树脂工作性能和中毒情况的鉴定以及水处理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研究D113-Ⅲ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吸附时间、钙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D113-Ⅲ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钙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5 min,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Lagergren方程,吸附等温方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升温有利于D113-Ⅲ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数种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催化性能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A-15,S-54和D-7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以乙醇和叔丁醇为原料,对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初始组成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活化能,水的阻塞系数的比较,得出了国产D-72型树脂催化活性较好,S-54型树脂选择性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富含正丁烯的催化液化气和冰醋酸为原料,采用优化改良后的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醋酸仲丁酯。测试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105℃,反应压力1.0 MPa,醋酸与丁烯摩尔比2.0,进料质量空速3.0 h-1的工艺条件下,丁烯转化率≥58%,醋酸仲丁酯选择性≥92%。  相似文献   

8.
水处理用阳树脂被铁、锰中毒后都先用盐酸作解毒剂,后用食盐水转型,这样处理过的树脂交换容量通常只恢复到原来的80%。实验发现,用盐酸——氯化钠混合溶液作解毒剂、再转型,交换容量能恢复到95%。另外,用硫酸作解毒剂会有石膏沉淀生成而未被采用。实验发现,用硫酸——硫酸钠混合溶液作解毒剂具有速度快、反应完全及经济的优点,生成的石膏既没堵塞树脂内微孔道亦易于分离。该法按柱外再生方式经工业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OWEX MARATHONC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在常压液相下用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初始摩尔比等参数对反应体系的乙酸乙酯收率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55 min,反应温度为70℃,催化剂用量为110 g/L,醇与酸摩尔比为1.5∶1,乙酸乙酯收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10.
11.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金属离子催化制备乙酸正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冰乙酸和正丙醇为原料,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催化制备乙酸正丙酯,以乙酸的转化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树脂种类,负载四种金属离子及负载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制备的负载催化剂,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表明,负载金属锆离子的催化性能最好,负载条件为锆盐浓度为1.0%,负载温度为50℃,负载时间为1 h为最佳。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酸醇摩尔比1∶1,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20%,沸腾状态反应,反应的转化率为68.79%。催化剂经10次重复使用后催化能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乳酸与异戊醇合成乳酸异戊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用1.0g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0.1mol(9g)乳酸,当乳酸与异戊醇的摩尔比为1:2,在回流条件下反应3h后,酯产率可达87.5%,本方法具有催化活性较高,对设备无腐蚀、三废排放少,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妍  宁正祥 《广州化工》2006,34(4):41-43
研究制备了负载Al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并对制备条件进行讨论,得到了较好的制备工艺为AlCl3与树脂的配比为8%,溶剂无水乙醇用量为80 mL,78.3℃回流反应8 h,最终铝含量为1.44 g/100 g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32树脂在1020 cm-1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裂分,形成1011 cm-1和1025 cm-1两个吸收峰,说明732树脂磺酸基与AlCl3发生了络合反应,同时将其应用于丁烯二酸糠醇甲酯合成反应中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苏广均  王树清 《江苏化工》2006,34(30):16-18
以乙酸、正己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乙酸己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带水剂、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乙酸己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70min;n(正己醇)/n(乙酸)=1.2;催化剂用量为1g;带水剂苯用量为15mL(乙酸为0.3mol的情况下)。乙酸己酯的收率达到96.36%。  相似文献   

15.
应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合成己二酸二乙酯,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于己二酸二乙酯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酸醇摩尔比为1∶6,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分数的35%,反应时间为12 h,带水剂甲苯用量为25 mL,己二酸二乙酯产率为81.13%。  相似文献   

16.
赵力军  董琳  张梅 《山东化工》2005,34(4):19-21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铁红中的硅。首先,将铁红制成一定浓度的Fe^3+试液.再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浸泡其中,Fe^3+在交换树脂中与杂质分离,试液中Fe^3+浓度大,树脂浸泡时间长。分离效果好。对含Fe^3+(0.07045g/mL)的试液.树脂在其中浸池4h,脱除SiO2效率为93%.Fe2O3的产率为50%。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烷基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孔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以苯酚和丙烯四聚物为原料,催化合成烷基酚。确定了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13%(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1100℃,反应时间10小时。平均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8.
朱方平  宗封琦  顾浩 《化学世界》2008,49(5):275-277
用DSC法研究了粉状聚苯乙烯磺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受热反应的非等温动力学。在温度区间为390~500℃,先发生一个放热反应,其后是吸热反应。测定了这两个表观受热反应的动力学基础数据-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2.8±0.4)×102kJ/mol,278±17 kJ/mol和(2.4±0.4)×1020/min,(5.2±0.4)×1019/min(99%置信度)。还测定了上述两个表观反应的反应热,前者为-8±3 J/g,后者为77±8 J/g(390℃时无水树脂重)(95%置信度)。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0):1443-1454
In this research, polyvinylchloride/ styrene-butadiene-rubber blend heterogeneous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technique using tetrahydrofuran as solvent and cation exchange resin powder as functional groups agent.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also employed as membrane surface modifier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membrane selectivity and anti-fouling property. The effect of used emulsion composition on properties of home-made membranes was studied. SOM images showed uniform particle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ly uniform surfaces for the membran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 led to decrease in water content, 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ionic permeability in composite membranes. Membrane potential, transport number, selectivity, ionic concentration, and membrane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ance all were increased by the PMMA coating on membrane surface. Als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rease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olfanate (SDBS)) ratio in used emulsion during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led to decrease in water content, IEC and permeability in composite membranes. Conversely, opposite trends were found for membrane potential, transport number, selectivity, and electrical resistance by (MMA: SDBS) ratio decreasing in used emulsion. Composite membranes exhibited higher potential, selectivity, transport number, and permeability for monovalent ions compared to bivalent ones. Modified membranes showed good ability in (monovalent/ bivalent) ions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