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芩苷防晒霜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作为天然添加剂添加到防晒霜中,配制出水包油型的膏霜类黄芩苷防晒霜.通过考察乳化条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和原料的添加量对防晒霜乳状液性质的影响,确定出较佳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乳化温度为75℃~85℃时,乳化效果较好;当w(三乙醇胺)=0.2%~2.0%,w(E1802)=2.0%,w(防腐剂)=0.20%时,防晒霜乳状液性质稳定;当w(黄芩苷)=1.5%时,防晒霜的药理性能和颜色较好,可以制备出天然的性能较好的黄芩苷防晒霜.  相似文献   

2.
对于部分中成药的生产,需从药材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并将其纯化后再用于制剂,此纯化过程在药典及其他许多文献中记载的酸沉参数是加酸调至PH1.0-2.0,也有文献显示采用PH1.5-2.0[1]酸沉.为了进一步研究确定更精准的PH控制围,对不同PH值下的多个实验组进行观察和黄芩苷含量测定,得知PH1.78组的收率最高,且目测沉...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为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病毒方面运用广泛。中国药典中规定黄芩药材中含量不得少于9.0%。对近年来有关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以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与总结,力求在为黄芩抗病毒的综合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新药和作用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芩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微波辅助乙醇回流联合工艺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产品,系统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乙醇溶液浓度、料液比对黄芩苷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以大大缩短黄芩苷的提取时间,但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黄芩苷收率反而下降,实验确定了微波加热时间为4 min,乙醇溶液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0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3个因素对黄芩苷提取收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乙醇溶液浓度对黄芩苷收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金尧  王佰灵  李欧 《广州化工》2021,49(18):54-57
以黄芩苷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考察对黄芩苷得率影响较大的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三个因素的最优区域,从而筛选出黄芩苷醇提工艺的最优条件.通过实验得到最佳醇提工艺为黄芩苷在液料比为10:1的77%的乙醇溶剂中加热回流2 h,提取2次,该条件下黄芩苷得率达12.55%.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苷醇提工艺易行可控,能够得...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提取黄芩药渣中的黄芩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化学与粘合》2008,30(6):35-37
为了探索黄芩植物药废渣的再利用价值,首次采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对黄芩植物药废渣中的药用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再次提取,考察溶剂浓度、超声提取时间以及溶剂量等因素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对超声波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5倍量70%浓度的乙醇,在20℃条件下超声提取50min,黄芩苷提取率达6.0%以上。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为:黄芩植物药废渣中尚含有一定量的药用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再资源化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玉米须芦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通过正交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料液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因素对玉米须芦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玉米须芦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即料液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40 min,玉米须芦丁提取率为5.8945%;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7(g∶mL)、水浴温度85℃、水浴时间40 min,玉米须芦丁提取率为6.5328%。在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玉米须芦丁提取率优于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因此,选择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提取玉米须芦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三黄片中黄芩苷和大黄酸的超滤适用性进行探究。方法分别以黄芩苷、大黄酸为检测指标,将pH、药液浓度、超滤膜截留分子量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对超滤前后的药液成分的浓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其透过率。结果在进行超滤过程当中,黄芩苷的透过率较高,实验检测出药液的浓度对透过率影响比较明显(P<0.05);大黄酸的透过率较高,3个因素均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黄芩苷、大黄酸这2种物质在超滤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可以进行超滤。  相似文献   

9.
将亚麻籽油作为原料,选择碱溶酸沉法进行蛋白分离。先基于胶酶法对亚麻籽油进行脱胶预处理,在粉碎脱脂之后,通过碱溶酸沉法,进行亚麻籽油蛋白分离工艺优化,从提取pH、料液比、时间、温度四要素对其在亚麻籽油蛋白分离提取率中的影响做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证明,亚麻籽油蛋白分离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提取液pH=9.5;温度50℃;料液比1∶30;时间为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分离提取率高达51.66%,蛋白质量分数高达92.28%。  相似文献   

10.
黄芩甙的提取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验对影响黄芩甙提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黄芩甙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每批煎煮两次,加水量分别为中药量的10部和8倍,时间分别为60min和30min,分离方式为先用80目筛网过滤再离心分离,用盐酸调pH1-2,在80℃保温60分钟,静置3小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黄芩甙产品。  相似文献   

11.
葵花籽粕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葵花籽粕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通过对甲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在运用旋转蒸发仪下得出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甲醇浓度70%、温度45℃、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0(W/V)。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绿原酸产品进行检测。在325 nm波长下,得到绿原酸的最大峰值,计算得率为3.13%。  相似文献   

12.
沉淀法是一种传统的植酸生产方法,现从原理上对其整个生产中的酸浸、沉淀、精制、阳离子交换、脱色、浓缩等过程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盐酸酸解磷矿粉制得粗磷酸为基础,采用磷酸三丁酯和煤油混合溶剂萃取与化学沉淀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粗磷酸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精制、浓缩、除杂、脱色后可制得食品级磷酸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制得的产品磷酸质量分数为85.2%,各项指标不仅达到了工业级磷酸标准要求,而且达到了食品级磷酸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荷叶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水溶法提取荷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5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min、加入少量的助溶剂,在此条件下,荷叶总黄酮平均得率达到2.49%,较传统方法提高0.38%。该法具有省时、环保、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萃取法治理CLT酸酸析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LT酸酸析废水是CLT酸生产中排放废水的主要来源,其COD排放量占工艺废水COD总排放量的94%。本试验用萃取的方法,将废水中的中间产物及部分产品回收,重新回用于工艺,一方面便废水得到了净化,出水COD去除率达90%以上,同时以萃取再利用重新制成CLT酸产品,生产1tCLT酸排放的废水经处理后可回收CLT酸126kg。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iO2。工艺条件为:温度40-50℃,pH值5—6,干燥温度110℃,焙烧温度500℃,制得的二氧化硅粒径在50-60nm,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达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提取胆红素后的猪胆粉中同时提取猪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将猪胆粉皂化制得混合猪胆汁酸粗品,在浓盐酸催化下形成甲酯,猪去氧胆酸甲酯与甲苯形成的复合物不溶于甲苯而结晶析出,蒸干回收溶剂;用柱层析法,以乙酸乙酯一石油醚为洗脱剂分离鹅去氧胆酸甲酯;最后经碱水解得到纯猪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纯度经HPLC测定均大于98%。该提取工艺能同时提取出猪胆粉中的猪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步骤少、操作简单、原料利用充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先元华  吴修洁 《当代化工》2012,(10):1043-1046
将甲酸作为添加剂,在工业规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有机酸添加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浆液在脱硫过程中,浆液pH值、脱硫率、石灰石利用率随甲酸添加量的变化,及脱硫率和浆液pH值的关系,并分析了添加有机酸后石灰石的溶解过程。结果表明,随有机酸添加量的增加,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逐渐升高到某一极值,但过量添加有机酸不能持续强化脱硫过程。浆液pH值在酸性范围内逐渐增加,脱硫率逐级升高。结果为脱硫过程强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supersatu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mixing intensity on particle size was investigated. Sterical stabilization of barium sulfate suspensions was applied to prevent formation of agglomerates. This allowed a reactant ratio of 1:1, thus maximizing product yield. The local supersatura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mixing intensity t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Reynolds numbers.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article size was observed by increasing the Reynolds number from 600 to 8000. A higher reactant concentration leads to a higher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and finer particles are precipitated. The particle size can b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reactant concentration. The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reduction, i.e., the particle size will be reduced at low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nucleation and growth kinetics are changed in a way that reduces the particle size. The optimized lab‐scale process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over 1 kg h–1 of nanoscaled BaSO4 with a median diameter of 75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