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洗世界》2021,37(9)
为了更好的处理工业废水,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我国工业领域重点改进了传统的铁碳微电解法,在微电解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改良性微电解法,有效解决了工业废水预处理、污泥处理、重金属处理、低浓度废水难题。为了更好的联合其他工艺、技术,把握工业废水处理现状,本文主要探讨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此明确微电解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实践,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详细阐明了微电解工艺处理中工业废水的铬离子实验,为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电解技术是近些年来处理工业废水中较新的预处理技术,简要介绍了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微电解组合工艺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该工艺不仅提高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生化性,又能节约成本,符合我国节能环保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电解技术通过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形成微电池,利用其产生的电池效应实现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入低、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并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应用前景广阔.通过简述微电解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业废水处理中微电解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做了简单的论述。从实践应用效果来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验证了其性能优势。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结合运用微电解技术和其他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工业废水,进一步提高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废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治理需求迫在眉睫。微电解技术可实现"以废治废",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治理领域,Fe/C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领域已得到规模化应用。简要归纳了传统Fe/C微电解技术存在的缺陷,重点分析了新型Fe/C微电解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Fe/C微电解技术发展方向,为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电解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降解,可以保护环境、节约工业废水处理成本,一举多得,符合目前我国节能环保的工业生产政策。本文研究了铁碳微电解技术,阐述了它的优缺点及工艺特色,并基于此方法进行了铁屑微电解法的废水处理实验,介绍了在中山市某铅锌冶炼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也在加重,其中,工业废水处理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需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合理应用,才能有效改善水质。从工业废水处理的情况来看,微电解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降低其处理成本,值得在工业企业中广泛推广。就微电解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提出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运用,以促进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电解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理,对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概述了该工艺在染料、重金属废水处理、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微电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技术因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在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广泛使用。"以废治废"的原则,使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通过笔者实践经验,简单总结了微电解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在工业废水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微电解预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废水预处理手段,能够有效地对不同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实现一定程度的净化,同时有效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和降低废水毒性,为后续的废水生化处理过程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对于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微电解反应效果的主要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相关技术的深入以及其与生化处理手段相结合的工艺在工程上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多地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有所报道。可见,针对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以微电解技术作为前端预处理工艺,与其他不同生化工艺相组合,能够经济、高效地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铁碳微电解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原材料廉价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在机理研究以及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铁碳微电解技术去除难治理废水中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指出微电解作用机理的定量化及耦合关系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应用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微电解材料的板结和钝化问题;②如何提高微电解工艺适用的pH范围。本文从材料合成和反应器的改进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前者问题,提出可采用纳米技术以及高温烧结技术合成新型微电解材料,以及采用流化床和内循环微电解反应器也可解决该问题;针对后者问题,提出可改性微电解材料,以及在微电解反应器上外加电场和采用臭氧曝气微电解。最后,系统总结了该技术在印染废水、垃圾渗沥液、制药废水和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3.
铁碳微电解作为一种高效率、普适性强、可提高难降解污染物可生化性等特点的低能耗、低成本废水预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广泛。阐述了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综述了包括微电解pH、停留时间、曝气量、铁碳比、铁水比等工艺优化研究现状,对其超声耦合、Fenton耦合等改进技术和在焦化、染料、制药、石油和造纸废水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铁碳微电解存在的易板结等方面问题及该技术在理论、与其他技术耦合联用等方面需重点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勇 《广东化工》2008,35(1):56-58,111
综述了目前较受关注的微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详细分析了微电解技术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应用实例和工艺改进方面的研究。实践表明,在适当的控制下,微电解技术可以用来直接处理电镀废水,保证出水达标排放。该技术投资少、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提出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微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各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微电解工艺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环保工作者们亲睐.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常见的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了改进微电解工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型水处理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璇  王灿  季民  刘京  韩丽 《工业水处理》2012,32(3):23-26,34
传统铁炭床的填料板结和更换问题,严重制约了微电解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以铁屑和活性炭为主要原料,以膨润土为黏结剂,经过高温焙烧制成球状新型微电解材料。以某化工园区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考察微电解材料的铁炭比、膨润土含量、添加剂种类和焙烧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微电解材料处理化工园区废水,CODCr去除率为22%,废水的生物急性毒性削减率高达90%,B/C可提高59%。对新型微电解材料的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固体孔结构多为介孔,比表面积为16.45 m2/g,平均孔径为5.889 nm。  相似文献   

17.
刘永卫  谭小红 《煤化工》2010,38(3):41-44
介绍了微电解法的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采用微电解法脱氮工艺、曝气微电解工艺以及微电解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进展。微电解过程主要基于电化学中的电池反应,反应过程生成的产物具有强氧化还原性,使常态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实现。与传统工艺相比,微电解法处理焦化废水具有许多优点,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铝炭微电解对含铜、镍电镀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炭微电解的基础上,研究了铝炭微电解对含铜、镍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铝炭比、反应时间、进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炭微电解最佳反应时间由铁炭微电解的30 min减少到15 min;Cu2+去除率由铁炭微电解的95%提高到98%,Ni2+去除率由铁炭微电解的94%提高到97%。此项研究为铝炭微电解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is rich in organic pollutants and cannot be treated easily. This study involves the pre-treatment of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by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technology. The anode was titanium net plated with ruthenium, the cathode was barbed wire, and the Fe/C/Al micro-electrolysis filler as particle electrod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were determined to be as initial pH of 3.0, 10 V EEF voltage, and 0.06 mol/L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had a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he traditional micro-electrolysis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organic pollutants present in the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Continuous running results showed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mmonia nitrogen and oil of the effluent was stable,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effluent B/C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chemical oxygen demand) ratio was 0.454 ± 0.013. The values of EC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CE (instantaneous current efficiency) were 9.8 kWh/Kg COD and 340.5%, respectively, when the reaction time was 60 min in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by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technology. GC/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wastewat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the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confirme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in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oil refining wastewater. Finally, the main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treatment of refinery wastewater by EEF-enhanced micro-electrolysis technology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