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一步法乳液聚合技术合成聚丙烯酸丁酯(PnBA)胶乳,考察了单体投料浓度、共聚组成和乳化剂类型对PnBA乳胶粒子粒径和胶乳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较高的单体投料浓度下,引入适量的电解质有利于生成较大粒径的PnBA乳胶粒子,降低了乳液体系的表面张力。引入苯乙烯(St)共聚单体后,随着St质量分数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不断下降,表面张力显著增大并导致乳液破乳。为此,提出了在较高单体投料浓度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通过电解质促进初级乳胶粒子的聚并来获得大粒径乳胶粒子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储志刚 《丙烯酸化工与应用》2000,13(1):26-29
丙烯酸丁醌在生产过程中,反应系统的控制有相当重要性光引发剂以及水反应系统控制好了,后系统的萃取1精制部分的操作也相平稳了,反应系统的后果是控制反应器R-412B的丙烯酸(AA)转化庆在98.0-98.6%之间,在此转化率下,丙烯酸丁酯的收率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装置运行四年多积累的经验,总结丙烯酸丁酯生产瓜系统的控制技术,供同类装置参考。 相似文献
4.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经碱催化非均相水解处理后,与Ce4+组成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合反应。研究表明,丙烯酸丁酯的转化率随体系中Ce4+的浓度、反应温度及EVA乳液水解程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反应进行2h后增加反应时间对其转化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乳液共聚,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聚丁二烯生胶(PB)作为交联剂,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70.67kJ/mol,聚合初始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0.43次方、乳化剂浓度的0.56次方和单体BA的0.49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7.
8.
9.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法和间歇法合成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通过对不同聚合方法合成的乳液胶膜性能的研究,表明半速续法合成的乳液腹膜性能优于间歇法并讨论了其原因。采用半连续法合成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乳液,研究结果表明,胶膜的耐水性、初始粘接强度等性能随丙烯酸丁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聚丙烯酸分散剂高分子链间的斥力,提高在粉体表面的吸附量,将丙烯酸丁酯同丙烯酸进行共聚,并探索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的加入确实可以提高吸附量,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A同BM的质量比为20∶12,过硫酸铵用量和亚硫酸氢钠用量都为3wt%,聚合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α,α′-二氯对二甲苯为双功能引发剂,在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采用二段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用GPC测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不稳定氯含量高的聚氯乙烯(U-PVC)和氯乙烯-溴代异丁酸烯丙酯共聚物(PVC-co-ABrMP)为大分子引发剂,使用电子转移催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溶液接枝共聚。在固定CuCl2:三(2-吡啶甲基)胺:辛酸亚锡(摩尔比)时,当CuCl2用量(相对于氯乙烯链节数)小于0.1%时,BA转化率随CuCl2用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辛酸亚锡与CuCl2摩尔比大于50时,辛酸亚锡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较小;相同催化体系用量下,采用PVC-co-ABrMP为引发剂,可获得更高的BA转化率。通过PVC-co-ABrMP酯基水解得到PBA支链,其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9,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接枝PBA对PVC有明显的内增塑效果,PBA摩尔分数为32.75%的PVC-g-BA的玻璃化温度为8.34℃。 相似文献
17.
18.
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高性能自交联含氟乳液,由于C-F基团和自交联剂的引入使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制备自交联含氟乳液的基础上,对影响自交联含氟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自交联剂的用量及pH值等进行探讨,提出了确保含氟乳液聚合反应稳定的主要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不稳定氯含量高的聚氯乙烯(U-PVC)和氯乙烯-溴代异丁酸烯丙酯共聚物(PVC-co-ABrMP)为大分子引发剂,使用电子转移催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溶液接枝共聚。在固定CuCl2:三(2-吡啶甲基)胺:辛酸亚锡(摩尔比)时,当CuCl2用量(相对于氯乙烯链节数)小于0.1%时,BA转化率随CuCl2用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辛酸亚锡与CuCl2摩尔比大于50时,辛酸亚锡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较小;相同催化体系用量下,采用PVC-co-ABrMP为引发剂,可获得更高的BA转化率。通过PVC-co-ABrMP酯基水解得到PBA支链,其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9,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接枝PBA对PVC有明显的内增塑效果,PBA摩尔分数为32.75%的PVC-g-BA的玻璃化温度为8.34℃。 相似文献
20.
聚硅氧烷接枝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二特丁基过氧化醚的存在下,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醋接枝聚合,使得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固化后的接枝聚合物的拉伸强度达到5.0±0.5MPa;撕裂强度达9800±2000N/m,伸长率达300±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