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乳液成膜过程,结合含氟乳液与环氧乳液的共混乳液,介绍了共混乳液自分层的预测理论.利用乳液成膜模型和自分层的预测理论探讨了影响自分层共混乳液成膜的因素,研究表明:两种共混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相差小于8℃;树脂的乳胶粒径在200nm左右;共混乳液形成连续的乳胶膜后再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40℃下退火一段时间,可以形成具有底面合一结构;两种树脂分别呈现出优异的表面性能和附着性能的乳胶膜.  相似文献   

2.
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硬核软壳"核壳型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复配类型对乳液性能、乳胶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聚合采用间歇法、核层及壳层聚合都采用预乳化工艺,乳液聚合稳定且乳胶粒粒径分布窄;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S)复配用于乳液聚合,当m(MS-1):m(SDS)为6:4时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小且分布窄、聚合稳定性好。最后采用红外和透射电镜分别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和乳胶粒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乳液成膜过程,结合含氟乳液与环氧乳液的共混乳液,介绍了共混乳液自分层的预测理论。利用乳液成膜模型和自分层的预测理论探讨了影响自分层共混乳液成膜的因素,研究表明:两种共混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相差小于8℃;树脂的乳胶粒径在200nm左右;共混乳液形成连续的乳胶膜后再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40℃下退火一段时间,可以形成具有底面合一结构;两种树脂分别呈现出优异的表面性能和附着性能的乳胶膜。  相似文献   

4.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偏二氯乙烯(VDC)、二乙烯基苯(DVB)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体,以实验室自制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作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常规间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具有不同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稳定聚合物乳液.通过TEM、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乳液进行了乳胶粒形态和结构测试.通过颗粒度和Zeta电位测试仪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4-乙烯基吡啶的用量和单体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乳液具有较高的ξ电位,粒径分布窄,粒径大小可以在40 ~300nm范围内调整.该乳液聚合方法对合成含吡啶基团的聚合物乳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聚合物乳液混合,测定混合体系的电导率和表面张力变化,探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乳液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马来酸聚氧乙烯醚(20)双酯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EMD-20)会通过静电吸引力吸附在乳胶粒表面,减少其表面所带电荷,改变其体积,降低乳胶粒的导电能力.同时CTAC和OEMD-20能与聚合物乳液中游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形成复合物,降低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6.
以水性聚氨酯(PU)乳液为种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为核层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通过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乳液及其所成乳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定.另外,还对PUA复合乳液及以其作为粘合剂所制成的数码喷墨印花墨水(乳液墨水)进行了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UA复合乳液在高速率剪切条件下呈现牛顿流体的特性,粘性在乳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乳液墨水也表现出相似的流变学性能,乳液粒子与颜料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共混交联法、种子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乳液共聚合法等。介绍聚氨酯 -丙烯酸酯 (PUA)复合乳液的结构和性能 ,包括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 ,胶粒的粒径、核壳结构 ,胶膜的表面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 ;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素。指出高性能、高固体含量和多功能的交联型复合乳液成为PUA乳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雨杭 《中国油脂》2021,46(12):32-38
为了对搅打稀奶油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以19款市售代表性搅打稀奶油(常温型、冷藏型和冷冻型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乳液的离心乳析率、黏度、粒径和微观结构研究其乳液的质量,通过分析打发时间、起泡率、泄漏率和裱花性能研究其打发性能。结果显示:常温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为22.17%~32.68%,显著高于冷藏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1.36%~13.09%)和冷冻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2.97%~12.87%);常温型和冷藏型产品的黏度、粒径分布特征接近,呈流动性较好且脂肪球分布较均匀的乳液,而冷冻型产品相对黏稠且乳液中无明显脂肪球结构;常温型产品和冷藏型产品的打发时间在13244~291.28 s之间(只有1款冷藏型产品打发时间为79.49 s),起泡率在111.49%~202.50%之间(只有2款冷藏型产品起泡率分别为92.30%、328.25%),部分有泡沫泄漏,裱花维持能力较弱;而冷冻型产品打发时间为89.91~158.52 s,起泡率在240.39%~27815%,无泡沫泄漏,裱花维持能力强。综合而言,常温型搅打稀奶油的乳液相对不稳定,打发性能与冷藏型搅打稀奶油接近,而冷冻型搅打稀奶油的打发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9.
化工文摘     
《皮革与化工》2008,25(3):42-42
【篇名】水性聚氨酯黏合剂应用研究;【篇名】以水性聚氨酯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篇名】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预聚体黏度及其水分散性的研究;【篇名】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名】VAE乳液对PU乳液共混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含氟无皂乳液纸张防油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氟无规两亲聚合物(ASRF)为稳定剂,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FA)、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乳液防水防油剂(PFAE)。研究了ASRF用量、FA用量、含氟乳液与氧化淀粉(OS)复配体系对纸张防水防油性能的影响,并用TEM研究了PFAE乳胶粒形态。结果表明,适当增加ASRF用量和FA用量,有利于提高纸张的防水防油性能;较佳的ASRF用量和FA用量分别为5%和18.52%,纸张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17°、与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可达到92.4°;OS含量不宜超过50%。乳胶粒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约为45nm。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通过对乳液的黏度、粒径、涂膜的耐水性、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等的测定,讨论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用量对PUA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性聚氨酯用量为50%时,随着水性聚氨酯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逐渐下降、表观黏度上升;PUA乳液涂膜的耐水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以及附着力、抗冲击强度、硬度和柔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重质碳酸钙作为颗粒稳定剂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利用球磨法获得不同尺寸的碳酸钙,研究碳酸钙颗粒粒度、颗粒浓度、油相比例对乳液类型、稳定性、微观形貌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后不同粒度的碳酸钙均能稳定Pickering乳液,且该乳液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固体颗粒粒径对乳液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乳液粒径随固体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大,乳液的乳析指数、乳液粒径以及乳液黏度均减小,但当固体颗粒浓度达到9g/100 mL以上时,增加颗粒浓度对乳液粒径影响不大;增大油相比例会使乳析指数减小、乳液粒径和黏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共混成膜乳液的材料组成、共混状态、微相分布直接影响到膜材料最终的结构与性能。本文研究了亲水的魔芋葡甘聚糖(KGM)与疏水的乙基纤维素(EC)共混成膜乳液的粒径分布、物理稳定性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KGM含量的增加,成膜乳液中EC油滴的尺寸变大,分散性降低,但稳定性增强;激光共聚焦图片显示,EC油滴均匀分散于KGM连续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KGM分子形成网状结构,而EC形成球形颗粒分布于KGM网络结构中。KGM/EC成膜乳液微观结构研究为后续获得具有不同结构与性能的可食膜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是影响蛋白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30、50、70、80、90℃,30 min)对金枪鱼蛋白乳液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热处理的样品相比,经过热处理的蛋白乳液乳化性能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金枪鱼蛋白乳液的表面疏水性、黏度、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加热温度在30~70℃范围内,蛋白二级结构展开,疏水性基团暴露,乳液黏度增大,液滴粒径减小,乳液稳定性增加;加热温度超过70℃后,蛋白分子重新聚集,与油滴结合的氨基酸残基重新进入蛋白质内部,液滴出现絮凝现象,乳液也变得不稳定。SDS-PAGE图谱显示70℃热处理30 min能够提升油-水界面蛋白质吸附量,液滴分布均匀,粒径达到最小值102.6 nm,黏度达到最大为43.87 Pa·s,贮藏28 d后没有出现乳析现象,乳液状态最稳定。综上,适当的热处理能提升金枪鱼蛋白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影响聚氨酯乳液稳定性能若干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PU -D系列聚氨酯乳液的试制 ,从乳液反应、理化性能、应用效果三方面对影响乳液稳定性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无皂乳液的制备及其施胶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和1-溴代十六烷为原料,合成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HB)。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表面张力曲线。然后以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该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与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共聚制得了阳离子无皂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散射粒度仪、胶体电荷滴定对其结构和乳胶粒性质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将其应用于纸浆的施胶过程,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施胶增效作用,可以改善纸浆的白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适宜的乳化剂组成对于乳液的特性及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为超声乳化制备稳定的亚麻籽油乳液,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大豆磷脂(SLT)为乳化剂,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O/W乳液,研究SPI与SLT比例对亚麻籽油乳液特性的影响,从乳液的微观结构、水合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ζ-电位、分层稳定性、表观黏度及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SPI与SLT比例从3∶ 1减小至1∶ 3,乳液的水合平均粒径增大,多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ζ-电位绝对值、乳层析指数及表观黏度总体增大,且T2弛豫图谱右移,体系中氢质子所受的束缚力减小。当SPI与SLT比例为1∶ 1时,乳液的多分散指数最低(0.07±0.07)且粒径呈单峰分布,ζ-电位绝对值较高,乳层析指数较低,同时体系中氢质子所受的束缚力较大,表观黏度较大,说明所形成的亚麻籽油乳液体系更为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聚氨酯乳液充当种子乳液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乳液。红外分析表明 :在乳液聚合的过程中 ,PU与PA之间仅仅发生物理复合 ,而没有发生化学的交联。粒径研究表明 :在乳化剂的用量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 ,粒径增大明显 ;乳液粒径随PU/PA比例的减少而增加。该乳液特殊的理化性能 ,使其作为皮革涂饰成膜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卵磷脂(lecithin,LEC)添加对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乳液的理化性质和乳液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所负载β-胡萝卜素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未添加LEC乳液为对照,测定添加不同浓度LEC (0.1%~0.5%)所制备WPI乳液的粒径、ζ-电位及乳液稳定性,并将上述乳液经酸诱导处理后制成乳液凝胶,分析其微观结构形态、流变特性及所负载β-胡萝卜素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LEC可通过降低蛋白质溶液的界面张力而使得其乳液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PDI)值降低,从而有效改善乳液的稳定性;同时LE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WPI-LEC乳液凝胶的表观黏度和黏弹性模量,表明有助于形成结构更加紧密的乳液凝胶体系,使得β-胡萝卜素在100℃加热10 h后保留率可达60%。结论 通过添加LEC来提高WPI乳液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改善其乳液凝胶的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从而增强所负载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成功地合成了自乳化自交联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这种聚氨酯乳液与丙烯酸酯防水涂层粘合剂的共混性、共混液的稳定性、膜的拉伸性能;并进行了涂层试验。结果显示了优良的改性性能,从而为改善丙酸酯防水涂层粘合剂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