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酸性电位水在鲜切果蔬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酸性电位水具有广谱杀菌的特性而且灭菌后可完全还原成水,无毒、无残留,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领域。采用酸性电位水用于鲜切果蔬的杀菌保鲜,可以减少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对酸性电位水在鲜切果蔬加工和贮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评价。将酸性电位水在该领域推广应用,将带来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鲜切菠萝因具有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和新鲜等特性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鲜切菠萝在经过一系列机械处理后,极易发生氧化褐变、质地腐烂和微生物侵染等现象,使其货架寿命缩短,严重制约了鲜切菠萝产业的发展。因此,有效保持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鲜切菠萝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鲜切菠萝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计算技术,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通过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建模分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超高氧高阻隔膜气调包装对鲜切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氧气调包装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气调包装方式之一.研究了在不同储藏温度(4,15,25℃)下,高阻隔膜超高氧气调包装的鲜切胡萝卜品质变化规律(对照空气包装).结果表明,超高氧气调包装显著增加了鲜切胡萝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同时加速了维生素C、总胡萝卜素含量的损失,但能提高多酚类物质含量.总之,高阻隔膜超氧气调包装不能有效地维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事关每个消费者的健康,直接关系消费安全乃至生命安全.在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却频繁发生,涉及药品、乳品、肉类、果蔬、蛋禽等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为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势在必行,然而食品监管也需考虑在最优监管强度下实现“监管成本”和“监管收益”的均衡.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国际上食品安全监管成本的相关文献,从HACCP系统、成本收益分析、输出定向分析函数、交易成本分析、食品可追溯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和评价,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六个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监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民生计,影响具有多领域性和全球性.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搭建了食品安全监理体系模型,以实现多种监管主体相结合、食品全产业链的整体监管,并完善了其制度体系.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理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应用物联网技术尤其是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理信息系统架构,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与监控手段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找到更好的保持鲜切菠萝贮藏品质的方法,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不同气调包装结合低温处理对鲜切菠萝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褐变度、硬度、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包装结合低温处理可更好地保持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在多个处理之中,4%O2+5%CO2+91%N2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对比,4%O2+5%CO2+91%N2处理组有效地保持了鲜切菠萝的品质,整个贮藏期间鲜切菠萝的失重率减少了14.06~18.53个百分点,褐变度降低了1.5~3个百分点,果实硬度提高了3.87~12.59 N,总可溶性固定物第20天时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83个百分点;另外,4%O2+5%CO2+91%N2处理组比对照组PPO活性降低了14.11~60.06 U·min-1·g-1,POD活性降低了29.84~47.33 U·min-1·g-1,有效地降低了酶活性,减缓了鲜切菠萝褐变的发生和维生素C的氧化,第20天时处理组维生素C的含量比对照组高12.22 mg/100 g。经处理后贮藏,鲜切菠萝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水分的流失减少,感官品质保持较好,保质期从4 d延长到了15 d的较长的期限。  相似文献   

8.
基于餐饮企业鲜切食材保鲜需求,以鲜切芋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超高压处理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超高压处理对各项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均有影响:超高压处理压力越大,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褐变度以及菌落总数抑制作用越显著; 200Mpa压力处理的鲜切芋头在Vc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值最高;在菌落总数卫生安全标准范围内,结合Vc含量以及感官评分,超高压处理方式在压力腔温度15. 6℃,采用200Mpa压力,处理10min的鲜切芋头在(4±1)℃环境冷藏0~18d,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餐饮食材保鲜提供方法借鉴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近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知名品牌卷入食品安全问题的漩涡之中。通过博弈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激励悖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三重约束和三道防线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主要来源于环境污染和吃食动植物,2∞2年底的流行病SARS就是因食用野生动物而感染疾病的典型例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食品安全也不容忽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控制食品安全应该成为控制人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美国的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安全控制中,能有效地预防食品污染.加快制订和颁布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一些在生产环节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了一些控制措施.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常用农药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推广应用无害化防治技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制定和完善果蔬生产技术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果蔬生产与监管.  相似文献   

12.
冷链物流体系中果蔬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和植物生长激素残留的问题与现状,总结了冷链在果蔬产品的收购、贮运、销售等环节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为保障冷链物流体系中果蔬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提出了包括加强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技术、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可追溯体系等在内的提升我国食品冷链运输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涂膜可以控制果蔬的失重率,减少腐烂,达到保持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效果;但是,单纯的壳聚糖涂膜因其抗菌性能不甚理想,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壳聚糖基复合涂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壳聚糖-酸、壳聚糖-提取物、壳聚糖-精油、壳聚糖-纳米材料和其他类型的复合涂膜的制备方法,分别探讨了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复合涂膜的抗菌性能、保鲜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为其在果蔬保鲜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以转基因果蔬产品为例,通过介绍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概念,法律法规和国内现状,希望消费者借此对转基因食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减少争论,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国内果蔬冷库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外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果蔬冷库建筑发展趋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果蔬中柠檬烯的快速准确检测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采用DB-1色谱柱分离及FID检测方法,对10种水果和5种蔬菜中的柠檬烯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对提取柠檬烯的前处理条件及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2种方法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和灵敏度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GC法的定量限为0.5mg/kg,加标回收率为90.6%~95.9%,相对标准偏差为2.13%。GCMS法的定量限为0.2mg/kg,加标回收率为89.1%~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24%。2种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较高,精密度良好,且这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均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中柠檬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气-质联用快速检测蔬菜、水果中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选择离子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SIM GC MS)方式 ,依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 ,对农药进行确证。此方法可以在 36min之内检测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 48种农药 ,并可同时定性和定量 ,可用于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的检测。根据检测农药的异同 ,检出限在 2 .0× 1 0 - 1 0 ~ 2 .0× 1 0 - 7( μg·g-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