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种超βNPN晶体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玲  欧宏旗 《微电子学》2005,35(6):689-692
阐述了一种超β NPN型晶体管的研制及实现批量生产的过程。该晶体管在VCE=5V、Ic=500mA大电流下工作时,电流增益可达到900-1800,且器件的BV CEO、BV CBO耐压比较高,其中,BV EBD达15V以上,完全满足低频大电流超高增益晶体管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方佩敏 《今日电子》2006,(11):51-5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在杂志上介绍各类新型集成电路较多,而分立器件则相对报导较少。实际上,最近几年就以双极型晶体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来讲开发出不少新产品,在性能上与老产品相比较有很大的改进:主要是减小功耗、增加输出电流,并且提出崭新的参数概念。  相似文献   

3.
周均 《微电子学》1999,29(1):10-14
介绍了一种单层多晶硅CMOS工艺。该工艺采用P型衬底,N型P型双埋层,N型薄外延结构,掺杂多晶硅作为CMOS晶体管栅极和双极NPN晶体管的发射极。CMOS晶体管采用源漏自对准结构,钛和铝双层金属作为元件互连线,PECVDSiNx介质作为钝化薄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先进的双多晶硅非自对准NPN管的器件结构,并实际用于一种高性能NPN管的研制.该器件结构主要通过多晶外基区减小基区电阻和基区结面积,以及使用SIC技术减小集电极电阻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NPN管的特征频率.通过实际工艺流片验证,实现了BVCEO=5.6 V、fT=13.5 GHz的高速NPN管.该器件结构较双多晶自对准器件结构易于加工,可以广泛用于其他高速互补双极器件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陈光炳  张培健  谭开洲 《微电子学》2018,48(4):520-523, 528
为了研究多晶硅发射极双极晶体管的辐射可靠性,对多晶硅发射极NPN管进行了不同偏置条件下60Co γ射线的高剂量率辐照试验和室温退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辐射后,基极电流IB显著增大,而集电极电流IC变化不大;反偏偏置条件下,IB的辐射损伤效应在辐射后更严重;室温退火后,IB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损伤。多晶硅发射极NPN管与单晶硅发射极NPN管的辐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多晶硅发射极NPN管的抗辐射性能较好。从器件结构和工艺条件方面,分析了多晶硅发射极NPN管的辐射损伤机理。分析了多晶硅发射极NPN管与单晶硅发射极NPN管的辐射损伤区别。  相似文献   

6.
7.
研制了一种平面集成多晶发射极SiGe HBT。经测量,在室温下电流增益β大于1500,最大达到2800,其Vceo为5V,厄利(Early)电压VA大于10V,βVh乘积达到15000以上。这种器件对多晶硅发射极砷杂质浓度分布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8.
周均  袁博鲁 《电子器件》1997,20(1):56-62
本文介绍一种高性能2.0umBiCMOS工艺。该工艺采用P型衬底N型P型双埋层,N型薄外延结构,掺杂多晶作为CMOS晶体管栅杉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CMOS晶体管源漏自对准结构,钛和铝双层金属作为元件互连和PECVD SiNx介质作为钝化薄膜。  相似文献   

9.
试验使用LPCVD多晶硅薄膜工艺,以掺杂多晶硅发射极结构取代传统的泡发射极Ti-Al结构,用于超高频晶体管生产中,改善了器件性能,提高了成品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研制并测量了poly-Si(n+)/UTI/n-Si隧道结发射极双极反型沟道场效应晶体管(BICFET).发现在极低电流下,此器件的小信号电流增益(G)超过106.本文对此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多晶硅发射晶体管Hfe,Ge,和K的普遍表达式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2.
黄英  张安康 《电子器件》1996,19(4):239-251
本文描述了一种实现亚100nm基区宽度的晶体管结构。加工工艺类似BSA(硼硅玻璃自对准)技术,可实现亚100nm的基区结深,还可解决自对准器件在横向和纵向按比例缩小时所遇到的困难。与离子注入工艺相比,这种工艺可轻易地解决诸如高剂量离子注入所产生的下列问题:二次沟道效应对基区结深减小的限制及晶格损伤。晶体管采用了多晶硅发射极,RTA(快速热退火)用于形成晶体管的单晶发射区,为提高多晶发射区的杂质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一种优化设计的高频高压电力半导体器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优化设计的静电屏蔽晶体管(GAT)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采用网格版图设计,加场限环,使器件具有更好的高耐压、高频率、快速开关和宽的安全工作区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刘其贵  吴金  郑娥  魏同立  何林 《电子器件》2002,25(1):97-100
在简要分析多晶硅发射极双极晶体管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双极工艺水平,设计了用于制备多晶硅发射极双极晶体管的工艺流程,并给出了一个最小尺寸晶体管的版图,最后对设计的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的频率特性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5.
羊庆龄  孟华群 《微电子学》2003,33(2):160-162
介绍了一种快速电压变换器的电路、版图及工艺设计。该电路采用多晶硅发射极自对准工艺制作,获得了小于50ns的输入输出延迟时间。该电路可广泛应用于GaAs FET功率放大器的控制电路中。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开发了一种准2μm高速BiCMOS工艺,采用自对准双埋双阱及外延结构.外延层厚度为2.0~2.5μm,器件间采用多晶硅缓冲层局部氧化(简称PBLOCOS)隔离,双极器件采用多晶硅发射极(简称PSE)晶体管.利用此工艺已试制出BiCMOS25级环振电路,在负载电容CL=0.8pF条件下,平均门延迟时间tpd=0.84ns,功耗为0.35mW/门,驱动能力为0.62ns/pF.明显优于CMOS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和电路速度的方法,通过对器件外基区下对应的外延层区域进行离子补偿注入,降低相应外延层中的净掺杂浓度,有效地减小了外基区-集电区单位面积的集电结电容,有利于器件和电路速度的提高.由于内基区下对应的外延层浓度不变,对器件的直流特性无不良影响.本文给出了补偿注入研究结果和器件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3KD20900高反压大功率硅NPN晶体管的研制过程和生产工艺。该器件最大集电极电流Icm=20A,最大耗散功率Pcm-250W,C-E结反向击穿电压VBR(ceo)≥900V,C-B结反向击穿电压VBR(cbo)≥1200V,属国内首创,技术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军用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