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动态模型方程描述了裂片核素137Cs(实验中用134Cs模拟)随地下水流在花岗岩中的渗透迁移过程.由渗透曲线拟合求得模型参数--综合扩散-弥散系数和吸附速率常数,并在自行设计的水浴恒温槽中,进行了134Cs在花岗岩片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测定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曲线,推算出相应条件下的吸附速率常数及不同pH值时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2.
朱寿彭  夏芬 《辐射防护》1997,17(3):208-211
本文研究了^134Cs在小鼠睾丸内的滞留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在47d的观察期内,得出^134Cs在睾丸内的滞留分数方程可拟合为R(t)=0.0048exp(-0.138t),式中R(t)为溜分数,t为注入后时间(d),由此可得出^134Cs在睾丸内的半滞留期为5.02d;^134Cs可诱发精原细胞2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类型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134Cs所致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3.
85Sr、134Cs和60Co 在黄土中吸附和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祯堂  陈式  王辉 《辐射防护》2000,20(1):68-73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了^85Sr、^134Cs和^60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种粘土材料对^137Cs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唐方华 《核技术》1997,20(3):179-183
通过对^137Cs在两种粘土材料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的研究,探讨了粘土材料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用间歇法测定了两种粘土材料对^137Cs的吸附经和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粘土粒度,材料特性和水相pH值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及几种材料的吸附比,结果表明,两种粘土材料作为核废物处置的充填对^137Cs的迁移能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寿彭  夏芬 《核技术》1997,20(5):288-291
研究了机体内污染^134Cs在小鼠骨骼中的滞留过程和吸收剂量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生核率的量效关系及其持续作用特性。由^134Cs在骨骼中滞留动态拟合方程导出其半滞留其为5.73天;^134Cs诱发骨髓PCE的微核形成率随机体摄入^134Cs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在骨髓PCE微核形成率与摄和^134Cs放射性活度之间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N,N‘-二胺乙基丙二胺六乙酸(BPHA)的加质子常数和它的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加质子常数,不同pD值下BPHA和Zn^2+-BPHA的^1H NMR谱。pH≈6时,BPHA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有一质子离去,并伴有重大的结构变化。pH=7时,^99Tc^m-BPHA标记物的生物分布与pH/4时^99Tc^m-BPHA标记物的生物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7.
^134Cs在大鼠整体,骨骼和睾丸中转运滞留及剂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裂片^134Cs内污染时在整体水平、骨骼和睾丸的转运、滞留,及其相应的吸收剂量估算。用整体测量装置探讨^134Cs在整体的滞留,拟合的滞留方程为:R(t)=18.04e^-9.3175t+45.13e^-0.0423t在整体滞留过程中包括两个滞留半减期,其中快组分T1=0.07d,而慢组分T2=16.38d。并估算了其吸收剂量。根据^134Cs在骨骼和睾丸中7周内的转运和滞留运态变化,拟合了  相似文献   

8.
叶明吕  徐国庆 《核技术》1996,19(3):176-181
用间歇法测定^137Cs在石湖峪和阳坊花岗岩上的吸附比和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岩石颗粒度,固液化,水相pH值和核素载体浓度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用柱实验法研究了^137Cs在石湖峪和和阳坊碎石柱上的迁移行为,测定了在数的柱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9.
实验表明,EC浓度与配体交换反应速度常数无关,体系的pH值对速度常数和99mTc-EC的标记率影响较大。测定并计算了不同pH值的交换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为保证用配体交换法制备99mc-EC时99mc-EC的标记率大于90%,体系的pH值必须≥8。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 ̄(85)Sr、 ̄(134)Cs和 ̄(60)Co在采自本院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地下2m深黄土与地下水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以及核素浓度、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黄土采集的深度范围分别为:地表-0.5m,0.5-1m,1-1.5m,1.5-2m,共采集16个样品;地下水取自试验场的井水。实验采用静态法。实验结果表明,16个样品测定的 ̄(85)Sr、 ̄(134)Cs和 ̄(60)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82、7.4×10 ̄3和5.4×10 ̄3mL/g;在不同深度的黄土中测得的分配系数基本一致。pH值的变化对 ̄(134)Cs和 ̄(85)Sr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对 ̄(60)Co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在热室中,用γ扫描装置对秦山核电厂3*3-2考验组件中辐照历史、燃耗及冷却时间不同的两根燃料棒中的铯活度比A(^134Cs)/A(^137Cs)的轴向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利用自行开发的压水堆燃料棒破损性分析程序FCAC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2.
^131I生产废液中^131I的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碘选择性吸附剂-铜基铂(PCC)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碘的吸附条件,同时也研究^131I生产废液过柱前的化学处理方法,在稀硫酸介质并有足量Na2SO3存在条件下,I^-能够吸附在PCC上,吸附容量达1.12mg/cm^3(PCC粒度为74~149μm)当流速为40ml/cm^2.min时,其吸附效率大于99%,为了满足PCC对碘的吸附条件,需用浓氨水将废液pH值调至1~2。用25%Na2SO3去除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核电站处置场近场介质对核素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所进行的核素迁移研究是为大亚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安全评价提供85Sr、134Cs、60Co的迁移参数。试验方案为静态试验测定分配系数,动态试验观察核素在介质中的迁移分布状况。试验样品取自大亚湾处置场钻井岩芯和探槽。有五个取样点,取样深度分别为15m、5-15m、1-27m、3-38m和10-50m,共计28个样品。静态试验表明,同一种土样对三种核素的吸附比差异很大,说明地质介质对核素的吸附具有选择性。三种核素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20h。28个样品的85Sr、134Cs和60Co的平均Kd值分别为9.4×10ml/g、2.3×103ml/g和1.3×102ml/g。动态试验运行100天,流出液中未测出放射性,岩芯柱解体后测量放射性,结果表明85Sr比134Cs和60Co迁移的远。试验运行100天之后,85Sr迁移5.5cm,而134Cs和60Co只迁移2.5cm。三种核素的滞留因子分别为Rd(85Sr)7.4×102,Rd(134Cs)1.8×104和Rd(60Co)1.0×103。试验结果表明:大亚湾处置场近场钻井岩芯和探槽取样对85Sr、134Cs和60Co核素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  相似文献   

14.
^160Tb示踪法研究稀土铽在石灰性土壤上的吸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放射性示踪剂^160Tb和静态平衡法研究铽在石灰性地土壤上吸着,研究了pH值,CaCl2浓度和温度对吸着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γ谱分析比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一次全国环境样品放射性核素γ谱测量比对。14个实验室参加了比对,测量了土壤基质样品中的^238U、^226Ra、^232Th和^137Cs活度及生物样品中的^137Cs和^134Cs活度。比对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也对比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心肌显像剂^68Ga(BAT-TECH)的动力学性质,测定了它的热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BAT-TECH与柠檬酸镓的配体交换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50l/mol.s,反应活化能Ea=56.6kJ/mol;^67Ga(BAT-TECH)的稳定常数Igβ=14。9,配体BAT-TECH的四级氢解离常数pK1=4.62,pK2=7.68,pK3=8.68,pK4=11.2。  相似文献   

17.
罗世能  谢敏浩 《核技术》1993,16(11):687-689
实验结果表明,^99mTc-CDO的标记率受体系的pH值影响较小,而^99mTc-CDO-MeB只有在pH=3.5-4.0时标记率才能大于90%。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99mTc-CDO-MeB在动物心肌中较高的吸收,但随时间延长而迅速清除。心/肝比值在给药后1、5和10min时分别为3、1.5和0.8。^99mTc-CDO在心、脑中的浓聚明显低于99mTc-CDO-MeB。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计算有有关截面能要当好地符合实验数据的前提下,用核反应模型SPEC程序计算了70MeV质子束轰击^72Ge及其化合物Zr5Ge3厚靶所产生的几种主要放射性核的产生率,其中^72As和^71As的产生率比国外的估算值高2-3倍。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锶和铯在石灰性土壤上的吸着和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5,89Sr和^134Cs作放射踪剂,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选择性提法研究了痕量锶和铯在石灰性土壤及其固相组分碳酸钙、有机质上的吸着和解吸,讨论了石灰性土壤中碳酸钙和有机质对整个土壤吸着的贡献,以及吸着-解吸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土包气带中放射核素迁移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琥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3H、^60Co、^85Sr和^134Cs的迁移试验,在天然条件和人工喷啉条件下共进行了六组试验。通过期取样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了示踪核素的浓度分布;同时为配合迁移试验,同步开展了包气带中水分运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