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服装品牌设计风格的分类分析,第一次提出了用情感方法来进行.服装风格分为:白天情结、下午茶情结、夜晚情结、明星情结;指出:时装在当代已经演变成为人类承载情感的一种形式,服装设计情感表达与人类感情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相似文献   

2.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成为电影创作生产关注的焦点。主旋律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对国家历史和集体记忆的建构,有意识地对观众主体进行内在情感召唤,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心理进行缝合,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切入点,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通过分析道具符号的代入,仪式符号的重复,事件符号的联动等建构集体记忆的电影范式,来探讨主旋律电影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所带来的情感联动与身份认同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主旋律献礼作品创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和洛夫的主体意识都很强烈,以其生命的敏感和本能感受着世界。他们有着同样的乡愁、相似的古典情结,他们以中西融合的视野共同关注着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困境与情感。然而,诗作是个人化情感和灵性之所在,这使得两人在诗歌的探索之路上投入到不同的轨迹之中。余光中更偏重于在历史情结中穿越,而洛夫偏重于在虚无与存在的思考中穿越,就此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综述的方法对情结现有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包括中西方对于情结的研究背景和来源。西方以荣格为代表的情结心理学是对情结最早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注重情结的伤痛经历,是潜意识中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境,多伴随着消极的情绪;而中国本土的情结研究,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被理解为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感情,是人们对于情感结点的一种追求、趋从和崇拜,阐述了对恋家情结,恋权情结,大同情结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汤婷婷在作品中对民族属性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对华裔历史的梳理来体现中国文化情结,对作品中一些中国原型的分析来体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家庭角色来体现民族文化倾向,对西方经典的颠覆来体现小说创作中的民族归属。  相似文献   

6.
苏珊·桑塔格是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和深厚历史情结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她的文学作品《火山恋人》《在美国》和《床上的艾丽丝》彰显了对权威历史和话语的消解。桑塔格通过对历史的重塑,借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露了19世纪女性被边缘化的命运,表达了她对女性边缘意识的关怀,展现了深刻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流露出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作者浓厚的"遗民情结".其戏剧代表作<赤松游>通过描述张良辅汉灭楚除暴秦的经历和辞爵归山得道成仙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受和人生理想.剧本中大量表现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曲文,实际上也传达了作者时故国山川的思念与痛悼之情.整个戏剧带有一种沉郁悲壮而又典雅清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歌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地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情感的表现,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当声乐表演者接到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面临的课题就是在作品的情感表现方面与创作者的沟通,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和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思想认识才能充分地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20世纪"乡土中国"的各个侧影.在沈从文、老舍、贾平凹等人笔下,乡土是精神家园,有着美好的山水和使人眷恋的传统文化.在鲁迅、巴金、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回忆中,不能忘怀的故乡少了一份诗意,更多的是落后与苦难.在赵树理的作品及"革命历史小说"和"土改小说"中,则以政治化的视角和难以割舍的民间情结改写着传统的乡土认同.  相似文献   

10.
巴尔蒂斯作品透露着浓郁的古典精神。文章从构图、色调、以及刻画手法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寻巴尔蒂斯对传统手法的深入研究与运用。巴尔蒂斯作品有着崇高、圣洁与宁静的古典气息。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天空,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传统大师。他用自己的一生描绘着具象世界,在具象世界里发掘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他的成功向我们暗示了传统的价值,并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生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体验。而"花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花"美丽的表象经过诗人词客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纷纷借"花"抒发情志,寄寓对生命的深切体悟。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花"的描写,体现了中国人心灵深处人与自然交感互融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本文拟从古典诗词中的"花意象"探查中国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在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它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才如汗牛充栋。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本有生命的历史,它浸透着作者的幽凼情思...  相似文献   

13.
李之仅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他以自己的词作实践了自己的词论。其词在内容上承袭花间派多写男女之情,在风格上却少有香艳禾农丽之风,体现了一种语淡情浓的民歌风味,又于清新委婉之余多了一份清旷飘逸之意,从而在北宋中后期词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张先被人誉为“张三影”,其小令清新可喜,疏秀平易,特别善于运用“影”字营构画面,生动鲜活,亲切可感。张先词作使宋初词坛焕然一新,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6.
唐叙事诗是我国文人叙事诗发展的一个高峰,其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值得探究。文章从传统诗学和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謇先生不仅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从《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张季子九录》中留存下来的大量的诗文、信函、公文中就发现既有精辟的文学理论,也有丰富多彩的各类作品。其诗文既体现了张謇关心现实社会、反映民生疾苦、以文载道的文学主张,同时也能令人感受到他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河推出《太阳和他的反光》组诗,在对一系列神话改造翻新中,神话原型被赋予多重隐喻意义。从人文视角考察,透过诗人对英雄神话的哲理思考,不难发现诗人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当时正值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组诗反映的人文精神无疑具有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中国文化史中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仙”和“酒神”的结合体。觞咏诗是其诗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白觞咏诗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李白本体中包含的政客、侠士、仙人、狎客、酒神等多维趋向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林纾除在翻译、古文等方面成就斐然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较深造诣。综观林纾主要的诗作及诗论,可以发现,在对古典诗歌的传承、借鉴方面,杜甫对其影响甚深。这种影响,贯穿于林纾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具体体现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共通、诗歌写作手法上的学习及诗歌理论的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