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茀娃 《电世界》2007,48(8):1-3
中小型电机所消耗的电能约占全国发电量的60%~70%,电机的节能对降低能耗至关重要。对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应该大力推广采用冷轧硅钢片的Y3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并进一步推广变频器供电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系列的研发与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更高的综合节能效果,稀土是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应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单相异步电动机存在负序磁场,负序转矩制动作用的影响,使每单位输出功率所消耗的原材料比三相电机多。就各种规格吊扇用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而言,其损耗为输入功率的60~70%。因此,如何降低这类电机的损耗,提高电机效率已成为电机节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二、发展特点1.重视效率指标的提高据统计,1~200kW 低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其产量约占电动机总产量的70%以上,用电约占世界发电量的30~40%,节能潜力很大,因此各国均给予重视,在发展和改进产品时均努力提高效率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西门子,BBC,GEC 等几家有名公司每年样本均对效率指标作了调整,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小型异步电动机是一种量大面广的动力设备,用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0%,电动机在传送能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电能将变成热能而成为电机的损耗。其损耗为输入功率的6%~25%,平均为13%左右,因此降低这种损耗,提高小型异步电动机的效率,对于节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定型推广生产的 Y 系列(IP44)已具有较高的效率水平。但是对于长期连续运行及对电机效率有更高要求的场合,采用高效率电机能获得更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节约能源,以达到扭转能源紧张的局面。 电能已成为现代化工农业及日常生产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电能的消耗60%以上用在异步电动机(感应电动机)上,根据统计,我国1993年全国发电量为8200亿kW·h,用在异步电动机上高达5000亿kW·h。所以提高异步电动机的力能指标(η×  相似文献   

6.
异步电动机简单可靠,额定负载时效率高,应用量大面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用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左右,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电动机长期运行于轻载和变负载情况下,致使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低,电能浪费较大,因此,研究它的节能途径和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的现行单相异步电动机生产体系中,其容量最大为3700瓦,功率达750瓦左右的仅有单相电容起动电动机系列。由于电容起动电动机工作时仅主绕组参与运行,在额定工作状态下的效率相应比较低。如550~2200瓦范围内,同容量的单相电机效率要比三相电机约低6%,而功率因数也要约低4%。也正因为仅主绕组参与运行,电机有效材料利用率也比三相电机低。在同样机座号(或铁心代  相似文献   

8.
异步电动机耗电最多。通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约消耗全世界发电量的一半,其中绝大多数为10千瓦以下的电动机所消耗。因此降低异步电动机的电能损耗,意义重大。苏联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于功率为100千瓦以下的电动机,平均负载为0.6倍额定负载(0.6P_N),而平均的年运行时间为1500小时。因此在4A 系列电动机中,输出  相似文献   

9.
(上接99年第1期)3提高工厂功率因数方法(1)提高工厂自然功率因数工厂的异步电动机约消耗了工厂总无功功率的60%,变压器消往20%。因此,首先应该从合理使用电动机、变压器等感性负载入手,使它们本身的功率因数提高。(a)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异步电动机我国生产的异步电动机,空载时的无功功率约占额定负载下的无功功率的60%~80%,因此,要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对平均负载长期在额定容量45%以下的电动机,要更换容量较小的电动机,也可采用改变电动机接线方法来降低运行电压,如定子统组为三角形接法的电机在轻载时自动改接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开发与节约能源并重的方针”,在工业节约用电中,应突出抓好电动机用电。全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5%~60%。如将老式电动机加以改造,对挖掘电力潜力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1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现状50年代制造,40年代水平的产品,如J、JO系列及其相应水平的产品,采用A级绝缘,体积大、效率低(年均比Y系列低2%~3%),如风机、水泵等虽经历次改造,但效率仍很低,有待更换。60~70年代制造,50~60年代水平的产品,如JO、JO。系列,这些电机采用E级绝缘,体积大,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2·3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及其绕组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一样,单相异步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也常遇到调速的要求,即希望电动机的转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调节。通常不外有二种调速要求,一种是要求速比成倍或较大的调速方式,此时可采用变极调速或串联电抗器调速以及可控硅调压调速等;另一种是要求转速的变化范围较小的调速方式,如风扇电动机,通常要求的调速范围约30%,即速比约为1:0.7。在以上各种调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异步电动机坚固耐用,维护方便,因此被广泛作为动力设备,消耗我国总发电量的60%左右。目前,我国生产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共约有100个系列、500品种、2000多个规格,虽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大多数用户,可以从中选用合适的电动机。那么,如何合理选用异步电动机呢?简单说来,就是从驱动设备的要求(例如起动  相似文献   

13.
专家解疑     
《家电检修技术》2009,(7):55-56
变频调速器节能的几个方面问答(下) 4.与直流电动机比较 (1)电动机的效率 异步电动机的效率约为0.85~0.9,而直流电动机的效率却只有0.7~0.75。  相似文献   

14.
国外动态     
隐极电动机美国 CCL( Chiaphua Component Limited)公司首次推出 4极 SD系列隐极电动机。SD系列电机寿命长、噪音小、振动小 ,电机直径为 82 mm,长度在68.2 mm~ 1 31 .2 mm之间 ;重量从 790 g~ 2 2 0 0 g,适于在 - 5°C~ + 4 0°C的条件下运行。在直流 5 0 0 V下电机绝缘电阻为 1 MΩ。60 HZ 时电机转速为 1 60 0 r/min,5 0 HZ 时为1 30 0 r/min,消耗功率在 2 .5 W~ 75 W之间。电机可用于水泵、排气扇、烘箱、风扇等。(摘自《Appliance》2 0 0 3/1 2 )家用工业用单相电动机日本北芝电机公司集 5 0余年生产销售单相电机的经验 ,…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电动机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电能将变成热能而形成电机的损耗。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型异步电动机(0.55~100千瓦),其损耗为输入功率的6%~25%,平均为13%左右。也就是说,输入电机的能量要有相当一部分消耗在电机内部。如何减少这部分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已成为当前电机节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单相异步电动机在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异步电动机运行时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且由于电机存在漏抗,故其功率因数总低于1,一般空载时为0.2左右,满载时为0.3左右,故如能在电机运行中自动调节其功率因数,就能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介绍一种使用单片电脑控制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节能系统。  相似文献   

17.
工矿企业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用电量最大的电气设备。据资料介绍,我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心高80-630mm,电压为380V、3kV、6kV、10kV,功率等级为0.55~2800kW)其用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70%左右。由于多种原因,这些电动机在运行中浪费电能的现象比较严重,是各企业节能降耗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世界各国总的用电情况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约占发电总量的60%~70%。在目前世界能源紧缺,电能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深入研究电动机的节能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普通电动机在不同负荷下,其运行效率是不一样的。电动机一般都设计在接近满负荷时,其运行效率为最高。而实际上,电动机往往在很大一部分时间内是在轻载,甚  相似文献   

19.
对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电磁设计中的椭圆形磁势、正负序感电势、起动转矩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单相异步电动机设计中的注意要点,以达到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单相交流电动机应用变频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煊 《电气时代》2000,(3):17-18
变频调速器是优秀的电调速方法,由于它的优越性,应用日益广泛。单相交流电动机能否像三相异步电动机一样应用变频器呢?这需要分析与探索。 1.单相交流电动机的分类及其常用的调速方法 单相交流电动机的种类有:单相电容运转式、单相电容起动式、单相双值电容起动式、单相罩极式、单相同步及单相齿轮减速电动机等。单相交流电动机大都为1.5kW以下的小功率(分马力)电动机或者微特电动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见图1):一类是带离心起动开关的单相电动机,另一类是不带离心开关的单相电动机。单相电动机虽然功率较小,但市场上占有的数量很大,因此研究与发展单相电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