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及其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HBcAg、HBsAg及HBcAg+HBsAg混合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态。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S)、HBcAg组(C)、HBsAg组(S)、HBsAg+铝佐剂组(S+Al)、HBsAg+HBcAg混合组(S+C)及HBsAg+HBcAg+铝佐剂组(S+C+Al),用相应抗原免疫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经小鼠双侧大腿肌肉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c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HBsAg特异性抗体亚类,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HBsAg特异性IFNγ、HBcAg特异性IFNγ及HBsAg特异性IL-4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HBsAg和HBcAg均呈大小均一的VLP结构,二者混合后有聚集现象。初次免疫后,S+C组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加强免疫后,S+C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02),C组和S+C组均可产生高水平HBcAg特异性抗体。S组HBsAg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S+C组以IgG2a为主。S+C组HBs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高于S组、S+Al组和S+C+Al组(P<0.05),C组与S+C组HBc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均较高,与S+C+Al组比较,S+Al组HBsAg特异性IL-4斑点数明显升高(P=0.026)。结论 HBc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增强HBsAg的免疫反应,使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基因佐剂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含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IL-2,经测序鉴定、碱裂解法大量提取及Sepharose4FF柱层析纯化,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IL-2和pcDNA3.1/S,免疫豚鼠后,经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抗HBsAg滴度,CTLL-2细胞株/MTT法检测IL-2活性。结果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IL-2构建正确。血清中抗HBsAg抗体滴度:铝佐剂+HBsAg组为2116mIU;IL-2+HBsAg组为1987mIU;质粒pcDNA3.1/IL-2+HBsAg组为2252mIU;质粒pcDNA3.1+IL-2+pcDNA3.1/S组为67·19mIU;质粒pcDNA3.1/S组为50·88mIU。重组质粒pcDNA3.1/IL-2免疫1周后,IL-2表达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1个月后IL-2水平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对抗HBsAg抗体滴度和IL-2活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IL-2基因佐剂可以增强乙肝重组疫苗和乙肝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兔疫金银染色法(IGSS)、使用不同的第Ⅰ抗体,自制胶体金标记的第Ⅱ抗体,如金标羊抗兔IgG(SARG)、金标羊抗鼠IgG(SAMG)及金标蛋白A(PAG)等,检测石蜡切片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乙型脑炎病毒(JBEV)和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 Ag)和核心抗原(HBc Ag)等,均获得满意的结果。该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制备简单、无毒性、经济实用,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 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χ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2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结论 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与氢氧化铝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NAD与氢氧化铝按不同剂量联合后,与不同剂量的HBsAg混合,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ICR小鼠1针或2针(间隔2周),每只注射0.2 ml,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单纯抗原对照组、单纯铝佐剂对照组和单纯NAD对照组,共23组,每组6只。分别于末次免疫后2、4、6、8、10、12周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水平;试验期内,观察小鼠是否发生异常状况;14周后,取最佳剂量免疫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心、肝、脾、肺组织做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抗HBsAg IgG抗体,除联合佐剂12组外,其余各组血清抗HBsAg IgG抗体水平均在末次免疫后第6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联合佐剂14组(HBsAg 2μg+氢氧化铝100μg+NAD 2.5μg)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其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应显著优于单纯抗原对照组、单纯铝佐剂对照组及单纯NAD佐剂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最佳剂量免疫组(14组)及阴性对照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均为发生病变。结论 NAD与氢氧化铝联合佐剂能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在免疫剂量范围内,联合佐剂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与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UTP)两种佐剂对HAV抗原和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HBsAg(1μg)和HAV抗原(18 EU)中加入不同浓度的UDP和UTP(HBsAg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5、10 mg,HAV抗原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 m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HBsAg组:2针,间隔2周,0.1 ml/只;HAV抗原组:单针免疫,0.2 ml/只),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0μl)、抗原组对照组(HBsAg 1μg;HAV抗原18 EU)、铝佐剂组对照组(铝佐剂300μg)、UD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D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DP 2 mg)和UT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T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TP 2 mg),分别于末次免疫后(HBsAg组:第4、8、12和16周;HAV抗原组:第4、8、12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和抗-HAV IgG水平。免疫18周后,分别取HBsAg组中UDP和UTP最佳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清检测不到抗-HBsAg IgG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在第8周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末次免疫后,UDP及UTP各组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高于抗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组UD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HAV抗原组UT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在两种抗原中,UDP和UTP的最佳浓度均为2 mg/只。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UDP和UTP佐剂均未观察到毒性反应。结论UDP和UTP均能明显增强HBsAg及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体检的120例用ELISA试剂盒、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条、反向被动血凝法三种方法测定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结果120例体检者经过ELISA及HBsAg纸条法有13例阳性,反向被动血凝法有10例阳性。结论反向被动血凝法灵敏度不如ELISA及HBsAg纸条法,仅适于筛查。临床应首选质量好的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的检测,可疑结果用HBsAg纸条进行复验。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联合rmIL-12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联合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对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的HBsAg联合rmIL-12免疫C57BL/6J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HBsAg+rmIL-12高剂量组免疫的C57BL/6J小鼠,其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3种不同给药方式均可诱导C57BL/6J小鼠血清和脾细胞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rmIL-12高、中、低剂量组免疫C57BL/6J小鼠血清可诱导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脾细胞IFNγ水平在中、低剂量组均未产生效应,高剂量组明显升高,而对IL-4无明显影响。结论rmIL-12可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使免疫应答转向Th1型,对于发展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罗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生产过程中纯化工序关键样品的HBsAg含量和疫苗的体外相对效力(RP),以取代雅培珠式EIA法。方法分别用科华板式EIA法、雅培MUREX板式EIA法、罗式电化学发光法与雅培珠式EIA法对比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生产过程中纯化工序关键样品的HBsAg含量和疫苗的RP值,并分析3种方法的精密性。结果科华板式EIA法和雅培MUREX板式EIA法检测纯化工序关键样品的HBsAg含量结果与雅培珠式EIA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精密性均不佳;罗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纯化工序关键样品的HBsAg含量及疫苗的RP值结果与雅培珠式EIA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精密性均良好。结论罗式电化学发光法可以替代雅培珠式EIA法,检测乙肝疫苗(酵母)生产过程中HBsAg含量和疫苗的RP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搞好食品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镇2007年27530名食品从业人员先用酶联免疫法进行HBsAg、HBeAg、抗-HBc筛选,再对HBsAg阳性者采用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用ALT/GPT试剂盒检测ALT。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542名,阳性率1.97%;肝功能异常87名,占HBsAg阳性人数的16.1%。男性共检12447名,检出345名,阳性率2.77%;女性共检15083名,检出197名,检出率1.31%。结论我镇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虽明显低于全国近10%的平均感染水平,但情况不容乐观,今后对感染大三阳者,要立即调离岗位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与氢氧化锌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HS与氢氧化锌按不同剂量组合,与HBsAg(2μg)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阴性对照、抗原对照、铝佐剂对照、单一HS及单一氢氧化锌对照组,共23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最佳的组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IgG抗体,其余各组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3组(100μg HS+1.0 mg氢氧化锌,免疫2针)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末次免疫后8周,其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应显著优于铝佐剂和HS单一佐剂(P<0.05),优于氢氧化锌单一佐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佐剂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结论 HS和氢氧化锌联合佐剂既能有效增强HBsAg诱导的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HP)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层析图谱与蛋白含量及HBsAg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疏水层析纯化8批HP-HBsAg小量试验样品和5批小量验证试验样品及5批酿酒酵母表达的HBsAg对照试验样品,采用Lowry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ECLIA)分别检测纯化样品中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并计算HBsAg的回收率;通过几何法封闭紫外监测图谱特征峰图形,用数字求积仪采用积分法求出各封闭特征峰的图形面积,并进行分析;取小量验证试验1批样品的层析主峰和副峰收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8批HP-HBsAg小量试验和5批HP-HBsAg小量验证试验HBsA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和54%。HP-HBsAg疏水层析图谱由两部分构成:穿透峰和目标峰(HBsAg峰),目标峰可见高低不同的两个峰(主峰与副峰);对照图谱中有穿透峰和目标峰。对目标峰进行量化分析,主峰、副峰与目标峰的面积比值分别与其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比值相关。电镜观察可见小量验证试验样品主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均一,副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不均一。结论疏水层析纯化重组HP表达的HBsAg效果良好,通过峰形之间面积比值,可获得峰形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量和HBsAg量比值,为HBsAg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转基因人参CS83细胞系表达HBsAg的特异性、稳定性及表达效率进行分析。方法提取CS83细胞表达蛋白,分别以Lowry法和ELIS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HBsAg特异性。采用冷冻干燥、干燥和低温处理方法检测CS83细胞中HBsAg的稳定性。结果CS83细胞表达产物中总蛋白含量为2·024mg/g,HBsAg含量为504ng/g,占总蛋白含量的0·025%。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具有HBsAg特异性。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保存结果表明,冻干保存稳定性最好。结论所建立的CS83细胞系能够稳定地表达特异性HBsAg。  相似文献   

14.
新型佐剂及其与重组HBsAg结合物的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正电荷脂质体免疫佐剂,研究其粒径、稳定性,及其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结合率和结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合成DC胆固醇(DC-Chol),并采用薄膜法制备脂质体,电镜测其粒径。脂质体与HBsAg混合后高速离心,用 ELISA分别测定游离和结合的 HBsAg含量,计算HBsAg与脂质体的结合率。将 DC-Chol与HBsAg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抗体的滴度。结果 合成DC-Chol的产率为67%,C、H、N含量与理论含量相比,在测量误差范围内。脂质体平均粒径180mm,4℃放置10个月约产生15%的沉淀。结合物明显沉淀,上清清亮,结合率在 98%左右。初次免疫 3周脂质体组的IgG1的 A值是铝佐剂组的 6倍,IgG 2a是 14.9倍。结论本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与HBsAg结合率高,能有效地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制备新型乙肝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咪喹莫特作为透皮佐剂,研究HBV亚单位抗原、HAV灭活疫苗与抗原以及HBsAg DNA疫苗的透皮免疫效果。方法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和苯基哌嗪混合之后,溶于等体积PBS缓冲液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中,制成透皮剂。将其分别与HBV亚单位抗原、HBsAg DNA疫苗和HAV灭活抗原及疫苗混合后,涂抹于小鼠脱毛的背部皮肤表面,同时涂抹咪喹莫特佐剂,分别在2、4、6、8、12、20周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在透皮免疫2周时,即可在加咪喹莫特佐剂的HBV亚单位抗原组和HBsAg DNA疫苗组中检测到血清抗体,8周时抗体滴度达到最高水平;无佐剂的2组在4周才检测到抗体,但加佐剂的HAV灭活抗原透皮免疫无明显佐剂作用。结论咪喹莫特对HBV亚单位抗原和HBsAg DNA疫苗透皮免疫具有明显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36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作倍比稀释,观察2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2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结论2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HBsAg)与GM-CSF基因的双表达载体,提高乙肝病毒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微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基因克隆到质粒pVAXⅠ多克隆位点,再将HBsAg基因和GM-CSF基因依次克隆到IRES的上、下游多克隆位点处,构建双表达载体pHIG。将pHIG转染到COS-7细胞中,检测瞬时表达情况,并用双表达质粒pHIG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HBs及其脾脏T细胞表面CD4+、CD8+分子的数量。结果在转染pHIG质粒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有HBsAg的表达,pHIG双表达质粒组比pVAX/HBs组抗体产生时间提前2周,抗体阳转率提高2倍,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CD4+分子数量及CD4+/CD8+值均高于pVAX/HBs组。结论HBsAg与GM-CSF基因双表达质粒能引起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可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用于检测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含量的实验参考品。方法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溶液经纯化后,经3家实验室联合标定蛋白含量,准确稀释并加入保护剂,使抗原最终含量为10μg/ml,分装安瓿后,冷冻干燥熔封,制备成adr亚型实验参考品。再由不同实验室用不同试剂和不同方法,以联合标定的蛋白含量为定量标准,分别验证冻干参考品中adr亚型HBsAg含量及37℃放置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并以adw亚型HBsAg标准作为定量标准,检测adr亚型参考品中HBsAg含量。结果所制备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分装准确均匀;以联合标定蛋白含量为标准,不同实验室分别以珠式EIA法和RIA法所测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与目标含量相近,各支参考品间差异小;adr亚型冻干实验参考品37℃放置2~10周后质量稳定。以adw亚型HBsAg参考品为定量标准,所测定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比实际含量约高出0.6倍。结论冻干adr亚型HBsAg实验参考品可用于重组酵母表达adr亚型HBsAg的定量检测。不同亚型HBsAg检测需用各自亚型的参考品作为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县部分人群的HBsAg感染率的情况,找出引起HBsAg感染的原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组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收取,HBsAg检验采用指端末稍血,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诊断试剂。结果6岁以下HBsAg感染率为0.67%,6岁以上HBsAg感染率为1.5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以后的乙肝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在提高新生儿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工作,使他们及时得到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ollip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含HA标签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HA-Tollip经EcoRⅠ和KpnⅠ双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HepG2215细胞,共设4个转染组:脂质体转染对照组(15μl脂质体)、空质粒转染对照组(6μg空质粒、15μl脂质体)、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3μg空质粒、3μg 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及重组质粒转染组(6μg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NF-κB以及HA标签蛋白的表达;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的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CMV-HA-Tollip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均有HA标签蛋白的表达,而脂质体转染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无HA标签蛋白表达;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比较,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中NF-κB和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P<0.01),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4%和41%,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13%和31%。结论 pCMV-HA-Tollip重组质粒在HepG2215细胞中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的磷酸化和下调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