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工业锅炉在生产、运行、管理、维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影响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注汽锅炉的热损失包括排烟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和灰渣物理热损失,其中,排烟损失是最大的一项,一般占到燃料总热值的78%,第二是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占到18%,第二是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占到12%,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只占很少份额。所以在研究锅炉经济性时应重点控制排烟损失,而影响排烟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容积(用排烟氧量来标志大小)和排烟温度,这三个指标是研究锅炉效率最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赵锟  任耀杰 《乙烯工业》2010,22(2):46-51
热效率作为衡量裂解炉先进性与操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乙烯生产能耗的高低。分析了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烯烃厂新老区乙烯装置裂解炉热效率偏低的原因,同时对影响裂解炉热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论述,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裂解炉热效率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因素:排烟损失的热量、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散热损失的热量、灰渣物理热损失的热量,同时提出了适当提高工业锅炉热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因素:排烟损失的热量、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散热损失的热量、灰渣物理热损失的热量。同时提出了适当提高工业锅炉热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化工机械》2016,(2):244-247
阐述了乙烯装置裂解炉热效率的概念,提出通过减少裂解炉的排烟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散热损失,在确保炉膛内燃料气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烟气中氧含量和排烟温度的手段来提高裂解炉热效率,通过改进优化措施和加强裂解炉管控实现了裂解炉热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靖安 《中氮肥》2004,(3):20-22
锅炉排烟热损失q2不仅与排烟温度有关,也与排烟量有关。降低排烟量(各处漏风)对锅炉节能有好处,为直接表达,引出容积-温度折算系数Ka-T和折算烟温(Tpy)zs,以理解烟气量增加在对锅炉排烟热损失的影响方面相当于排烟温度的增加值。介绍了在我公司DG75-39-3锅炉上采用的降低漏风的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以鹏 《广东化工》2013,(8):185+144
工业锅炉使用过程涉及燃料、辅助设备、水处理、司炉工、运行负荷等多个环节。中小型企业工业锅炉或多或少在上述5个环节中存在影响锅炉效率的问题。文章从上述5个环节介绍了降低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运行中影响锅炉排烟热损失的因素,通过采取优化调整的技术措施,使锅炉排烟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SZS4- 1.3蒸汽锅炉在运行中,排烟温度高热损比较大,不能满足站内生活、生产用汽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风机出口处安装了换热器,以及改变了炉膛内挡火墙的位置、高度、形状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炉效为目的并节约了能源创造了经济价值.并对联合站的供暖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在热损耗交换中进行分析、挖潜,找出了SZS4-1.3蒸汽锅炉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1.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是传统燃煤锅炉的升级换代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存的低效高污染等问题。主要从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及效益等方面对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的自主研发过程和示范推广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在国外的产业化现状,国内技术的原理、特色、指标、业绩及在节能、污染物减排等方面的实际使用效果,与传统层燃锅炉、水煤浆锅炉及油气锅炉从技术经济角度做了对比。阐述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节能融资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对高效工业煤粉锅炉推广应用的适应性。分析了高效工业煤粉锅炉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B.W. Butler  B.W. Webb 《Fuel》1991,70(12):1457-1464
This paper reports measurements of local gas temperatures and wall incident radiant heat flux in an 80 MWe pulverized coal corner fired boiler. Spatially resolved gas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using a 4 m long, triply-shielded suction pyrometer and total wall radia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an ellipsoidal radiometer. The data include detailed wall radiant heat flux measurements made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boiler at six different elevations. Local gas temperature profiles were measured at four axial positions in the boiler,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near-burner region. Boiler operational data and coal proximate, ultimate and particle size analyses are also reported. Local gas temperatures in the boiler reached a maximum of nearly 1800 K near the burners and decayed to 1250 K at a position just above the boiler nose. In the burner plane gas temperatures varied from 600 K near the wall to 1800 K at the centre of the flame. Wall incident radiant heat fluxes varied between 440 kW m− 2 in the near-burner region to 100 kW m− 2 near the boiler nose. The radiation transport to the wall was observed to vary substantially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boiler, especially in the near-burn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燃煤工业锅炉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范围,为了给用户在项目立项、选择锅炉时提供正确参考,阐述了3种主流燃煤工业锅炉的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并着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现代煤粉工业锅炉,从燃烧组织方式和技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对比分析。经分析认为,流态化燃烧组织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基础,浓相室燃燃烧组织是现代煤粉工业锅炉的技术基础。依托密相床炉料的巨大热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定位于处理高灰劣质燃料;依托低变质高活性清洁煤粉快响应着火喷燃,现代煤粉工业锅炉定位于油(气)锅炉的备份及互换。因此,二者非取舍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锅炉燃烧工况评判方法的不足,结合某300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实际运行工况,创新性地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锅炉燃烧工况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按公共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从而评价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避免了各因素之间不可比性给评判决策造成的困难,综合评判的结果正确反映了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相对现有锅炉燃烧工况评判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美国工业锅炉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燃煤工业锅炉技术,分析了锅炉专用煤的要求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污染控制技术。分析发现,美国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年代长,通过不断技术改造使锅炉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美国对不同类型锅炉的煤质有专门规定,以保证锅炉高效率燃烧和低污染排放。美国燃煤锅炉采用各种污染物减排措施,保证了污染物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燃煤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技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氨法脱硫的原理、主要的脱硫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实践表明,大型锅炉采用氨法脱硫效率高,投资省,用电量少,可生产硫酸或硫酸铵。烟气即使不降温,直接进入脱硫塔,也可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通过对多种工艺的比较,为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heat exhaust coefficient and smoke flow characteristics under lateral smoke exhaust in tunnel fir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the dimensionle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t exhaust coefficient, heat release rate, exhaust vent size, and exhaust velocity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lateral exhaust vent on the smoke flow fiel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teral smoke exhaust caused strong air entrainment on the downstream of the exhaust vent and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on the upstream of the exhaust vent. As the exhaust velocity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air entrainment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smoke layer near the exhaust vent gradually became thinning and plug‐holing phenomenon occurred; meanwhile, the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would be suppressed or disappear, but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 release rate would enhance the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s the exhaust vent got narrower, the air entrainment downstream of the exhaust vent was reduced, and the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lso got weaker.  相似文献   

19.
牛芳 《洁净煤技术》2015,(2):106-108
为提高兰炭在煤粉工业锅炉上的燃烧效率,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生产的兰炭为原料,进行煤粉工业锅炉燃烧试验,分析了兰炭着火、稳燃、燃烬情况;针对兰炭燃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双锥燃烧器的独特结构和浓相燃烧的方式,为兰炭的着火和稳燃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过量空气系数1.2,一、二、三次风比例分别为0.11、0.47、0.42,预热时间3 min,伴燃时间4 min的条件下,实现了兰炭粉的着火和自维持稳定燃烧,燃烧期间后部温度保持在550℃,炉膛中部温度大于800℃。针对兰炭燃烧存在燃烧器内燃点靠后、着火区域温度低和兰炭燃烧不完全等问题,提出可通过调整燃烧室的结构和尺寸,使燃烧器蓄热能力增强,延长煤粉预热时间,产生更多高温回流烟气,使兰炭在燃烧器中快速着火并稳定传播到炉膛,降低兰炭灰残炭率,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潘昊 《洁净煤技术》2020,26(2):115-122
燃煤锅炉产生的SO2、NOx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环保政策对电站锅炉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粉工业锅炉烟气净化系统采用手动调节方式控制,系统惯性大,已不能满足最新环保排放标准。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和以太网通讯架构,结合神东矿区某煤粉锅炉站限值排放改造工程,设计了集成化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在分析各系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脱硫、脱硝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脱硫系统基于站内原有NGD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脱硫剂储运设备,在灰钙循环和增湿活化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脱硫剂补充和调节逻辑。脱硝系统增设了臭氧制备和输送装置,采用SNCR-臭氧协同方式,并设计了串级启动和自动投送控制逻辑。控制系统采取分布式硬件架构部署,采用西门子SIMATIC系列PLC作为主控制器,基于优化的控制逻辑,分别组态脱硫子系统、SNCR子系统及臭氧子系统。通过以太网络构建通讯子网,共享各子系统内部数据,以保证设备之间的安全联锁,以及脱硫、脱硝系统对锅炉负荷情况的跟踪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在起炉后10 min内将SO2浓度控制在100 mg/m^3以内,在锅炉变负荷工况条件下可维持SO2浓度低于设定限值。多台锅炉连续运行时,各炉脱硫剂缓冲仓平均用料周期约为80 min,平均补充周期约为4.5 min,平均等待时间约为7 min,控制逻辑能够保证脱硫剂连续不间断供给。起炉后控制系统依次投入SNCR及臭氧系统,自动调节尿素溶液和臭氧的投加量,能够在20 min内将NOx浓度控制在100 mg/m^3以内。与改造前相比,锅炉站长周期运行时SO2、NOx排放浓度均显著下降,由100~200 mg/m^3降低至50~100 mg/m^3;根据运行期间80 h数据,SO2排放浓度平均值由163.55 mg/m^3降低至72.54 mg/m^3,NOx排放浓度平均值由160.85 mg/m^3降至71.06 mg/m^3,均满足国家与地方的环保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波动性较改造前亦有所降低,SO2浓度标准差由21.04降至18.14,NOx浓度标准差由25.09降至15.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