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壮坤 《辽宁化工》2006,35(1):59-60,62
在HCl介质中和α,α-联吡啶存在下,α,α′-联吡啶可活化Cu^2+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葸醌转化无荧光化合物,导致体系荧光急剧猝灭,据此建立了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蒽醌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荧光猝灭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荧光猝灭反应的动力学阮复昌**李向明***莫炳禄公国庆邓颂九(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州510641)关键词荧光猝灭动力学分析高分子半透膜光学传感器1前言生物传感器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2]。它不仅可以对细...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样中痕量铀的荧光猝灭新方法,在pH=6.0的BR(磷酸、乙酸、硼酸混合溶液)缓冲溶液中,双氧铀与环丙沙星形成配合物,使环丙沙星的荧光强度减弱,在2.3×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的改变值ΔF与UO22+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7.0×10-9mol/L。用于环境水样的检测,回收率为92.0%~106.0%。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5.
纳米银对荧光染料曙红的荧光猝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高温度下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胶态纳米银,研究了在水溶液条件下其对荧光染料曙红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浓度的纳米银与荧光素溶液作用后可使荧光强度减弱,并且其猝火效成随纳米银粒子粒径的减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溶液pH的升高可使该体系荧光猝灭减小.并从分子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和无辐射通道等方面对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广东化工》2021,48(5)
快速、灵敏定量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Hg~(2+))对水质监测和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富含胸腺嘧啶碱基(T)的DNA,发展了一种灵敏的荧光分析法,实现了Hg~(2+)的快速检测。首先,在DNA两端各修饰一个发光基团(6’-FAM)和猝灭基团(BHQ1)。在Hg~(2+)存在时,相对的两个T碱基与Hg~(2+)通过金属配位形成T-Hg~(2+)-T结构,从而使ss DNA形成ds DNA,DNA的结构变化会使发光基团和猝灭基团距离靠近,从而猝灭发光基团的荧光,实现对水样中Hg~(2+)的定量分析。对Hg~(2+)的检测浓度在10~100n M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所用方法检出限为2.0n M(MDL=3σ/S)。  相似文献   

8.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热法制备Cd Te量子点,考察不同条件下四环素对Cd 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荧光测定四环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 L,工作曲线为ΔF=2.308 2+9.679 3c(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3SD/斜率)为0.025μg/m L。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3%,回收率在97.5%~103.3%。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3):580-583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热法制备Cd Te量子点,考察不同条件下四环素对Cd 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荧光测定四环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 L,工作曲线为ΔF=2.308 2+9.679 3c(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3SD/斜率)为0.025μg/m L。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3%,回收率在97.5%20.0μg/m L,工作曲线为ΔF=2.308 2+9.679 3c(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3SD/斜率)为0.025μg/m L。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3%,回收率在97.5%103.3%。  相似文献   

10.
溶解氧是一个评定水质污染程度、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我国学者对基于荧光猝灭原理来测定溶解氧的传感器进行研究,并制得各方面性能良好又便捷的溶解氧传感器。本文概括了国内学者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溶解氧传感器的传感膜研制的研究综述、传感器结构设计方面、信号处理研究并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市场部分型号溶解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磺化竹红菌素对蛋白质荧光猝灭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磺化竹红菌素对多种蛋白质在溶液状态下的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磺化竹红菌素对多种蛋白质荧光猝灭服从Sten-Volmer曲线。实验观察了温度、粘度、pH值和盐酸胍对荧光猝灭过程的影响。由于磺化竹红菌素是一两性分子,对于不同蛋白具有不同猝灭过程;磺化竹红菌素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常数Kq在10^13mol/L.s^-1左右,这说明,磺化竹红菌素是一种比其它蛋白质荧光猝灭剂更加有效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2.
功率超声波诱导降解水体中乙酰甲胺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了功率超声诱导化学降解低浓度乙酰甲胺磷农药模拟废水的新方法。考察了声强、辐射时间、介质温度、初始pH值、外加Fe  相似文献   

13.
在合成了几种带不同组成比吖啶基三元共聚物的基础上,对其溶液和薄膜的吸收与荧光发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上述薄膜在含有卤素阴离子溶液中的荧光猝灭问题,发现含有不同吖啶组成比的薄膜对不同卤素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过多或过少吖啶含量的薄膜均对选择性的识别卤素阴离子不利,只有在某种特定组成条件下方能得到最佳、具有特征识别阴离子能力的薄膜器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花生壳吸附溶液中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刘义保  花明  高柏 《水处理技术》2012,38(3):38-40,44
以废弃物花生壳为吸附剂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铀,研究了花生壳加入量、溶液pH、铀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铀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对铀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pH=4.0、花生壳用量为4 g.L-1、粒径为0.15~0.3 mm、铀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1、吸附时间为2.0 h时,铀的去除率达到了97.8%。等温吸附研究表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主,通过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为5.05 mg.g-1。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对两种不同的2-芳基苯并 唑化合物溶液荧光被四氯化碳所猝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表明该猝灭过程具有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工作还利用此电子转移所形成的活泼自由基来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得到了有一定聚合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种吖啶及吖啶橙盐类小分子化合物和带有吖啶盐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它们在溶液中的荧光被卤素离子猝来的问题,发现它们能强烈地被碘离子所猝灭而不易被氯离子猝灭,表明这类化合物有可能用于在有氯离子存在条件下对碘、溴离子的检测,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的研究发现,卤素离子的猝灭能力并不和它们对发光化合物的系间窜越和三重态的生成等有关,而是和阴离子对极化分子的作用减弱了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聚铁溶液pH值及盐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聚铁溶液进行pH值和盐基度的分析和估算,给出了聚铁溶液的极限pH值和极限盐基度与总溶液铁浓度的关系曲线,最终计算结果表明,在平衡条件下,聚铁溶液的pH值和盐基度具有相关性,即当基中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参数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总溶解铁浓度的不断升高,极限pH值单调下降,而极限盐基度却单调递增。对于铁含量为160g/L的标准聚铁溶液,其最大pH值为1.314,最高盐基度为19.99%。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27)Al-NMR谱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水溶液中Al的形态,实验表明有单聚体铝Al(H_2O)_6~(3+)、二聚铝(H_2O)_4Al■Al(H_2O)_4、体型十三聚铝[AlO_4Al_(12)(OH)_(24)(H_2O)_(12)]~(7+)■的存在,并用定量方法估算出体型三聚铝[Al_3(OH)_4(H_2O)_(?)]_-~(5+)和十二聚铝[Al_(12)(OH)_(28)(H_2O)_(12)]_-~(8+)可能是亚稳中间体。  相似文献   

19.
无机-有机柱撑膨润土对水中苯胺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OH^-和Al^3 的摩尔比为2.4的反应条件下。利用Al^3 与碱液反应制备出Keggin离子。并由此制备出了无机、无机-有机柱撑膨润土。XRD衍射数据表明:经柱撑后的膨润土层间距明显增大。达1.9nm以上。研究了苯胺在4种改性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经柱撑处理后的膨润土吸附能力明显大于钠基土。其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m方程和Langmuir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平衡吸附量q,与平衡质量浓度pc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表现为放热的物理吸附和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sorptive removal of furfur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arbon-rich bagasse fly ash (BFA). Batch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namely, initial pH (pH0), adsorbent dose,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moval of furfural. Optimum conditions for furfural removal were found to be pH0 ≈ 5.5, adsorbent dose ≈4 g/L of solution, and equilibrium time ≈4 h.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furfural is of the order of 10-13 m2/s.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on BFA was analyzed by Freundlich, Langmuir, Dubnin-Radushkevich, Redlich-Peterson, and Temkin isotherm equations using regression and error analysis. The Redlich-Peterson isotherm was found to best represent the data for furfural adsorption onto BFA. Adsorption of furfural on BFA is favorably influenced by a de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peration. Values of the change in entropy (ΔS0) and heat of adsorption (ΔH0) for furfural adsorption on BFA were negative. The high negative value of change in Gibbs free energy (ΔG0) indicates the feasible and spontaneous adsorption of furfural on B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