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应锦  王冬 《室内设计》2019,(2):95-100
长春洞是巍宝山保存最完整的宫 观,虽占地不到两亩①,却在有限的空间中 创造出九楼十院的空间格局。本文以长春洞 空间布局序列为研究对象,从知觉体验的 连续性入手,提出了空间变化对参观者情感 的影响,论述了在建筑空间布局序列中参观 者知觉体验逐层递进的控制机制,探讨了以 “起、承、转、合”为结构,以“知觉体验”为 章法的动态空间布局设计手法,希望为道教 建筑空间与其他超越日常的精神空间的研 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养老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应该将老年人的知觉、心理等情绪因素纳入考虑。本文基于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知觉体验特征分析,围绕养老建筑内的居住护理空间环境、色彩标识导向系统、空间材质等方面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并提出满足老年人知觉体验特征的养老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方法,帮助老年人有效认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增强老年人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控制与感知能力,进而为我国养老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完善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间周而复始,时间变亦不变,在连续变化的阶段中“绵延”表现了持续性和存留。知觉和体验在时间与场所空间中获得。在时问的绵延中记忆将空间体验在意识中浮现并得以重新体验。情景构成了城市建筑的记忆。记忆是现时对过去的再体验,是空间结构的向导,是时间的度衡。体验的“生活时间”由记忆衡量。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建筑空间构成了“生活时间”的衡量框架。时间中具体的空间和建筑体验永远是知觉建筑现象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时间周而复始,时间变亦不变,在连续变化的阶段中“绵延”表现了持续性和存留。知觉和体验在时间与场所空间中获得。在时问的绵延中记忆将空间体验在意识中浮现并得以重新体验。情景构成了城市建筑的记忆。记忆是现时对过去的再体验,是空间结构的向导,是时间的度衡。体验的“生活时间”由记忆衡量。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建筑空间构成了“生活时间”的衡量框架。时间中具体的空间和建筑体验永远是知觉建筑现象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曹诗洁 《重庆建筑》2021,20(11):23-27
光影是空间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空间中除去人这一使用主体之外最明显的运动变化元素,其具有多源头可能性、多方向性的特点.该文结合圣方济小教堂、光之教堂、特尔加诺住宅等经典建筑案例,分析光影作为建筑空间中重要的知觉要素,如何塑造有场所感与记忆感的建筑空间体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诗洁 《重庆建筑》2021,20(11):23-27
光影是空间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空间中除去人这一使用主体之外最明显的运动变化元素,其具有多源头可能性、多方向性的特点.该文结合圣方济小教堂、光之教堂、特尔加诺住宅等经典建筑案例,分析光影作为建筑空间中重要的知觉要素,如何塑造有场所感与记忆感的建筑空间体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分析了视知觉的完形性、相似性、接近性这三大特性,并从这三大视知觉特性出发总结出设计方法,运用于凹舍建筑空间的解读,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在视知觉作用下建筑空间的形成,此时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丰富心理世界。通过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理性又不失感性,能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建筑师若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建筑空间也将更容易被人们领悟及感知。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在很多建筑的设计都是比较浮躁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和欣赏时候的心理感知,因此加强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从建筑具有强迫性、建筑的物理属性对人们心理知觉的影响、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以及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等方面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3年格雷格·林恩(Greg Lynn)将折叠与褶皱的概念正式引入建筑空间领域以来,折叠建筑成为一种表达空间知觉的独特建筑形态,为许多建筑设计师所青睐.文章选择坐落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探析折叠建筑在空间知觉表达方面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我们对建筑的体验是通过不同的知觉方式进行的,而对当代建筑的知觉方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泛化的状态。知觉方式的变化体现着人们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创作多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技术给建筑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击,建筑拓扑学则是发生这种变化的本源。结合拓扑学特点和本质,描述了当今拓扑建筑的非线性形态特征,分析建筑拓扑化的原因,并结合设计案例探索当代建筑在多种可能性、内外界面一体化、动态空间和层级消解等方面发生的拓扑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江建筑轮廓的特征,从视知觉理论发出,提出滨江建筑轮廓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并以评价原则为依据,认为空间节奏性、轮廓波动性、肌理层次性、形式趣味性是山地城市滨江建筑轮廓的评价要素,并对重庆嘉滨路建筑轮廓做出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忽视了科学性的色彩选择。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文章先是介绍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概念,再从幼儿视知觉的感知特性着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视知觉效应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与绘画的平面空间相关的建筑空间知觉问题.经过上述的视觉之旅,假如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据此开始建筑空间的创作呢?我认为这还不足够.知觉可以使得你对空间变的敏感,看到以前不一定看得到的东西,但是建筑空间的创造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比如"组织"这个能力."组织"的定义是将事物以某种有序的方式安排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一栋建筑物要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通常需要大小不同的空间的协同作用,如何将这些空间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组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论——空间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四川建筑》2007,27(2):51-52
空间并非客观实体,其观念来自知觉体验。在较为普遍的说法中空间被视为建筑的灵魂,“建筑是关于空间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一词所表达的与其说是一个客体对象,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轮廓并不清晰的观念,正如其自身以不存在,昭示其存在。  相似文献   

18.
住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及精神需求的场所。作为建构建筑空间的一大要素的光,借助住宅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为空间赋予个性和生命。由此可见,光照不再仅仅为满足居住者视看的生理需要。本文尝试拓展视野,阐述视知觉理论的特性,研究在视知觉理论下光环境设计的目标要求,探讨如何应用视知觉理论对住宅室内人工光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材质性     
材料是建筑的必需组成。材质性是建筑学理论思想与设计实践的本体问题之一,表达了材料的物理、知觉属性与构造、结构及建造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由此赋予建筑空间的独特内质。它包含了材质与知觉意义、建造逻辑及空间特性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莉 《四川建材》2016,(4):130-131,138
哲学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之后被建筑学领域所吸收应用,成为建筑现象学。本文从哲学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已有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进行发掘、分析,从而表明了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能够使人在知觉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空间感受,使建筑设计中融入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