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料挤压膨化预处理对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油料的挤压膨化预处理已受到了我国油脂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油料预处理工艺,显示出其现有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的优越性,将会推动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挤压过程对油脂的化学变化和品质影响进行评价,并探讨挤压过程中控制油脂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油料对油脂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分析了微波处理油料对出油率、原料本身结构、油脂主要理化指标、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成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微波处理油料可提高出油率和油脂氧化稳定性,增加营养成分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团队为我国主要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一是基于我国主要油料品种的调研和品质分析,二是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际标准,三是通过完成国家、行业科研项目形成的我国主要油料品质和油脂加工用途数据库,四是研究建立各种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完善了油料及油脂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提升油脂行业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了市场,为保障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油脂与油料储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陶诚 《中国油脂》2004,29(10):11-15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油脂和油料储藏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油脂在储藏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油脂的酸败.介绍了为延缓油脂的酸败所采取的技术研究情况,如改善储藏条件(包括降低储藏环境温度、隔绝空气、避光、降低油脂中的水分和杂质含量,防止微生物污染等)和添加抗氧化剂等.同时,对油料的贮藏,重点介绍了防虫,微生物控制,通风、降水、降温以及综合储藏技术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瓜蒌籽为原料,研究微波预处理对瓜蒌籽细胞结构、脂肪酶及油脂和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瓜蒌籽细胞壁断裂、间隙增加;微波预处理后脂肪氧合酶的活性降低90.30%,瓜蒌籽油的出油率提高5.24%,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微波后瓜蒌籽油中亚油酸、瓜蒌酸、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总酚含量增加,体外抗氧化能力提高;微波后瓜蒌籽饼粕粗脂肪含量降低5.70%,粗蛋白含量增加5.90%。微波预处理是一种适宜于提高瓜蒌籽油、饼粕品质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油脂是利用产油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类特殊油脂,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油脂提取能耗大、成本高,是影响微生物油脂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油脂生产过程中菌体预处理及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菌体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酶解法,油脂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溶剂萃取法、临界流体萃取法、吸...  相似文献   

7.
以山桐子干果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山桐子果细胞结构及压榨山桐子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微波预处理的山桐子果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壁明显破裂,有助于提高出油率。山桐子果经微波预处理后,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没有显著变化;山桐子果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前后分别达69.50%和68.66%;山桐子果油中甘油三酯的PLL相对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后可达27.38%,其次是LLL,微波预处理后相对含量为16.84%;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冷榨山桐子果油相比,微波预处理后生育酚、植物甾醇和总酚含量都有所增加,总生育酚含量增加了382.11μg/g,总植物甾醇含量增加了496.87μg/g。微波预处理提高了山桐子果油的抗氧化性,使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06 h,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增加了3.73μmol/100 g,FRAP总抗氧化能力增加了48.15μmol/100 g。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熟度的国产大豆及其油脂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产大豆的青豆和熟豆及其油脂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豆与熟豆的粗脂肪含量相差不多。青豆的粗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熟豆。青、熟大豆油的含磷量差别较大,而且青大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是熟豆的3倍多,酸值和过氧化值以及叶绿素含量也远远高于熟大豆油。从青大豆油与熟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来看;熟大豆油的饱和脂肪酸比青大豆油要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将芝麻水分含量调节为5个梯度,在不同微波预处理时间下制得芝麻油样品,对其芝麻木酚素含量、酸值、茴香胺值、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含量、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含量及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探究芝麻水分含量和微波预处理时间对芝麻油中芝麻木酚素含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条件下制得的芝麻油芝麻酚含量较高,芝麻油酸值符合国家标准限定要求,氧化稳定性较强,有害物质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含量处于适当的可控水平,同时兼顾了芝麻油的固有风味,消费者的喜爱度较高。综上,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6,(1):7-10
选择坚果、谷物、起酥油、植脂末等8组油料油脂相关术语,对其进行了辨析,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纠正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提高公众和媒体对食用油产品的科学认识,走出消费误区。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料的热处理是我国植物油脂制备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加工环节。在追求安全营养的前提下,适度的植物油料热处理,在降低水分含量、提高出油率的同时,更赋予油脂特征风味、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去除危害物和避免其形成,从而提高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针对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品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油料热处理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机理尚未研究清楚的困难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对植物食用油脂的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我国植物食用油脂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整粒浸泡酶解、种子粉碎酶解、种子粉碎3种预处理方法对提取的萝卜籽油中多种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粒浸泡酶解预处理方法提取的油脂中异硫氰酸酯、莱菔素含量高,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能力强,种子粉碎酶解法次之,种子粉碎法最差;种子粉碎预处理法的油脂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含量最高,种子粉碎酶解法次之,整粒浸泡酶解法最低;3种预处理方法对油脂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整粒浸泡酶解法提取油脂的条件为:整粒种子25℃浸泡1 h,破碎后25℃酶解50 min,酶解p H5.0,液料比20 m L/g,提取时间5 min;萝卜籽油的提取率为34.51%,提取效率为95.03%。  相似文献   

13.
选取花生、芝麻、油菜籽及对应的油脂样品,利用干灰化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乳液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其铅含量.结果显示:所检测12个油料样品中有8个样品铅含量超出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GB 19641-2005)的限量要求;所检测22个油脂样品中有1个油样铅含量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16-2005)的限量要求;油料和对应油脂的铅含量呈正相关;微乳液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油脂样品中痕量铅回收率在95%~106%之间.此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好、分析结果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市面上螺旋榨油机在处理不同榨油原料时需要手动拆装换笼、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满足油脂生产企业对不同油料和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某企业生产的D-1688型榨油机的榨笼、榨条、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研制了适用于多种榨油原料的榨油机,实现了出油间隙的自动调整。样机试验表明,与现有螺旋榨油机相比,自动调隙榨油机具有在处理多种榨油原料时无需换笼、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富含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胡萝卜素和菜籽多酚等功能性物质,营养价值高,因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欢迎,但不同的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具有较大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菜籽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菜籽油加工技术,提高油品质量和促进菜籽油的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芝麻进行不同条件的微波处理,探究微波处理对于芝麻出油率及芝麻油品质的影响,重点研究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维生素E等微量成分在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微波处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芝麻出油率,还能够有效改善芝麻油品质,提高芝麻油中微量成分的含量。不管是在一定功率,不同微波处理时间或者一定时间,不同微波功率时,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都增强,色泽变浅。但是,芝麻油的过氧化值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微波处理对芝麻油的酸值、皂化值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油茶籽高值化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和高附加值山茶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油茶籽为实验材料,未经任何预处理的油茶籽作为对照组,直接进行压榨制油,研究微波(800 W,4 min)、烘烤(140℃,30 min)、焙炒(120℃,1 h)和红外(150℃,55 min)预处理技术对油茶籽出油率,压榨山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甾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波、烘烤、焙炒和红外预处理使油茶籽的出油率分别提高了5.92、3.52、2.93、3.86百分点;不同预处理组山茶油的酸值(KOH)在0.20~2.00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0.98~2.07 mmol/kg之间,均在山茶油国家标准范围内;4种预处理技术对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4种预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茶油中总甾醇含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微小;5组山茶油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均最高;5组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预处理技术可丰富山茶油特征风味物质种类,使山茶油整体风味由清淡的油脂香转变为浓烈的油脂香和坚果香。综上,4种预处理技术在不影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