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寨建筑是土司制度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域建筑形式和历史文化遗产,因其杰出的建造技艺、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独特而丰富的空间和体量构造构成了四川藏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和文化视觉印象。本文以嘉绒藏区极具典型性的芦花官寨为例,通过在地调查研究以理清芦花官寨的历史发展脉络,并结合田野材料、史志文献、历史图像等资料相互验证,分析官寨建筑在择基选址、空间布局、材料结构和装饰细部上的主要特征,着眼当下以期为嘉绒藏区官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苯教文化影响深远的嘉绒藏区雍仲拉顶寺、昌都寺和雍仲达吉岭等典型苯教寺庙历史的追溯与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嘉绒藏区苯教寺庙的建筑特征:寺庙建筑选址布局崇尚高处,因地制宜。平面形制的发展基于苯教早期建筑形式塞卡尔,建筑形式保持传统的碉楼风格,建筑装饰元素充满浓厚苯教色彩。探索了嘉绒藏区苯教寺院建筑文化的渊源,对嘉绒藏区宗教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侍明成 《城市建筑》2022,(6):89-91+128
嘉绒藏区的民族建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在国家政策不断改良和全球化进程中,该地区经历了生活模式和经济结构的重构与转型,其建筑营建活动面临着适应性的转变。本文以嘉绒藏区民族建筑的典范西索村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相关的研究基础上,借助生物基因图谱的相关原理,以微观的视角对影响西索村形成与发展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整体看待影响其生成生长的限定因素,构建相应的建筑基因图谱。以符合当下的生态可持续为准绳,将嘉绒藏区民族建筑的营建置于动态的调控中,为嘉绒藏区民族建筑适应性转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官寨井田煤层气资源丰富,为了合理开发煤层气资源、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减少未来矿井瓦斯灾害,需要进行压裂实验。以GZ-01井为例,介绍了射孔方法、压裂液与支撑剂的选择、压裂方式、压裂参数。本次压裂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为将来矿井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嘉绒藏区小金县藏寨向花村、夹金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从藏寨的总体轮廓景观、绿地景观、节点景观和地域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尝试从嘉绒藏区传统藏寨和藏居中提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嘉绒藏区景观体系,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嘉绒藏区旅游藏寨景观生态重建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嘉绒藏族聚居的川西高原,山高谷深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众多的河流,贯流连通多片山中小区域,形成多民族聚居的藏羌走廊。发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梭磨河,自东北向西南汇入大渡河支流,串联起卓克基、马尔康和松岗。梭磨河两岸石壁隆起,松岗官寨与河畔山岗的山形地势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嘉绒藏区灾后重建中景观与生态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后重建应注重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对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延续民族地区的传统文脉,同时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自然,合理布局.嘉绒藏区由于地处川藏的过渡地带,对生态的维护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嘉绒藏区小金县长坪村、双桥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从村寨总体轮廓景观、节点景观、人文建筑和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做了探讨,尝试从当地传统藏寨和藏居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嘉绒藏区景观体系,从而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嘉绒藏区灾后重建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以空间扩展为发展动因,以技术合理性调适为演进的逻辑主线,从技术视角准确地归纳了嘉绒藏区碉房体系的构成类型,并结合自然、历史、文化因素,分析了各类型间的演进关系及其地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天祝藏族自治县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浓郁的地域特色及宗教信仰,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藏族建筑文化体系.诺布林卡藏寨风情园以展示天祝华锐藏族文化和地域风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藏式室外环境、藏式建筑空间、历史与民俗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天祝乡土文化在藏区"小传统"上的差异,构建出园区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使天祝藏区本土传统文化以诺布林卡园区为载体得到再现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陈颖  田凯 《建筑遗产》2022,(1):30-41
四川藏区乡土建筑产生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族群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结构,使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展现出鲜明的特色。文章指出:四川藏区乡土建筑在特殊环境中发展出以石砌技术及梁柱承重技术为主的建造原则,在地域社会漫长的变迁中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建筑原则结合藏区地理气候、生产方式及文化的多样与差异,形成了墙承重体系石碉房、梁柱框架式藏房、康巴“崩空”式藏房、木架坡顶板屋四种核心结构类型;藏区乡土建筑在营造和应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围绕建筑的生态适应性、族群生活方式、生态文化观念、文化交流产生了建筑文化的传承、融合与移植现象。  相似文献   

11.
雷暘 《城市建筑》2014,(15):51-51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本土旅游特色表达的城镇设计对嘉绒藏区旅游城镇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聚落空间形态以及建筑文化层面上所蕴涵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创造出独具乡土特色的旅游城镇。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了甘青川滇藏区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是形成本地区传统地域建筑丰富类型的重要因素,同时,丰富的建筑类型也是文化多样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藏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甘青川滇藏区的传统地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藏建筑研究和解决西北及西南地区建筑研究中某些跨区域问题,也可深化对整个藏区建筑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莫洛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居东经101.55°,北纬30.51°,海拔高度在1900——2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6℃,属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带。莫洛村三面环山,西临大渡河,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系高山峡谷地貌。村面积20公顷,全村以藏族为主,少量汉族杂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嘉绒藏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居住文化。近年来,丹巴县以其瑰丽的嘉绒藏区文化和素有“千碉之国”美称的古碉建筑群为世人所瞩目。而莫洛村更是以其典型、特有的石砌藏寨建筑和规模宏大、形态各异、建设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嘉绒藏区碉楼聚落的空间格局与人居环境,分析了该聚落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因,探讨了碉楼聚落的形态特征与藏族历史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发展碉楼聚落的建议,使民族碉楼的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悠久的历史建筑,构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减缓历史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的速度,急需全国范围内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和保护工作。但是由于各地区之间的人文差异,人们普遍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不高,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和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很大矛盾。文章以浙江省衢州市历史建筑普查为例,探寻历史建筑保护机制,通过对历史建筑分类、价值评估、可持续发展进行具体分析,为其他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仁青卓玛 《建筑》2022,(5):84-87
藏族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带着其时代的烙印和民族独有的时代特性,在以喜马拉雅为主要脉络的藏区形成了符合当地居民生存所必须的建筑风格和带有民族人文气息的建筑工艺艺术。从原始的洞穴到巨石陵墓,再到神殿、藏王墓、民用建筑和军事建筑、寺庙、佛塔等,这些都代表着藏族建筑发展的历程和脚步。藏族五明文化中的工巧明更是提炼了藏族工艺文化的精髓,对藏式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王展 《世界建筑》2022,(8):81-85
本文分析嘉绒地区传统民居的形式和功能特征,总结其共性,提炼其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元素,并提出这些元素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的疆域跨多个气候、生态和文化地域,不宜用同一套设计逻辑实现全部的绿色建筑设计,因此,应研究和借鉴传统民居建筑的技术与工艺,形成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建筑装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环境、地域文化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互相促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山东建材》2016,(4):65-66,68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建筑的衔接研究、现状、历史、现状和发展,以普洱市老街改造商业综合建筑设计构想为例,寻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建筑的衔接口和结合点,以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