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具明代转轮藏,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佛教涵义深奥,既具有古典建筑的美感,又包含了设计建造者对佛教教理的领悟,是宗教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堪称是一件绝世的艺术珍品。本文从结构特征、装饰工艺、实用功能和深远寓意四个方面对智化寺转轮藏进行简要解析,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欣赏转轮藏的营造之美,体味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华夏先民的无穷智慧。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智化寺彩画中构图、纹饰、色彩的基本特征,以及经橱、脊桁、藻井、天花彩画中八宝、五供、羯磨杵等纹饰与梵字的结合。同时,解读了以转轮藏和铜钟为代表的佛教器物之梵字,以及两处梵字之间的关系。智化寺彩画与佛教器物梵字的考察,不仅显示出明代藏传佛教对北京地区佛寺的影响,而且表明了彩画设计的整体性、逻辑性,其内容的多样化及其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智化寺藏殿建筑梁架、斗栱、彩画、雕饰与造像完整,是一处难得的完整保留了明代空间特色的建筑遗存。本文以智化寺藏殿及其经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字史料与遗迹现象互证,廓清智化寺营造史与藏殿形制中的两大“反常”之处:“快速建造”与“不能转的转轮经藏”,并指出后者可能为明正统年间的新创形式。其次,通过对相关图像与实物的比较及对历史环境的分析,探讨新形式可能的来源。最后,尝试重建明正统年间智化寺藏殿的空间意象,并解析这些意象背后的四种突破“常规”的形式操作方法:一,功能的集约化;二,意义的整合与渗透; 三,空间的轴线、比例与分层;四,装饰表皮与结构骨架分离。通过对营造意图与操作方法的双重解读,得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营造者面对特定问题时展现的设计智慧。  相似文献   

4.
杨志国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76-78转下期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是明英宗皇帝崇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整体寺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1961年智化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本文将从智化寺的平面布局、梁架结构,智化寺古建斗栱的类型和用材形制等方面的内容,对智化寺古建的明代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是明英宗皇帝崇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整体寺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1 961年智化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本文将从智化寺的平面布局、梁架结构,智化寺古建斗栱的类型和用材形制等方面的内容,对智化寺古建的明代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丽寺内的转轮藏为国内最大的转轮藏,具有观光、鉴赏之功能.非常独特的是,这座重达数吨的精美藏轮可以用人力推动,就能围绕中间的主轴旋转.以下就转轮藏底部设有的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是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调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唐卡有着丰厚的藏文化的底蕴,是藏文化的一朵奇葩。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开发及藏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唐卡为题材的艺术品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唐卡艺术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将唐卡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让人们欣赏到唐卡的艺术美,更能为唐卡艺术在当下开发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艺术性与宗教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唐卡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由于佛教思想在藏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艺术的整理、归纳和研究,发现其与当代陈设设计的契合点,寻求在当代陈设设计中运用宗教艺术的方法。中国佛教寺院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对佛教艺术进行探究,有利于设计师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文化内涵的设计,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合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本文列举了佛教艺术八种表现形式,对佛教艺术符号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意义与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4)
自汉代传入以来,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传播教义,佛教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态作为其宣传教化的媒介和载体。同时,中国艺术也以自身独具的文化和美学特征,对佛教的精神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渗,形成了具有佛教内涵的中国艺术。在佛教内涵的传承过程中,中国人物画由最初对佛教内涵的吸取、接收、交合,到后来相互融汇并形成自身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4)
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辽塑和经橱,是佛教雕塑向民族化、世俗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古代按照《营造法式》完成的小木作实物的典范,代表了11世纪中国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反映了东北亚地区佛教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燕云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杰出范例。其所储存的大量辽代传统文化信息,为后人研究已经消失的辽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难得而独特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创作佛教石窟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思想智慧、审美情趣和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代的文化特征。天龙山的唐代石窟以其娴熟的雕刻技法、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深的佛教内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品,代表着唐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境界,折射出唐代最优秀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5):29-32
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中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融合、升华,创造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经典模式——平城模式。这种造像模式对北魏其它地区及后代佛教造像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4)
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也深深地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佛教艺术成为中国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5)
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佛教美术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中国原有艺术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雕塑和壁画是佛教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们通过真实记录佛本生的历史,刻画佛像和表达佛经故事,教化和感染着芸芸众生。在此期间,许多绘画、雕塑名家投身于佛教美术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将外来佛教美术样式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风格与样式,所以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逐步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7.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是印度对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没有佛教的影响,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和建筑都会逊色很多。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有过见证佛教的经历。没有一种思想和宗教能像佛教一样影响了亚洲的每一个角落。在佛教2500年的历史中,为了更形象地宣传佛理。绘画与雕塑成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在佛教艺术早期,佛陀的形象是禁止直接出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0)
现代的室内设计往往融入多种元素,而佛教艺术元素也受到时下人们的追捧。佛教艺术元素纹样丰富,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蕴含着别样的美感,同时也具有别样的文化意义,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佛教文化艺术的现实意义。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艺术表现形式充满了虔诚的宗教情感,具有独一无二的宗教精神寓意,给人的视觉和心灵带来不一样的震撼,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文章就时下室内设计中佛教元素的运用,剖析佛教艺术元素的发展与审美的进化历程以及佛教艺术元素在中国审美艺术中的定位,探析佛教艺术元素的价值和未来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20.
释欢门     
“欢门”是北宋官修著作《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中佛道帐、牙脚帐、九脊帐、壁帐、转轮经藏和壁藏中典型的门窗装饰样式。小木作制度中所涉及的“帐”和“藏”都是为宗教目的服务的室内陈设,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以小木模拟大木建筑形象,可以视作宋代官式建筑的模型,也是当时宗教建筑外檐装饰样式的缩影。《营造法式》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