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完善工作面突出预测的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减少误报、漏报现象,进一步提高工作面突出预测的准确性。通过瓦斯压力与钻孔瓦斯初速度的关系以及钻孔瓦斯涌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研究瓦斯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的影响;通过煤层透气性系数、地应力、煤体强度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研究物理力学性质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在透气性较好时会发生超限不突出、透气性差时的低指标突出现象;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不能区分卸压区或透气性好的非危险区。  相似文献   

2.
突出煤层卸压前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出煤层卸压后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进行工作面预测和效果检验时经常超过突出临界值,造成开采保护层后煤层突出危险性更大的现象.通过建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计算得出突出煤层卸压前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解释突出煤层卸压后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预测和效果检验超标的原因.结合淮南潘一矿突出煤层卸压前后煤巷掘进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出煤层卸压后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预测和效果检验超标是由于煤层透气性增大,卸压瓦斯未得到充分抽采而产生的现象,此时工作面已无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下峪口煤矿不同开采工艺的已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的考察,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认为不同开采工艺采面的瓦斯涌出有不同的特点,分层开采时上分层时是瓦斯集中涌出的焦点,同时采面的瓦斯涌出量受煤层埋深、煤层厚度、地质构造、邻近煤层等方面的影响,需要根据采面瓦斯涌出的主控因素来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钻孔瓦斯动态涌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凯  俞启香  蒋承林 《煤炭学报》2001,26(3):279-284
基于钻孔过程中瓦斯动态涌出的基本特点,建立了钻孔瓦斯动态涌出量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系统的数值计算,分析了钻孔瓦斯动态涌出的规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定性判据,并给出了确定打钻过程中每米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及停钻衰减涌出量的计算公式。定性判据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钻孔法预测突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煤巷掘进工作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时常常将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作为其中一项主要的参数,它与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的大小有关,钻孔长度和直径以及钻孔的位置,导气管的阻力也会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在钻孔内变化的压力边界条件下解算钻孔附近瓦斯流动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得到钻孔瓦斯涌出量以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瓦斯参数对钻孔瓦斯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透气性系数及煤层瓦斯压力的大小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瓦斯涌出的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6,(3):20-23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是用于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一项重要指标,普通测定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往往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钻杆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钻杆,确定了钻孔施工工艺和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方法。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新型测定钻杆能减少测定前的准备时间,封孔效果更好,可实现1个钻孔的多次连续测定,能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量过程更简便,测量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Ⅱ827-1综采工作面是芦岭煤矿建矿以来8煤层顶分层第一次采用综采工艺,该综采工作面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双突"危险威胁。为解决该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大量瓦斯涌出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采用了立体式瓦斯综合治理法,通过超前预抽、边掘边抽、抽采同步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工作面区段的瓦斯赋存状态,降低了回采工作面煤体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使回采巷道的瓦斯浓度控制在0.2%~0.5%,保证了工作面的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安华 《现代矿业》2012,(9):130-132
根据突出危险区域划分理论,对桃园煤矿7煤层进行了突出危险区域划分及验证。结果表明,7煤层F2断层以南块段标高-520 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域,标高-520 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域;F2断层以北块段标高-492 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通过分析回采区瓦斯涌出和揭煤期间回风瓦斯浓度,验证了突出危险区域划分的正确性,为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TWY突出危险预报仪的构成、功能、测量原理及应用情况。该仪器主要通过测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和解吸瓦斯压力等指标,综合判定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是常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之一,但是,随着钻孔深度增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逐渐降低。这导致预测深度较浅,严重制约着采掘速度的提高。通过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仪器工作时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了胶囊不同位置的应力状态,并提出了新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的研究思路,制造出了相应的装备,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测定钻孔深度要高于传统仪器。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瓦斯、突出矿井回采工作面需要风量的决定因素是瓦斯涌出量。在煤矿安全监察实践中,发现不少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技术人员在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时,缺乏对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所需要风量公式的全面、深入理解,常常使计算出来的需要风量与实际所需要的风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在此,笔者就回采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计算需要风量的公式应用,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预留瓦斯尾巷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辉 《煤矿安全》2003,34(10):9-10
当上区段在回采过程中,在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后路沿空留巷时,预留瓦斯尾排巷,解决 下区段回采时双巷布置,使上隅角及采空区涌出的瓦斯得到及时排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煤集团十一矿近几年瓦斯赋存状况及赋存规律的研究,发现开采区域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来源主要区域是回采区和采空区。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同期产量增加而增大。矿井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大的开采水平为二水平,煤层是二煤组。因此矿井瓦斯防治的重点是二水平、二煤组。采用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等参数对主要开采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给矿井瓦斯管理及安全生产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定,得出煤层原始瓦斯压力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瓦斯涌出衰减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通过井下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及其衰减系数等参数,求算瓦斯压力,达到快速测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孙炳兴 《煤矿安全》2011,42(5):109-112
只有充分掌握影响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各种因素,不断提高并完善钻孔涌出初速度的测定方法,才能保证钻孔涌出初速度测试结果的真实可靠,使得能够准确掌握采掘工作面煤体的突出危险程度,提高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源预测法对21030综放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综放面的通风、瓦斯问题,结合矿井实际提出21030综放面回采过程中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某煤矿5号煤层15111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采用DGC直接瓦斯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计算了1511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包括开采层瓦斯涌出量、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绝对瓦斯涌出量。最终根据目前矿井的通风、瓦斯抽采、日产量等实际情况,对回采期间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确定采空区采取埋管瓦斯抽放措施,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研究白芨沟矿高瓦斯厚煤层2521区段各分层瓦斯涌出现状,发现瓦斯涌出来源主要包括本煤层瓦斯涌出、邻近层瓦斯涌出和采空区瓦斯涌出;基于各分层瓦斯涌出特点,研究了区域立体抽采措施设计及效果预测技术、区域立体综合抽采技术、区域立体抽采效果综合评价技术等;最终,采用"底板穿层钻孔+定向长钻孔"的井下立体抽采模式,结合工作面顺层钻孔进行强化抽采,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通过对2621区段2621首分层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等的研究,形成了适合高瓦斯厚煤层分层开采的瓦斯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保证了白芨沟矿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2013,(4):108-110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是常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之一,该技术最大的缺陷是预测深度较浅,严重制约着采掘速度的提高。针对传统装备的不足及现代化矿井高效开采的需求,提出了RS-1型柔性深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该装备的封孔胶囊进行了设计与加工制造,对该装备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装备具有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功能,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测定钻孔深度。  相似文献   

20.
在经过整理、分析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7423运输机道掘进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的原因,并预测了同煤层的下一工作面和下一煤层同区段工作面掘进、回采期间过瓦斯涌出异常区的情况,以及在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异常期间瓦斯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