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科学合理地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要确定够确切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实际状况的参数指标,建立一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引入现代矿井通风理论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编制了评价软件,并在实际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实现矿山安全、经济、高效生产的必要前提。在检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的国内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考虑矿井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通病;基于人-机-环境思想建立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通风系统环境、通风设备及设施可靠性、工作人员可靠性、通风系统安全管理5个方面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计算。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可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勇 《现代矿业》2011,27(2):76-79
建立科学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实现矿山安全、经济、高效生产的必要前提。在检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的国内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考虑矿井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通病;基于人-机-环境思想建立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通风系统环境、通风设备及设施可靠性、工作人员可靠性、通风系统安全管理5个方面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计算。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可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的原理,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系统环境可靠性、设备及设施可靠性、人员可靠性、基础管理4个准则层指标和20个因素层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山西某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调查分析影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定量化地解决了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效果的评价等级。以唐山沟煤矿为例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是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调整的重要依据,目前仍未形成公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中存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不够合理、权重维护困难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从矿井通风系统组成要素、性质、能力等3个角度,“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保障能力、防灾能力、抗灾能力”等8个维度选取10项评价指标构建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情况,抓住主要因素,确保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同时,提出了以等距分级、等比赋权进行排序打分的权重确定方法,即专家排序指数赋权法,以快速确定与维护评价权重,使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又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通风网络阻力分布安全性是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风量和风质安全性、通风网络结构安全性、主要通风机运行安全性和通风设施安全性,最后则是防灾救灾系统安全性和安全监测系统安全性。该结果基本反映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以及事故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常用通风系统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传统评价手段的基础上,结合人-机-环境为基础的现代系统工程理论,从通风系统环境、通风设备及设施、人员以及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指标构建全新评价体系。采用分值考核,确定系统可靠性程度,并能够明确针对存在缺陷和问题各项指标进行具体优化、整改。利用该评价系统对鄂尔多斯中天合创公司葫芦素煤矿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实际现状,凸显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描述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矿井通风系统不仅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对矿井节能降耗和抗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要评价一个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基础,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总结前人建立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人一机一环境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考虑了通风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体现了风量供需比的重要性,在评价中具有一票否决权,为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矿井通风评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故障统计模型的可修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德  马云东 《煤》2003,12(6):1-4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时变、含有冷储备部件的可修系统。其可靠性研究是优化矿井通风设计,保障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可靠性工程理论为指导,从通风网络和矿井主要通风机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价,推导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求解公式,建立了可靠性评价体系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矿井通风系统模糊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谢贤平  赵梓成 《煤炭学报》1999,24(4):379-38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按目标分层,用分层模糊优选理论对矿井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分层时允许评价指标重叠,从而便于确定目标与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此模型及算法应用于实际矿井通风系统设计方案的优选,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蔡卫 《煤炭学报》2004,29(2):195-198
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通风系统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用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度来定量描述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并介绍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在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方案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确定不同灰类的白化函数和标定灰色聚类权,计算出了聚类系数,得出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决策方案。该方法为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未确知测度方法在综合评价时权重选择的缺点,选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其权重,集中了2种方法的优点后,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进行了综合集成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阳泉煤业集团某矿通风系统,从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3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建立了一套符合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海明权距离对该矿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评判。方案实施结果表明目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达到了合理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乌兰煤矿通风系统方案优化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一鹏  陈开岩 《煤炭技术》2012,31(1):106-108
针对乌兰煤矿通风系统,从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建立了一套符合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优选分析法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决策模型,并对乌兰煤矿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评判。方案实施结果表明目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态达到了合理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风系统是井下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对其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因素归纳为风量(风速)合格率、风源风质合格率、井下作业环境空气质量合格率、矿井有效风量率、主扇装置效率和风量供需指数等6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通风系统评价的可拓模型,然后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得到上述指标的权重,再利用博弈论对以上权重进行综合,用综合优化后的权重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某矿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该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等级类型为中等(D3),综合评价值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刘天明 《煤矿机械》2012,33(12):252-254
优化矿井通风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管理信息传输渠道,才能减少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围绕矿井通风计算机模拟系统,阐述了矿井通风管理及其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矿井通风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介绍了矿井通风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