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珠海市现状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使用情况入手,分析其设置形式及影响因素,并以人民西路人行地道方案设计为例,从建设条件、方案设计及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实际工程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调查相关数据,对城市过街行人服务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行人自身特性、行人对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服务水平的影响,并得到了行人服务水平等级分布图,指出该研究对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东省绿道的建设正全面开展,然而在实践上,很多地方的绿地建设还只是以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为主,对绿道的综合性功能缺少研究与认识。通过对流溪河白云段绿道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对如何贯彻绿道的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的结合,使其融入到郊野型区域绿道的设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需要相关规范的支持。在总结《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设计规范》(DB33/1058-2008)立体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立体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相关规定展开分析。建议适度降低设置条件,进一步规范、明晰、强化关于立体过街设施的设计层面的相关要求,从而保障立体过街设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规划设计来自于人们对绿色空间、人性化绿色步行通道、城市生态网络的高度需求。本文阐述了相关理论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城市绿道景观规划选线的原则、城市绿道的分类,并于最后结合珠江三角洲规划实例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人行立交的设置方法与选址原则,提出了人行过街立交设施的宽度标准与服务水平的评价标准,为合理的修建立交人行过街设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绿道服务于城市新区、方便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功能,分析了绿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以瓯海绿道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其规划定位、结构、景观特色等设计思路,以营造舒适的新兴城区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14.
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研究为背景,基于过去20年城镇绿地规划的经验与新近的项目实践,面向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探讨了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中的骨架作用,提出城镇"生态—文化区核心区"(ECD)概念,其空间形态以"点""带"呈现,"点""带"结合构成了ECD城镇绿地网络空间,其中,作为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的新形态,绿道将发挥必不可少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一、绿道设计理念绿道(Greenway)是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的、线形绿色敞开空间。绿道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政教合一"、"寺院供养"、"寺院教育"的制度背景下,各类宗教场所尤其是寺院对西藏城镇的形成、发展以及空间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是西藏城镇空间中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以至形成了独具藏区文化特征的寺庙型城镇。本文以典型寺庙型城镇桑耶镇为例,分析寺庙对其选址、布局、城镇发展的影响机制,总结寺庙影响下桑耶城镇空间的形态特征,并从形态延续、结构控制和风貌塑造三个角度,探索寺庙型城镇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