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落实“双碳”目标的主体,开展碳资产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建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缺乏综合考虑行业生产活动特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梳理企业碳资产管理的体系框架,从碳资产核算、预算和运营管理三个方面综述相关的研究现状,并聚焦建筑企业,提出其在各环节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为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科学合理减少碳排放,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生产生活新模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并推动绿色低碳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建筑领域能耗大、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分析了“近零能耗建筑”概念、技术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设计方案,提出了把双碳理念融入建筑领域,打造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未来建筑实施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的公共建筑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特别是工业建筑的能耗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央企集团开展碳资产管理方案进行了探讨。在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推出、政府对央企集团碳排放管理也提出具体要求的背景下,对央企集团开展碳资产管理的工作要点进行梳理,并对央企集团开展碳资产管理提出具体方案建议,主要包括央企集团碳资产管理结构设计、内部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碳资产交易管理等环节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华中湖北区域某综合体项目为实践案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和关键技术应用,通过低碳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系统、电气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系统等多项关键绿色技术应用,建造新型低碳、绿色、经济、智慧、环保社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和“双碳”目标的概念及其背景,分析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和方法,来实现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具体包括选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的绿色建筑策略和实践,以及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背景下,水泥生产作为传统的“双高”行业,改革已迫在眉睫,水泥企业通过简单的错峰生产,降低产能等方式已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通过原料替代,或通过燃料替代,包括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等,或通过布局CCUS技术,才能达到我国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最终要求。  相似文献   

7.
吕正东 《城市建筑》2023,(17):182-185+201
“十四五”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作了明确规划和严格部署,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关于绿色建筑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绿色建筑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助力,因此新时期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界承诺,及建筑节能的目的,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绿色建筑与“双碳”实现的关系;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需宏观政策支持、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的建筑节能实现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绿色建筑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337-340
阐述了碳资产的定义及火电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碳资产管理对火电企业的影响。结合目前国内碳资产交易平台的运行情况,分析了火力发电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开展碳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全球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双碳”目标推进明显加速,各领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秉承大国担当,从国家层面全面部署“双碳”战略,正在逐步渗透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文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垃圾处理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减排效应,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双碳"背景下环卫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碳资产开发及管理、推广绿色金融、促进环卫管理数字化、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要从微观、中观、宏观统筹考虑。建立绿色低碳示范区是从中观层面推动城市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研究在随州市大明珠绿色低碳示范区统筹考虑碳排和与碳汇空间,围绕用地优化、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循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探讨了双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及其与碳排放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作实践,从宏观调控和项目实施两方面分析“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问题成因为导向,从上层管理、项目实施、社会监督3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加快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双碳”战略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对绿色低碳城市更新中所用技术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建筑低碳改造技术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建筑低碳改造中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维护方面、理念方面及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地调查提出改善措施,包括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改造、再生能源系统的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应用、智能监测管理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8月30日,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了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携手全国碳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碳资产的高效、专业化管理,促进水泥行业企业"双碳"目标实现以及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代表双方签约。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政策目标及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电气设计需要转换理念,遵循低碳低耗、健康舒适、安全可靠、生态环保及可回收利用的全寿命周期绿色理念。本文基于已通过报批的上海市绿建协会团体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绿色设计与应用规范》的编制工作,对电气绿色设计的理念做了一些思考,供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开发》2022,(12):93-95
<正>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的工作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推动企业、个人减少碳排放以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建筑运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约占43%,可见,建筑运行阶段的低碳管理对实现建筑行业的减碳目标意义重大。海纳万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万商”)作为中海物业旗下非居业务子品牌,  相似文献   

18.
刘秀枝 《中国建材》2023,(12):38-42
<正>本刊讯作为2023年建筑材料行业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30日下午,建筑材料行业双碳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自去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召开建材行业碳达峰推进大会之后,建材行业再次汇聚一堂,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交流“双碳”发展经验和趋势,共同谋划行业“双碳”发展未来。大会的召开对加快推动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鑫  张鹏飞 《绿色建筑》2022,(3):16-18+31
在我国“3060”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筑业对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新型能源形态将加速业态升级。同时,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生态金融资源。通过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和碳可用技术规划,形成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碳金融资产,打通建筑在运营阶段绿色循环经济资金成本的瓶颈。通过企业碳生态公益责任 ESG 模式,在新建筑和旧建筑改造及运营中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及零碳建筑,在协助企业碳建设达到收支平衡的同时,助力我国尽早完成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赋能全局双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碳”战略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低碳管理是为践行“双碳”战略而推行的一种发展策略,并由此衍生出低碳经济、绿色生活及一系列低碳、绿色产业。绿色建筑是基于节能、绿色环保理念产生的建筑形式,与低碳理念极为相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