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舆县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规划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晨宇  袁媛 《工业建筑》2011,41(7):54-57,91
产业集聚区是实现产业资本要素汇聚、产业高度集中的物质空间载体,其发展应与城市整体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融合。以河南省平舆县产业集聚区为例,从相关规划基础、技术支持以及制度保障等层面对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规划落实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在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首先从产业布局影响要素、产业与城市关系、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等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指出“重产轻城”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以“产城互促”为指导思想,提出产业布局规划在产业对象重组、产业空间指向、产城融合关系、规划协同等方面的方法转型;最后以深圳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产城分离现象,带来了交通、产业区缺乏活力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了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作为解决产城分离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划手段,并在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将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进行了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规划与发展策略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重点领域。既有的产城融合规划多注重于多元混合功能空间的打造,缺乏对于各片区间产业联系及空间关联的关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无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产业联系及其空间关联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产业一体化来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以西宁南川片区整合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适时把握价值链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建构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并以此为逻辑线索对产与城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有机串联是推动产城融合的有效策略。在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引导下,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得以有机衔接,在不同片区间建立经济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片区间的有序流动,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分工与统筹,以产业一体化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并最终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冉建波 《城市建筑》2023,(17):119-122
文章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例,针对度假产业产品单一化、度假城区功能不完善、度假景观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从产城融合、产景融合、城景融合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让度假游客既能享受“城市”配套服务的便利,又能感受到“景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产城景融合发展为导向,重庆尝试开展乡村地区的相关规划探索。一是进行了全域的"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分类,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工作重点地域;二是尝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规划建设之中,重点发挥交通对产、城、景三要素融合的促进作用。基于现有探索,后续需要在区县和镇乡两级进一步做好实施性的规划工作,并针对乡村地区重要资源地,积极引入直达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以进一步加快产城景要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2010年—2014年,通过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城市群产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相似文献   

9.
刘宇琴  洪世键 《城市建筑》2022,(19):72-75+91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产生了许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问题,国内学者在此背景下开始对城市开发区、产业新城、产业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缺乏以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山区县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政单元,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困境,更不能忽视产城融合。本研究以三明市将乐县为实证案例,深刻地分析山区县面临的产业同质化、人口劳动力资源不足、产业用地零散低效困境,并探索相应产—人—城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山区县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产城融合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术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均广受关注。然而现有产城融合评价研究与规划实践脱节,难以有效融入规划编制和实施。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不同层级的编制需求,提出结合规划编制的产城融合评价优化新思路;并针对分区规划和控规两个层级,构建产城一体单元和控规单元的评价体系,应用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发现,经开区在产业空间、城市空间和人的感知等三个维度的融合评价均不理想,产城融合进程滞后,主因是已有的评价指导和控制机制在规划实践中未能有效执行。研究认为,产城融合评价需深入规划实践,服务于规划编制与调整。据此,根据两个空间单元的评价结果,提出经开区在分区规划和控规调整两个层面的优化建议,为其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开发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背景,基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和城镇发展基础,从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规划融合、信息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新区建设融合等三方面,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人集聚发展,将开发区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型。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安航天基地产业布局和规划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析,运用生态环保、TOD交通引导等规划理念,探讨了产城互融、产业新城的概念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产城互融的规划对策,以缓解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为样本,针对以往控规层次规划应对产业园区转型的不足,首先检讨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的不适应性,指出"重产轻城、轻人"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基于对产、城、人关系的再认识、再梳理,总结提炼产业园区规划在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等方面的编制技术方法、标准通则与经验数据,以促进园区规划落实职住平衡、功能优化、配套完善等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充分认识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准确把握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是进行城市规划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前提。通过上海市临港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和建设用地变化分析,研究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互动的规律、问题和原因,探讨实现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引入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分析,临港地区PEI偏低,反映出当前临港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导入速度相对过慢,产业发展没有带来相应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远没有达到产-城良性互动的阶段。产-城割裂问题是临港地区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建议在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配套、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邹鹏  宋丹然  张媛 《中外建筑》2022,(11):71-77
十多年来,国内关于产城融合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大多学者并没有考虑其研究的对象是否已经存在法定上位规划指导,或者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空间形态。以已有法定上位规划指导的松滋城东工业园为例,在坚持规划既定的用地布局和路网格局的前提下,以产城融合的最新理念对园区空间肌理进行细部优化,提出职住分而不离,园区重产但不限于产,企业重工但不限于工的产城融合发展策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赤溪镇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其规划布局。通过对园区的规划理念、产业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产城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与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5)
文章针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环境影响的强制性、空间区位的末端性、新区建设的弱特性、产业发展的弱弹性等特殊问题,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介入的不足,引入海陆共生理念,从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等方面梳理规划切入点,并结合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践,总结了生态先行、空间协同、文化引领及产城融合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郑家齐 《城市建筑》2023,(19):82-87+112
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产城融合成为评价城市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厦门同翔高新城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厦门产城融合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提出“以产城融合为驱动核心、以城市设计为空间抓手,打造‘产—城—人—地’深度融合、持续共生的活力新城”的策略,同时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实践,聚焦产城居比、职住平衡指数、生活圈活动覆盖率三大融合因子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构建一套可行有效的产城融合空间评价体系,为促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基本战略。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指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进一步提出转型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九大规划策略,即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并结合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刘家玉 《城市建筑》2023,(13):117-120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为了避免开发区与城市脱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片区为例,分析其产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凤凰片区实施“产城融合”提出五大发展策略: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优化总体布局,打造立体化配置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此为开发区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