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利用,可在恢复其路用性能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再生利用,而传统热再生技术需消耗大量能源且RAP利用率不高,亟须发展高RAP掺量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论文将高RAP掺量再生利用技术与温拌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高RAP掺量下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方案,并对其路用性能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对RAP料级配展开分析,并评价了旧沥青性能指标;对比了2%~8%再生剂掺配比例对再生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理再生剂掺配比例;对比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在135~165℃拌和温度条件下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高RAP掺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拌再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拌和施工温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逐渐成为沥青混合料行业研究热点.针对大掺量RAP(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沥青路面回收料)温拌沥青混合料,围绕温拌剂、再生剂和RAP掺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工程应用展开综述.随着RAP掺量的增加,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提...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量比例低、RAP精细化管理难度大、RAP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显著等问题,通过改变RAP管理方式,优化RAP预处理工艺,将传统的全粒径RAP综合利用转变为基于RAP性能特征的分类循环利用,建立RAP质量控制技术指标体系,有效控制RAP性能变异,实现RAP的大掺量高质量循环再利用,显著减少施工管理流程,为旧路沥青混合料的大掺量循环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多元化高效利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并验证大掺量再生料(RAP)用于微表处混合料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RAP掺量、乳化沥青用量等对再生料微表处混合料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AP掺量增大,微表处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提高、粘附砂量增大,开放交通时间延长,但RAP掺量超过50%后,再生料微表处混合料粘聚力不符合JTG/T F40-02—2005《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要求。再生料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能、抗车辙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随R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用于填充车辙时,建议RAP掺量不宜大于40%。  相似文献   

5.
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并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掺有玄武岩纤维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了高RAP掺量(45%)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及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RAP料沥青老化,若仅使用90号新沥青将其再生,RAP最大掺量不应超过30%;由于RAP粗集料粒径产生变化(粒径细化,粗集料在使用和再生过程中有破碎现象),在配合比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依托二赛高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性能试验、旧沥青与再生剂的配伍分析、旧料与新集料的掺配合成与级配优化试验,开展了20%、30%、40%RAP掺量下热再生ATB-25混合料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高分子聚合物单体和芳香分油聚合生成的路面再生剂对旧沥青性能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当RAP掺量在30%时,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又能保证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道路沥青材料的再生利用对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旧料(RAP)掺量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存在争议。本文对RAP材料进行抽提、蒸馏,得到回收沥青的指标和集料级配。进行RAP掺量为0%,10%,20%,30%的配合比设计,制备不同RAP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对试件进行冻融循环后,分别进行低温劈裂试验和间接拉伸试验,通过劈裂强度和间接拉伸回弹模量反映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通过试验结果及已有研究表明:RAP掺量越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越差。在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时,更适宜采用间接拉伸试验结果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车辙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对AC-16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PHRAM)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在较高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量的条件下掺入再生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HRAM的高温性能与RAP掺量成正相关,而其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与RAP掺量成负相关;再生剂的掺入能够有效改善较高RAP掺量下PHRAM的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废旧沥青回收料(RAP)级配及沥青含量的变异性,保障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将RAP料"分档"处理,并研究了RAP掺量对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劈裂强度及短期抗水损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AP"分档"处理有利于降低RAP级配及沥青含量的变异性;随着RAP掺量增加,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劈裂强度提高;当RAP掺量为30%~50%时,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短期抗水损害能力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随着RAP掺量的增加,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TSR)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回收沥青混合料(RAP)掺量(质量分数)对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votherm温拌技术可将RAP掺量提高到50%;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低温性能均随RAP掺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且在RAP掺量为30%~40%时出现峰值;疲劳性能随RAP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应变水平越高降低幅度越大;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较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差,疲劳性能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相同RAP掺量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的集料密度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厂拌热再生技术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矿料与新集料的密度差异对混合料空隙率和级配的影响规律,改进了RAP矿料密度的测试方法,提出热再生混合料空隙率法则和广义级配法则: 当RAP矿料掺量和油石比一定时,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越小,其空隙率越大;在混合料级配曲线上,受较小密度集料影响的部分曲线段向级配上限靠近,受较大密度集料影响的部分曲线段向级配下限靠近.沥青路面施工必须严格控制集料密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对SMA-13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以不同再生剂掺量、不同RAP掺量进行级配设计,并进行高温、低温、水稳3个方面的路用性能试验,确定再生剂和RAP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6%的再生剂掺量可以使回收后沥青性能恢复接近至原样沥青性能;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提升,但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不断降低,为保证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地路用性能,建议RAP掺量不超过50%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RAP矿料级配变异及RAP掺量对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级配的影响,通过贝雷法、矿料松装密度修正值K和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分析不同RAP掺量情况下5种矿料级配变异对AC-25C、SMA-16矿料级配的影响,对各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用贝雷法对RAP矿料级配变异进行分析,再结合K值进行验证,总体分析效果较好,而通过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得出的分析结果参考价值有限。本次研究为RAP矿料级配变异评价方法及RAP掺量确定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延度、BBR试验对泡沫温拌再生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泡沫温拌再生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低温小梁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泡沫温拌再生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随着回收沥青掺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回收沥青掺量不大于40%时,温拌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较好;在RAP用量增加的过程中,再生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均不断减小,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逐渐增大,低温破坏应变逐渐减小,说明试件的体积指标和低温性能均变差;当RAP掺量大于40%时,再生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低温抗裂性不能满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沥青路面回收料(RAP)掺量、温度、行车速度、车辆轴重对再生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开展多因素(RAP掺量、试验温度、加载频率、控制应变)多水平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小梁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RAP掺量、试验温度、加载频率、控制应变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与疲劳方程回归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RAP掺量、控制应变、加载频率、试验温度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显著性均大于95%,但RAP掺量与其他三因素的交互效应显著性(并)不明显;四因素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为控制应变试验温度 RAP掺量试验频率;通过|k|,m值对疲劳寿命随因素变化的分析结果与疲劳寿命随因素变化趋势相同,通过|k|与m值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进行分析更全面、准确。此外,分析发现,基于应变的疲劳方程的回归参数|k|与m值和RAP掺量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时,可将RAP掺量引入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常用再生方式中,以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应用最为成熟也最为广泛,利用该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沥青混合料中各材料的配比,得到的再生混合料性能稳定。本文通过对湿热地区不同RAP掺量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会得到改善,水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有所降低。研究结果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市政技术》2017,(3):23-26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各层的水平拉应力、竖向压应力、竖向位移、剪应力在不同再生混合料(RAP)掺量下的变化规律,得出不同RAP掺量下再生结构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的结论,进而验证了再生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中热再生剂最佳掺量试验,以及不同RAP含量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热再生剂对RAP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确定再生剂最佳剂量的方法;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全面分析了热再生剂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以3种RAP(再生沥青混合料)掺量的SMA-13再生沥青混合料为例展开论述,并对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详细探究.试验结果显示,RAP掺量为30%、40%、50%时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均能满足我国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相较于RAP掺量为40...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主研发的温拌改性再生剂对不同废旧普通沥青混合料(RAP)掺量的AC-13进行了温拌、改性与再生,并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的增加,温拌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提高,但其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均下降;当RAP掺量为30%时,温拌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当;当RAP掺量为45%时,温拌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仍能符合JTG F40—2004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