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艺术及其规划目前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公共艺术规划是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对狭义层面的公共艺术形式所进行的综合部署及空间布局。杭州提出对遗址公园编制公共艺术专项规划,在我国尚属首例。杭州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公共艺术专项规划以目标为导向,借鉴了宏观城市设计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编制。在宏观层面,确定主题定位、规划结构和路线组织;在中观层面,进行片区划分,编制引导图则;在微观层面,主要控制公共艺术实施,将公共艺术落实到街区和地块。  相似文献   

2.
回归田园—城市绿地规划视角下的可食地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宁京  郭恒 《风景园林》2017,24(9):23-28
本文基于可食地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发展趋势,梳理其功能特点,提出规划策略,明确其发展方向。在绿地规划层面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分别讨论城市绿地规划中区域生态绿地、综合公园及专类绿地、社区公园及附属绿地3个层次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定位,提出可食地景在规划层面相应的功能重点和发展策略。并通过研究可食地景评价和量化的类别和测算模式,提出可食地景的规划指标建立与评价方法,为可食地景在规划中的科学合理运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 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 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 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 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 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 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 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 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 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 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 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 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 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 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 (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 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 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 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 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 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嘉慧 《城市建筑》2022,(24):177-1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可行方式,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产业营城”向“场景营城”转变的新理念,其中依托公园城市理念营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场景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绿地空间建设的案例,对城市宏观(市域尺度)、中观(城市—片区尺度)、微观(生活圈—街道尺度)三个尺度层面的绿地空间分别提出各自的场景营造类型,并提出“保护绿地空间本体—确定价值转换思路—设计场景实现路径—场景实施营造及实施后评价”四步法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空间场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飞 《绿色建筑》2022,(3):127-130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6.
以文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为例,分别从宏观生态系统构建、中观涉水系统组织、微观地块指标控制3个方面对中小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要点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方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昆明1951~2016年平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等3个重要的气象数据呈现一高两低态势。分析表明其平年均气温增加幅度高达0.4℃/10a,年较差减小,最低气温显著变暖;随着气温增加,降水量显著降低,其中1999~2016年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约为18.05mm/a;相对湿度随着降水量减少而降低,这预示着昆明更加缺水和干燥。本文以昆明城市近65年整体气候变化为背景,分析了昆明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与建设概况,提出了宏观层面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着手于城市建设用地类型决定海绵技术方法论、基于汇水面域与绿地结构规划调蓄设施;探析了中观层面海绵城市设计和微观层面海绵城市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8.
结合杭州湾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设计情况,分析滨海新城盐碱地成因、景观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重难点,从宏观规划控制、中观生态修复、微观景观细部设计3个层面探讨适合于滨海新城盐碱地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与所属城市联系日益紧密,"城-景"边界的处理重要性逐渐凸显。边界划定以资源价值为导向,一般在宏观尺度完成;边界处用地类型及城-景空间关系的疏理一般在中观尺度完成;而边界形式在微观层面探讨。通过分形理论、层次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对城-景边界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三个尺度的主要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尺度转化,进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宏观尺度对用地类型进行调整实现风景与城市良性互动,中观尺度优化空间秩序、提升景观体验,微观尺度对边界空间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区域存在的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福州市牛岗山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通过实际状况分析,根据《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提出"设置生态缓坡、增加河道过水及蓄洪断面;依托山体地势,利用植被布设水土涵养带;利用公园下凹式绿地、水系空间,控制周边地块面源污染;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消除雨水集中排放带来的点源污染;建立雨水回用系统,解决公园用水需求"的技术路线。该项目营造了优美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绵城市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用海绵设施,降低城市地块的雨水排放压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玉溪大河下段3号地块的设计为例,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多种海绵设施处理场地内雨水径流,使场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态过程,这为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西北城市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应该密切耦合于城市水循环系统、城市小气候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之中。面对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建设为例,总结其建设项目中的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公园绿地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和原因。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和方法,介绍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城市绿地和生境营造的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建设海绵城市、并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内涵。以株洲市为例,提出株洲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指标,提出了生态绿地、公园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地块内部等城市空间推行低影响开发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流域管理和不透水面分析的概念,并提出小流域是区域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最佳单元,而不透水面比例是城市建设开发的依据。通过将规划区依据自然地形特性划分为小流域,根据不透水面分析结果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敏感区、受影响区域、无支撑区域及城市化地区。针对各分区提出不同的开发指导策略。最后以重庆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小流域的不透水面分析来指导海绵城市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的背景,从水系湿地、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地块内部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从而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园绿地建设情况体现了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反映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指出仅用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均指标来评价城市绿地环境实效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某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平衡现象,且由交通设施不完善亦导致了公园绿地出现了"服务盲区"。文章选择并提取多源网络数据,运用ArcGIS分析工具从宏观、中观两个层面对昆明主城范围内的主要公园绿地进行总体布局及可达性分析,以栅格叠加工具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识别,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和可达性,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的适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城市涉水问题,构建城市海绵体系,打造城市海绵综合体为城市水问题的综合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五缘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拓展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系统统筹流域范围内开展的管网溯源排查、污水工程建设、正本清源改造、排水防涝、源头海绵化改造、湿地公园建设以及排水管网“一张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各类整治工作,探索构建流域尺度下“控源截污、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长制久清”的城市海绵综合体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实现流域综合整治、天然海绵体保护修复、生态景观营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密度分区研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的超常规发展对于规划决策的理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讨论了城市密度分区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外的城市密度分区实践,并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案例,提出城市密度分区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策略.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密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密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密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坊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密度细分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