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康  张译元 《园林》2022,(6):105-110
为弥补当今遗产保护领域从游客主观视角出发自下而上探寻遗产景观与人类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景观环境多样的南京明城墙为例,通过收集大众点评网游记数据,借助NLP算法,运用语义分析文本等方法得出游客的情感与行为偏好,从而探究游客行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明城墙的评论数相对于南京市内其他景点仍有较大差距,其景观与人类的互动性和保护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2)游客评价中积极评价约占80%,消极评价约占20%,游客对南京明城墙以及周边整体景观环境的体验满意度、认可度较高。(3)分析积极与消极评价内容结合场地调研,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南京明城墙遗产景观的保护经验及优化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验证了“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在遗产景观保护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为未来遗产保护和城市绿地规划等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曹颖  杨金鹏  王宇  张楠 《工业建筑》2022,52(1):52-58
选取焦作中福公司矿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和矿业遗产接触最广泛的社区层面,详细分析了单体矿业遗产、群体矿业遗产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提出将矿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与社区更新相结合的观点,探讨了通过采取场所再造和空间整合的方法建立社区核心和形成社区整体的改造策略,并将其应用于两个设计实例之中,为矿业遗产的保护与矿业城市的建设相结合提供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开凿至今2 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6.
蒋怡辰  卢航 《中国园林》2020,36(12):117
意大利因历史遗产数量众多而闻名国际。其中,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意大利一项不可忽视的保护和发展对象。农业文化遗产的再生、发展和创新可以看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以米兰广域市为例,首先梳理其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别从总体规划政策到具体新型农庄的产业振兴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了4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农庄,探讨了其农业历史、发展模式及相应管理策略。旨在通过米兰经验的学习为中国相关的农业旅游、乡村景观及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祾  魏筱丽 《城市建筑》2023,(16):190-193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将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整体性保护。针对城市工业遗产地景观保护再利用独立于城市空间结构之外,缺乏整体性统筹规划等问题,引入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HLC)的保护与规划方法,对遗产地景观进行保护。基于HLC地图进行景观视觉敏感度与开发适宜性影响评估,将工业遗产、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等因素纳入框架进行整体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工业遗产景观视觉敏感度与距离呈正相关关系,整体分布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高适宜开发的区域较少,在东部平原地区分布较多。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保护与发展决策,划分景观保护规划分区,以期解决工业遗产地景观更新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为全域宏观性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钱滢 《安徽建筑》2023,(11):16-17+37
历史校园中包含了建筑、景观等多个构成要素,并在人文和时间的作用下逐渐构成了校园的历史层积,反映了校园独特的历史价值。而随着校园活动的发生,校园中也凝聚了师生的集体记忆,体现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提出校园遗产保护的方法,不仅是对校园遗产物质构成的保护,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文章以东吴大学旧址(今苏州大学)为例,探究其校园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为我国近代建立的教会大学及其他历史校园的文化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与城市内部功能的不断转化使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山地工业遗产面临转型和更新等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工业遗产更新的认识和实践;接着分析了山地工业遗产的特点及其更新所面临的问题,即在重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更新,充分利用并重新塑造各种要素的景观更新,保护与传承山地工业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风貌更新;最后,以绵阳市朝阳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为例,在整体保护、动态保护、景观建筑一体化等设计策略的指导下,探寻了山地工业遗产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城区"退二进三"的快速推进,传统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规划管理中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规范和保障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的具体实践为例,研究了工业遗产建筑在保护名录认定、保护规划编制、规划审批、用地审批、建筑审批、土地运作方式等规划管理政策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希望对其他类别的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左琰  程城 《华中建筑》2021,39(5):26-30
该文关注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核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很缺乏.以美苏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为切入点,着重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冷战时期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核试验基地比基尼环礁展开研究,深入剖析了其历史背景、遗产价值、现阶段保护策略及其管理机制,从而为我国核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龚嘉仪  王贺 《城市建筑》2021,(11):153-156
三线建设遗留下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物质价值需要保护,其作为闲置的土地资源也应该合理利用开发.三线遗产蕴含大量的文化内涵,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要素等,以西南云水机械厂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设计为例,从其文化景观特征出发,提出整体性保护、动态的再利用以及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廉景森  丁圆 《城市建筑》2022,(22):176-178
在保护利用林语堂故居的过程中,结合遗产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改善了产权体系与交易费用等局限条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量保护与利用之间的比重关系,提出三种基于多方利益均衡点的保护利用策略,并最终将其落实到园林空间具体的规划设计上,使其既能达到科学保护修缮的目的,维护园林遗产本体,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与精神等内在价值;又可以通过置入多元现代功能进行有限干预,实现园林遗产外在经济价值的可持续性自循环与遗产活化再生。  相似文献   

14.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结合农业景观设计、互联网传播和唤醒民众的地方认同感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进行保护,能够促进城市人文生态的发展以及传统民间文化传承,同时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推动闽江中下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浩  马源 《工业建筑》2022,(5):9-15+76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遗产保护的理念不断加深,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象征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沿岸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分布特点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现状特征及现存问题,引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遗产廊道模式,提出在江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可以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利用体系、划分廊道等级、细化内部结构、完善廊道内部空间建设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保护与利用策略,并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加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4):24-31
针对当前我国抗战遗产的保存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界定;并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构、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对遗产的范畴和价值体系进行了拓展,并在大尺度区域遗产的保护、保护技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及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要素保护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2012,6(6):84-90
洛阳玻璃厂遣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19.
张莺 《住宅科技》2023,(11):34-41
城市遗产的保护是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其中,公众参与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遗产保护工作中亟待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方法,选取相关国际文书、参与式规划等研究视野,并以巴拉瑞特参与式规划为例,总结公众参与工具的内容、体系构建的要点,从而提出上海城市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框架体系构想,以期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