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索街道模式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完善交通安全视角下的街道规划设计方法。本研究采用街道的布局特征和设计特征描述街道模式,以武汉市主城区567个交通小区为分析样本,分析发生在其中的13964起严重交通事故分布。在控制交通流量、土地利用、设施可达性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建构回归模型探究街道模式对严重交通事故的影响;并检验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街道设计特征对严重交通事故数量的影响差异,进而提出针对不同街道布局形式的设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指出,描述街道网络交通量潜在分配情况的介数中心性、街块面积、次干路和支路密度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负相关,而出入口数量、机动车道数、街道高宽比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正相关。研究提出了在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特定街道要素的优化设计策略,从而提升街道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海市关于街道商业空间整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机制和规律缺乏相关研究。为此,选取5条经整治的典型街道,对其周边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采集233位受访者在购物、休闲等行为上的变化及其对整治的评价和态度。结果表明:整治店铺数量和形式是消费类行为变化的主因,整治店铺数量和环境是休闲类行为变化的主因,街道基本功能与周边设施环境影响行为变化,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更依赖于社区级商业;居民认为整治提升了街道的安全性、整洁性、美观性,降低了便利性,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总体认可此次整治工作。最后结合调查结果,提出街道商业空间治理的原则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姗姗  常健 《华中建筑》2007,25(2):115-117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即将实施为契机,基于建筑策划的角度,通过对地铁换乘站与其周边商业空间的分析与研究,以街道口地铁换乘站及周边商业空间为案例,提出以地下商业空间为联系带的城市整体商业空间模式发展思路与策略,希望能给国内正在兴起的轨道交通周边物业的开发提供某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街道空间逐渐失去生活气息,甚至成为不安全地段,故分析了目前城市街道的问题及人群的使用需求,最终以解放北路为例,对优秀街道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寻找规律,使其对以后的街道建设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珂  倪阳 《建筑与文化》2020,(6):130-133
探索跨城市街道的校园设计策略,总结完善这类校园规划,对改善学校—社区—社会关系,鼓励和引导校城良性互动具有一定意义。文章通过研究现有案例,分析过境街道对校园及城市街区的多面影响,并从保障校园正常运行和挖掘地块附属价值两方面总结出跨越城市街道的校园设计策略,最后结合张家港职业中专学校案例,提出在具体实践上的策略应用,希望对校园发展产生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泓 《时代建筑》1999,(2):31-35
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即来自于街道,因此街道的景观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来展开,并结合近几年来对上海部分重点地段进行的城市设计方案或实施情况业讨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道景观包括多种要素且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本引入“建筑附着信息载体”的概念,将其纳入城市街道景观要素之中,以广州市为例,对目前广州市关于街道建筑附着信息载体的管理政策和条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实践探讨建筑附着信息载体与建筑、街道景观的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特色往往由公共空间来展现,而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和街道活力正在逐渐丧失。选取上海的三条社区街道和一条商业步行街进行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分析对于不同功能的街道,行人在公共活动方面的需求以及目前街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于寒秀  谷欣雯  王美玲  朱静  杨晶 《城市住宅》2021,28(10):140-142
国外从居民健康视角进行的健康街道规划设计未能回应当代普遍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健康城市的研究背景下,对于公共健康与街道空间之间关系的探索逐渐深入.为此,以公共健康为切入点,围绕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街道提出4种健康街道的概念模型,即交往型健康街道、通行型健康街道、休憩型健康街道、休闲型健康街道.在探究街道空间设计内涵的实践中,以三亚市商品街街道为例,对建筑前空间、非机动车道、缓冲休息区、机动车道、停车空间(停车场)设置提出5种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0.
街道作为城市结构的骨架和城市生活的容器,是理解城市的最佳路径。本文以里昂城市街道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紧凑的街道布局、复合的街道功能、人性的街道感知三个方面探索其紧凑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期给我国紧凑城市开发及城市街道建设提供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峰  康凯 《室内设计》2017,(6):25-30
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近十多年也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十多年,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一方面老人的出行和社交需求被严重忽视,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自发的非正式行为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和社交环境创造条件,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正是当地城市的居民在特定的城市条件下衍生出的对城市生活的自适应,这种改变也是具有实时性和地域性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同时山地城市因其地形的特殊性,日常生活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就更加独特,这就需要以观察与调研为出发点,研究城市空间老年人非正式使用的真实情况,探究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城市街道的包容性来满足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分布在其中的众多集镇,有许多保存较好的传统商业街道和商业建筑,成为湖南经济、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这些传统集镇是湘西地区的一段重要的历史积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商业空间是传统集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展现传统集镇商业文化、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传统集镇街道商业空间的节点、标志与标识所体现出来的意象力的解析,展现出传统集镇街道商业空间丰富多样社会生活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文章针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展开了具体分析,首先从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概念、构成以及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进行全方位解读。然后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介绍,从平面形式的设计、剖面形式的设计、空间节点的设计、交通流线的设计、生态技术的设计和商业氛围的营造六个方面总结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丁辉  谢振宇 《华中建筑》2005,23(4):68-70,76
城市滨水区空间的设计与开发该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滨水空间设计的特点,并以常熟滨江邻里中心商业地块的设计为例,就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的设计与开发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营造,即逾越了现代社会中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已建立的规则体系,而以使用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营造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非正式营造在城市进化中普遍存在,且保持着其独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演化、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正式营造现象规律性的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其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发现隐藏在非正式表皮之下潜在的正式秩序,意在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野,以重新审视非正式营造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耿跃 《建筑与文化》2020,(3):126-128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建设时期,城市街道作为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将是恢复城市活力最重要的关注对象之一。文章通过对墨尔本中心区街道发展历程的回顾,分项解读中心区街道人性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得出坚持数十年以人为本的街道持续更新模式,是墨尔本街道成功转型的关键。最后结合墨尔本经验,对中国未来城市街道更新改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海市杨浦区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型示范城区"的规划建设,从"非正式交往场所"的视角,结合杨浦区创新型产业高度集聚的"同济联合广场"案例实地调查和问卷访谈。提出应重视非正式交往场所的社会功能,多层次建构创新型城市非正式交往场所的空间系统,制定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升创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李柔锋  林青 《四川建筑》2012,32(5):38-40
文章从城市设计角度对中日6大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商业空间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当今交通枢纽型商业空间应更加重视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共同开发利用,开放、高效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建筑知识》2014,(6):70-70,76
城市综合体集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渐渐成为商业发展的主流。城市综合体在城市化过程中起着营造城市新的商务、商业中心区,打造城市新地标,创造城市活力之源的商业综合体和居住街区,创造充满活力和积聚人气的市民文化活动广场,同时,在避免城市中一心空洞化,减少城市通勤交通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进行探究,意在抛砖引玉,促进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