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珠江新城商务区是作为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项目而提出的.通过对国内外CBD研究的梳理发现,研究趋势逐渐发生了转向:CBD开始从理论研究的概念转变为规划实践的概念,从自然集聚的市场行为转变为规划建设的政府行为,CBD被认为是可以通过新城建设而实现的,商务办公空间的开发往往是CBD开发的核心所在.开发者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将形成不同的市场供给状况,在市场供给因素和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市场需求将反映在使用者的行为上.珠江新城商务区开发演变研究通过研究开发者(市场供给方)与使用者(市场需求方)的相互作用,解析珠江新城在不同阶段的开发机制,对其他城市建设CBD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规模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商务区指标体系,通过结合商务区土地类型划分实现了对中央商务区生态总空间的量化,继而又从空间协调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同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和多种地下空间规模影响因素进行模式评价的方法确立空间协调系数,并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地下空间规模.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际大都市及CBD建设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分析国际城市的概念入手,研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发展规律,不同模式及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上海CBD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形势下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产业发展需要与产业空间落实,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以武汉沿江商务区发展规划为例,探索在产业发展战略指引下进行空间布局规划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及CBD建设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国际城市的概念入手,研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以下简称CBD)的功能、发展规律、不同模式及发展趁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上海CBD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1年,在海洋经济新形势下,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第四个国家新区,即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小干岛成为新区"四岛一城"战略的载体——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舟山群岛"海上花园城"的示范区。小干岛将承担国家海洋经济重任,与长三角都市圈错位互补,提升和完善舟山群岛功能格局,并发扬海洋文化,营造岛岸生活,成为以海洋金融商务为核心、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国际金融商务智慧岛。为落实国家战略,加快舟山群岛新区的规划与建设,舟山市建委和舟山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小干岛商务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参与了征集活动,其规划实践将为海洋经济引领下的海岛商务区规划模式提供一定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东东莞市南城国际商务区规划为案例,提出充分的城市设计让空间注入产业、文化等功能活力,可以深入挖掘空间价值,并形成非常有效的规划管理工具。提出以"功能引导城市设计"、"公共域导向打造人文空间"和"体现四维导则的东莞模式"3方面的深入研究,来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效能,是对重点地区法定规划编制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提出为确保创新,规划、管理、实施三方有效合作的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对城市产业发展做出布局安排,工作本质是产业与空间的对接整合,即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的协调统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组织,对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产轻城"的问题,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割裂,甚至相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进入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城市质量的发展阶段.由此,传统的产业布局规划无法满足产业与城市一体发展的需要,产业布局规划从规划思路到工作内容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前一阶段编制《牙克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笔者分析研究了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的路径与机制,并针对牙克石发展实际,力图转变传统的"产业主导"模式,实现"产城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空铁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赋予空港城及其港前区新的发展动能。多航站楼+会展驱动的港-产-城融合模式已逐步成为中心城市枢纽机场建设的新趋势,利用机场枢纽打造新的增长极亦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探索方向。由于机场限高的影响,其城市空间向高度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已成为航空港港前区高效集约建设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临空商务区业态功能、交通组织及地下空间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广州空港新城地下空间概念规划为例,在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交通组织、设计策略、产业组合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及创新,以期为国际或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港前区及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认知城市空间承载产业经济及其产出效益的特征,是制定政策引导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基础。文章基于连续年份的企业注册数据、税收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关联分析,识别企业高度聚集和高税收产出的产业聚集区,分析这些地区产业及税收构成的演化特征。研究在北京市域和中央商务区两个空间层面开展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层面形成的若干产业聚集区,在研究年份中呈现出注册运营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经济活动频繁;(2)产业税收较企业的空间聚集度更高,且空间区位更为稳定,直接受金融业企业和各产业的高层级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3)中央商务区代表了一类典型的高税收地区,是高层级企业聚集的高标准办公聚集区,在研究年份中,地区内企业数量和税收均呈现出增长势态,由于此时间段内空间容量未出现显著扩张,所以地区发展主要得益于原有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和高质量企业的持续入驻。据此,文章提出引导高经济效益产业聚集的策略,主要是:(1)尊重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供给空间;(2)注重完善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支撑体系,吸引目标企业前来;(3)从城市层面加以统筹谋划,尽可能发挥这些产业聚集区的综合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要回顾了新加坡产业发展背景及产业空间的规划发展历程,介绍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五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科技密集和人才与创新密集,分析各个阶段的国家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产业发展应对策略、土地规划应对办法以及重要产业园区案例。其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体现出的四点启示--创新的空间利用模式、混合的功能布局、强调绿化环境和适应变化的规划手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产业空间与规划手段始终是为经济需求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分析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演变的三个阶段,并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例,总结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呈现的"人口结构分异、产业构成分化、用地功能复杂"等主要特征。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模式,不能片面地把城市化作为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唯一路径,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原则,从"空间聚集、产业发展、职能模式、建设标准"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村庄进行引导,以期对具有同类特征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产业空间的科学安排是当前各地编制城乡统筹类规划时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产业发展视角,根据城乡区位关系与区域增长动力的差异,将城乡统筹路径归纳为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农业现代化、特色小镇等4类模式,并结合笔者参与的若干规划项目实践,提出了城乡统筹模式下产业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规划目标与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成都南部新中心——天府中心,研究公园城市理念下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新思路。基于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理念研究,总结面向新时期的中央商务区规划理念,创新构建空间发展框架,并提出五项规划策略,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制定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研究借助了GIS空间分析和数量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10年宁波市中心城用地变化的情况,归纳出城市用地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用地演变阶段、主要用地演变趋势、空间布局特征等的分析,提出宁波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探索城市用地成长机制和演变路径,为规划编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产城融合规划与发展策略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重点领域。既有的产城融合规划多注重于多元混合功能空间的打造,缺乏对于各片区间产业联系及空间关联的关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无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产业联系及其空间关联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产业一体化来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以西宁南川片区整合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适时把握价值链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建构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并以此为逻辑线索对产与城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有机串联是推动产城融合的有效策略。在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引导下,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得以有机衔接,在不同片区间建立经济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片区间的有序流动,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分工与统筹,以产业一体化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并最终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推进,中部地区城镇发展迅速,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居住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常德市为例,从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入手,探讨常德市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影响未来居住空间布局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常德市城市居住空间布局规划方案,并提出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8)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把握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合理构建、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和辐射模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凝聚模式阶段。为了提高当地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确保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出构建城市旅游发展轴、佛汤山综合旅游轴、民俗历史文化旅游轴和山水游憩旅游轴四条旅游轴线,同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统筹能力、加大景区宣传和市场联合营销、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董菲 《规划师》2003,19(11):100-101,104
武汉市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永清综合商务区建设构想的提出,是武汉市所处的区域经济地位、城市发展态势、发展基础、城市景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它有利于武汉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