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经过450多年的发展,由一个中国传统渔村演变成为世界遗产城市和世界旅游休闲城市,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共经历了六个阶段。结合对不同阶段的历史大事件分析,阐述了澳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对北京和天津历史城区三个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和城区活力的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和对比,来解释历史城区的空间形态对城区活力的影响作用机理。以此丰富对城市发源地的历史城区的认识了解,促进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更新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以城市空间的拓展作为切入点,分别对湘潭市城市用地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湘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探求其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通过介绍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提出了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影响其演进的主要因素,以期对未来城市形态发展引导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的形式、风格、布局的物态表现,是城市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始终处于一种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总结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点、发展动因、影响因素等,对于把握城市发展脉络,构筑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城市空间形态框架,有效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客观实在的空间形态实体,是一种形象特征,由实体结构和实体的构成要素所反映和表达.本次研究通过介绍沈阳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演变过程,提出了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沈阳今后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的形式、风格、布局的物态表现,是城市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始终处于一种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总结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点、发展动因、影响因素等,对于把握城市发展脉络,构筑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城市空间形态框架,有效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在近代从城市开埠至1949年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共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结合对不同阶段城市发展概况的分析,阐述了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揭示了影响空间形态演变的要因. 相似文献
11.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街道对于城市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宽窄巷子为例,分析形成街道的空间界面的第一次轮廓线和街道中由人为增添的附加物第二次轮廓线,探讨和研究街道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北魏、辽金、明清及当代时期大同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探讨了可以存留城市形态的文脉意蕴,以保持城市活力,为大同古城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历史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的起源、发展都与河流水系有着不解之缘,而河流为天津带来的特色滨水环境与资源在其空间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海河为例,首先对河流变迁历程进行了综合描述,而后从城区河流和市域河流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河流变迁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影响,主要是海河干流在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展与改变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揭示了海河水系变迁与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方面关联,使河流这一生态要素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得到其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优化,通过对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拓展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征,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起到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天津市为例,以1985—2020年的城市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工具对天津的城市扩张进行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的方法,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探寻城市扩张的规律和驱动因素,为城市的更新发展探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规模、结构、要素等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着的,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表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城市特征。尝试探寻中山城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影响其演化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城市管理主义理论(Urban Managerialism)有契合之处。既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在多尺度的探讨上不够充分。从城市管理主义视角引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房屋中介网站与书籍资料的信息,通过核密度分析、数量分析与图形分析,描述不同时期城市与街区尺度的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解释“城市经理人”(Urban Managers)在演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中国城市中,城市经理人的角色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地产商、金融机构、规划师与建筑师等机构与群体对城市管理的过程起协同作用。城市管理作用于居住空间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加强政府管控可以有效促进居住空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