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传承和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由于许多现实因素,传统民居很难适应现代的生活需求,如何将传统民居空间再获新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该文以斗门镇南门村旧房建筑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对传统民居空间理念的传承、扩容提质与更新改造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各空间表达策略与改造手法的异同,归纳其中可行的现代改造手法,寻求传统民居空间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旨在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22,(10):33-37
上海敬一堂是由中国传统民居经适应性改造而成的上海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教堂。其改造坚持对本土建筑文化的适应与融合,在保留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建造方式、风格样式的基础上,满足天主教堂在建筑空间功能和文化表征方面的需求,显示出改造者试图将天主教堂融入中国建筑形式的强烈意图。这一案例不仅体现出江南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方面的普适性和建筑空间方面的可塑性;同时,可丰富中国传统住宅改造研究的理论体系,其改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改造理念和改造手法至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传统建筑文化之一,集聚了与自然和谐的各种设计生态理念。今天,我们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能仅停留在对建筑外观与形态的模仿上,而应在建筑创作中深刻地理解这些生态技术。文章以目前江南水乡民居所面临的现状及有关问题为讨论点,从气候、地理、本土材料等方面对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生态理念进行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该地区现代民居建筑可行的低能耗技术策略,以期为江南水乡新的民居建设提供具有价值的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21,(3)
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地区传统合院民居在建筑空间形态上的气候适应性为切入点,通过空间组织、空间类型和空间界面三个层面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传统合院民居既重视物质空间的变通策略,又支持使用主体行为的主动适应的重要特征。对其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的营建模式与文化逻辑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认知并传承民居建筑与自然往复互动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情感的诠释——大理古城“玖和院”规划设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斌  翟辉 《新建筑》2011,(6):144-147
介绍"玖和院"的规划理念、总体布局,并从建筑形式、空间、色彩与材料、景观设计四个方面对云南民居进行分析,展示了大理民居千百年来形成的特色,强调文化和情感在设计中的运用,解决营造传统空间与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力图设计出有文化、有情感、有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方面,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审美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展现了大理传统民居独特而富有人文魅力的民族建筑品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兴建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因此,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发展较晚,相比国外缺乏自主创新性和地域文化特征。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向传统智慧汲取养分。本文以绿色建筑理念同地域性建筑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苏州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再利用为研究目的,从传统民居的空间营造入手。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其绿色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传统智慧下的苏州民居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和设计方法,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再现"。类设计致力于探索将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多层次、多角度的重新诠释获得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意义。该文以传统民居为原型的当代建筑类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从适应气候条件、结合地理环境和延续历史文脉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民居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创新的类设计方法,解读了当代类设计建筑现象的价值、局限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珊珊  何泉  杨柳  刘加平 《建筑节能》2014,(2):65-68,94
为了掌握特殊的高寒气候条件下的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等的适应性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形体、空间构成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建筑构造与气候的关系等应用实践,寻找高寒缺氧气候条件下,当地民居的独特风格,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民居建筑的设计特点。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今后民居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健 《山西建筑》2022,(9):44-47
以湖南凤凰县拉豪村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为依据,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探讨民居的选址与布局、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适应性的关系,总结出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的设计特点,为今后该地区民居在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探索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与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因素、文化与经济价值、材料与构造工艺,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并对江西关西客家民居改造项目产生设计作用。基于改造项目的项目概括与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积极地影响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优化,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建造材料与构造的细节设计。最终,完善传统建筑,从环境、文化、经济、细节上的可持续再利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西藏传统民居在适应特殊高原气候方面所采取的被动式策略,包括为控制热损失,防止和利用太阳辐射,防雨防潮等目的而在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态,细部及构件处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一个典型民居案例进行说明。最后对气候适应性的文化转意进行了分析,诠释了气候适应性与文化在西藏传统民居上的体现与表达。  相似文献   

15.
民居的价值体现在好多方面,或从中学习生态性,建筑技术,空间布置,文化的传承等等。把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乡土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利用并加以保护: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传统民居和名人故居,本着保持原貌原则,可建成各种博物馆或置换出来对外开放,使其原生状态真实地反映当地特有的民俗,让人们参观、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把传统民居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青岛德租时期的民居作为最早移植到我国的西方文化,是青岛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文章从气候适应性出发,对青岛德租时期民居适应气候的营造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期望对当地生态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清文  谭明 《山西建筑》2011,37(7):17-18
通过探讨胶东地区传统民居在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建筑材料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气候适应性,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现代民居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土掌房对现代山地民居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 《建筑》2010,(6):86-86,88
相对于千篇一律的现代居住建筑而言,传统民居的生成和发展是人们对当地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本文以云南省历史悠久的土掌房为对象,通过田野考察的采证,重点分析了此种山地民居在房屋选址、建筑接地方式、空间利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和对当地山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良好适应性。此外,还对其建筑材料、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生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这些优点在现代山地民居中借鉴和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的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刮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结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的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3,(12)
我国的传统民居有着极佳的气候的适应性,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深入的研究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对于当今生态建筑施工和设计布着重要意义,也是发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本文就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提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