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建设越来越复杂。浅埋暗挖法虽然是地铁常用的施工工艺,但是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对周围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表明: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时,周围地表最大沉降位置位于地铁车站中线附近,且地铁施工时对地表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地铁车站桩间土位置。地铁车站两边的地表水平位移基本呈对称分布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简述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和浅埋暗挖施工步骤,详细阐述深孔注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深孔注浆施工方法,通过深孔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实例,深入开展了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深孔注浆加固的技术研究,以有效控制地铁隧道大断面开挖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对促进地铁隧道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常遇到浅埋黏土层地质结构,如施工技术应用不得当,极易引发塌方病害,进而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受损、施工周期延长等,影响隧道施工质量。为此应综合考量水文地质、围岩级别、钻挖模式、隧道长度及埋深等因素,合理实施隧道施工技术,通过有效控制手段预防塌方病害。结合隧道工程实际,分析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要点,通过研究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提出形成塌方病害的影响因素及施工防范控制措施,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暗挖隧道施工时的力学特性,依托看丹站至榆树庄站区间地铁项目,通过现场监测,对矿山法暗挖施工时导洞收敛变形、地表沉降变形、围岩压力、钢筋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导洞施工期间产生的沉降约占总沉降的70%左右。导洞收敛最大值约为9.8mm,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控制值和最大变形收敛速率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遵循“短进尺、早封闭”的施工方针,以有效避免围岩压力突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某段为浅埋暗挖隧道,其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横跨既有城市快速路,距离大桥桥墩和涵洞距离仅为3.15m、1.44m,如何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是该隧道开挖的重难点。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将隧道施工划分为6个步骤,研究各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层和力学特征,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最大误差仅为12.22%;隧道开挖过程中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拱脚处;地表沉降变形曲线以隧道中心线为对称轴,最大值出现在拱顶处,约为24.138mm,隧道开挖造成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为隧道中心左右两侧各25m。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工程具有周边环境复杂、浅埋、围岩稳定性差等特点,双侧壁导坑暗挖法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将大断面分成若干个小端面,根据设计步距将每个小端面单独开挖封闭成环,最后形成大断面。以长沙地铁6号线某公园浅埋大断面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对地铁车站全段超前支护、隧道暗挖支护、临时支撑拆除、二衬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往往会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威胁。依托新奥法隧道施工下穿周边建筑物的具体工程,分析调查较危险的建筑物风险源,并进行全过程的监控。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地表注浆加深孔注浆可以减小既有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对于危险系数非常大的建筑物,复合锚杆桩隔离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建设推进过程中,软弱夹层地表的变形规律和围岩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横向沉降位移变化呈“W”形状,每个阶段右线地表沉降小于左线,其中阶段Ⅲ掌子面支撑作用降低;地表纵向沉降位移为最终沉降值的30%左右,当监测点与掌子面的距离增加至洞宽的1.5倍,地表沉降会趋于稳定;模型隧道在开挖后,隧道拱顶应力释放,中夹岩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应力集中;拱腰和拱脚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右侧均大于左测。  相似文献   

9.
福强路-沙嘴路人行地下通道位于深圳福田区福强路与沙嘴路交汇十字路口下,暗挖通道覆土厚度2.65~4.36m,属于超浅埋暗挖通道。通道需下穿市政管线,并上跨已运营地铁线路,既要控制沉降又要防止上浮,且通道为平顶结构,暗挖风险大。本工程主要运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即先开挖通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通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方法。过程中还包括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本工程得以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对超浅埋地铁车站PBA施工步序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洞开挖梁柱体系施工、车站拱顶二次扣拱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量,分别占总沉降变形量的49.4%、14.7%、21.6%和14.3%;鉴于上层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明显小于下层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先施工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测数据,应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顶管隧道的埋深及宽度,分析隧道顶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以及peck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直径较小的浅埋超浅埋顶管隧道,横向监测断面监测点数量可适当减少,监测点间距可适当加密.砂性土中,隧道埋深z0大于两倍直径D工况下的地表沉...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大多数均位于地下,埋深一般较深,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合肥市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MADAS/GTS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地铁车站深基坑周边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构造物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定合适的钢支撑位置,及在较为经济条件下确定支撑桩插入深度,对于保持深基坑及周边土体稳定性影响重大。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地下连续墙同一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地下连续墙桩体水平位移随着埋深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地表同一点的沉降值逐渐增大。地表沉降值随着距离基坑边缘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建筑物的沉降值逐渐增大,但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正GJ20165085一种适用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应急型自调节移动式支撑[刊/中]/符志华…//工程机械.-2016,47(6).-1~6设计制造了一种专门适用于浅埋暗挖施工中局部沉降异常变化的可移动和应力调节的应急型支撑。介绍该应急型自调节移动式支撑的相关技术参数、结构组成及对应的功能原理和关键技术,同时结合现场施工与常规支撑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设备可满足隧道抢修等各种工况的使用要求。图9表2GJ20165086凿岩钻车捕尘罩结构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不断提升隧道内部结构的高速公路浅埋路段施工水平,需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提升施工质量水平和效果。本文充分结合某市高速公路浅埋段的施工流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全面阐述,针对连续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大管棚超前支护以及双侧内部导坑方法开挖和支护等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最终总结出高速公路浅埋段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铁暗挖隧道极易引起周围地层和相邻既有建筑的破坏损伤.一旦实施爆破施工会引起地层的应力重新分布,导致附近地层的结构变化,引起地基基础形变、沉降,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正常实施,应科学控制地铁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爆破施工,通过实施加固等措施来保证地表建筑群的质量安全.围绕地铁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爆...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环境易受土体卸荷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通过分析某地铁车站工程现场监测结果,研究开挖地铁车站基坑对支护结构墙顶水平位移、支护墙顶竖向位移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成果:支护结构墙顶距离基坑中心越近的挡墙,墙顶水平位移值越小,且最大水平位移值为5.0mm,小于水平位移控制指标值;各监测点的竖向位移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开挖施工完成基本保持稳定,最大竖向位移为7.6mm,小于竖向位移控制指标值,最大沉降为4.80mm,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破坏;建筑物沉降表现为监测点距离基坑间距越远,沉降值越小,最大沉降值为10.5mm,小于建筑物沉降控制指标值,最大不均匀沉降为11.1mm,建筑物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技术复杂性问题,结合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研究浅埋暗挖法施工力学特性。在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基础上优化施工工艺,提出快速施工法。通过FLAC-3D软件,分析钢拱架间距、开挖步距和混凝土厚度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建议钢拱架的间距取0.5m或1.0m,开挖步距取1m或2m,喷射混凝土厚度取400mm或者450mm。与传统双侧壁导坑法相比,快速施工法的位移值较小,应力值略大,但各处应力值均小于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钢拱架受力处于安全状态,隧道施工过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超前大管棚施工是在隧道出现软弱围岩、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下,在施工中常采用较多的举措方法之一,它可以对隧道前方围岩进行超前预支护。结合张吉怀高铁古阳隧道进口浅埋段现场情况,简要阐述隧道浅埋段超前大管棚的施工技术及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大断面隧道具有断面大、跨度长、受力复杂的特征,如处理不得当易发生围岩变形、垮塌、衬砌结构裂缝等病害。通过研究硬质岩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分析隧道断面判定标准及大断面隧道的特征,形成施工方案。分析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措施,并提出硬质岩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控制要点,旨在为相关硬质岩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的施工通常有着开挖尺寸大、围岩受力情况复杂等特点,故容易出现塌方。为了进一步掌握地铁车站施工时围岩的受力变形情况,做好支护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式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监测面围岩主应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快速提高并超过初始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保持不变。(1)部导洞开挖对拱部围岩应力的变化影响较大,(2)、(3)部施工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拱部各测点K值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至最低值,各位置开挖并安装初期支护后K值开始提高,再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开挖(5)a位置并安装初期支护后,边墙测点K值减小至极限状态附近,之后有小幅度提升,最终趋于稳定。边墙与其他部位相比K值较低,支护措施需要加强。与(2)、(3)部位相比,(1)位置施工后沉降值占最终沉降比值较大,是隧道沉降控制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