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建筑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贯彻健康建筑建设理念,营造符合使用者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的办公空间环境,是我国办公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某办公建筑改造项目的健康实践为例,从设计和运营两个角度,围绕活力设计、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及健康文化等多维度,探究健康办公建筑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及管理服务策略。介绍了办公空间融合碎片化健身元素的活力设计,室内空气、水质、噪音、照明、热湿、灵活空间等多方面的健康物理空间环境建设,以及健康培训教育、人文功能空间建设、文化活动及应急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关注使用者精神健康的服务和文化打造方法。项目实践可以为健康办公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地区某内廊式办公建筑大空间化改造为对象,以自然光环境营建为目标,通过空间重组路径优化和界面优化等改造策略,结合计算机仿真手段进行优化验证,得出既有办公建筑大空间化改造的自然采光优化设计与数值验证研究的方法,为此类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自然采光优化提供佐证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为例,从建筑符号学视角探讨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隐喻"的重要意义。结合了当代新办公理念与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转变,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为地域性建筑隐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既有建筑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以节能改造为研究出发点,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办公建筑空间节能改造的因素,并结合BIM技术在既有建筑办公空间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提出了既有建筑办公空间节能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赵前  陈雳 《工业建筑》2012,(9):51-55
以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设计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密度、小地块城市环境中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首先,探讨了基于日照分析的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的总体设计;其次,结合缩微化策略探讨了改善高层办公建筑近地面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城市环境下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建筑近地面处的细密化、孔洞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处理,以融合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取得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2,42(9)
以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设计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密度、小地块城市环境中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首先,探讨了基于日照分析的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的总体设计;其次,结合缩微化策略探讨了改善高层办公建筑近地面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城市环境下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建筑近地面处的细密化、孔洞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处理,以融合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取得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冶茉 《世界建筑》2024,(1):106-109
该项目将原长风国盛中心改造为文化、办公综合型建筑,设计通过“庖丁解牛”式的手法,将建筑沿原结构的十字形中庭拆分成4栋采光、进深和平面形式都更适用于办公功能的小建筑,满足改造建筑使用功能的转换。并在重构的过程中,把拆分处的灰空间打造为内生性街区,用独特的街区“内立面”元素营造丰富的场景。通过建筑界面与景观结合,引导公园、水面与建筑相关联。把一个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的封闭的大体量、大进深的商业建筑重新打造为舒适实用的文化与办公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7)
武汉地区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办公建筑所产生的采暖空调能耗使得建筑能耗日益增多,采用外遮阳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用能。以武汉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背景,结合武汉地区办公建筑遮阳现状,对武汉地区办公建筑外遮阳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2014,(19):96-101
写在设计之前从“办公”的概念诞生到现在,“办公”的实际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建筑也在不断改变.最初的办公是较为机械的重复工作,人们对于办公空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空间效率上,每个人的工位被压缩到最小,以保证可以容纳更多的员工.而高层办公建筑这一建筑类型,也是伴随着人类对于办公空间效率的追求而出现的.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原有的低层或多层办公楼已经不能满足大型企业在空间容量上的需求,于是向空中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工位数和办公面积.因此在早期的高层办公建筑中,办公空间的特征与低层或多层的办公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邬锦  刘军  戴辉自  袁园 《重庆建筑》2023,(8):16-18+24
在“双碳”目标及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领域需通过量化建筑碳排放,从低碳低能耗技术层面降低建筑碳排放,从而逐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文运用建筑碳排放、能耗模拟软件,结合重庆市某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分析建筑改造前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及分布,研究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碳减排效益,为解决既有建筑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提供参考,对建筑存量市场的绿色化发展及低碳转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写在设计之前 从“办公”的概念诞生到现在,“办公”的实际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建筑也在不断改变.最初的办公是较为机械的重复工作,人们对于办公空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空间效率上,每个人的工位被压缩到最小,以保证可以容纳更多的员工.而高层办公建筑这一建筑类型,也是伴随着人类对于办公空间效率的追求而出现的.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原有的低层或多层办公楼已经不能满足大型企业在空间容量上的需求,于是向空中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工位数和办公面积.因此在早期的高层办公建筑中,办公空间的特征与低层或多层的办公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绿色办公建筑的示范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自身节能效应的量化呈现,还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形态所展示出的绿色节能措施的符号性和装饰性。总部办公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属性以及空间要求而成为示范性绿色建筑适合的类型载体。宝时得中国总部办公楼将绿色建筑、总部办公建筑和示范性建筑的属性进行了有效叠加。从项目基本概况、规划布局特点、节能技术措施及综合效应分析4个方面,阐述并分析了宝时得中国总部办公楼的设计理念,从定性和定量的双重维度重点剖析了建筑节能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绿色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内部空间作为人类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建筑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对空间的改造将会激发既有建筑的潜在"生命力"。文章首先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历史功能、结构与场所的前期研究,提出既有建筑改造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此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建筑空间。归纳概括既有建筑改造的一般性策略并加以阐述,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不同改建策略在空间改造中的特征与关系,提出不同改建策略的组合方式以应对既有建筑改造的复杂性,并将策略组合的方式运用于既有办公建筑的空间改造中。  相似文献   

14.
方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从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出发,营造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同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办公楼设计为例。结合健康、节能理念,对建筑的各个细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建筑能耗快速增长,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势在必行。政府机关办公建筑作为国家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首当其冲。本文主要介绍了宁波市某机关办公建筑打破常规,从景观设计、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将生态节能技术与屋顶花园有机结合,集成应用太阳能、空气能、雨水回用、生态景观等技术,以工程总承包模式,探索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新路径,对类似建筑的相关改造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与丰富经验,提出了办公建筑空间改造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门厅空间、业务空间、会议空间、交通空间、服务空间这些关键部位的细部节点设计方法.并针对每个细部节点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从而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美观及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与空间的关系处理是既有建筑改造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小西湖街区4个建筑改造工程项目的观察,归纳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建筑改造的多元设计目标、空间设计策略、结构改造策略,建构了结构与空间协同的改造设计方法体系,揭示了结构改造的“构件—体系”策略与空间改造的“形态—性能”策略的协同机制,为建筑改造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王祎  倪海  曾俊植  于淼  康敏 《建筑科学》2023,(1):101-107
本文以中坤广场的改造工程为例,探讨了既有建筑改造中,大型商业建筑改为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从建筑原始条件与改造后的使用需求入手,总结方案的整体设计理念的生成以及在总体理念指导下的设计思路与细节控制、室内的功能布局与人流动线设计、室内空间效果设计对其他室内分项的控制与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与“结构”的融合设计一直都是建筑师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与结构设计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结构建筑学”概念应运而生。该文以结构建筑学理念为导向,通过对日本大跨体育建筑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设计案例的分析,明确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和建筑空间的结构体系,阐述结构建筑学理念导向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及应用特点,指明建筑设计在实际工程改造中的应用方向,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天友绿色设计中心是一座从多层厂房改造为设计院自用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以"问题导向的技术集成"为原则,在技术选择上注重气候适宜性和创新实验性,在办公改造中注重人员使用的健康舒适性,在空间利用里注重绿色技术的艺术创意感。该作品于2014年荣获了亚洲建协可持续建筑金奖、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和中国建筑设计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