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国  袁晓菊 《新建筑》2023,(4):107-112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变化空间的营造手段;其次,归纳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将场地改造融入建筑空间艺术,为建筑和环境增添气势的巴蜀山地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最后,在分析巴蜀山地传统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营建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探索该环境观影响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颀  赖筱书  黄琼  张安晓 《室内设计》2023,38(1):141-146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 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 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 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 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 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 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 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 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 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 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众多的山地城市中,背山面水的滨水区往往是山、水、城三大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更是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尖锐体现之处,它不仅为山地城市景观塑造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并且为山地城市的生态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内江市滨江东路片区和罗家嘴片区旧城改造规划中,我们借助了传统山水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的指导,对内江山水城市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林-水-寨-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 - 林 - 水 - 寨 - 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传统的环境语汇里加入全新的建筑单体,在“新”与“旧”的穿插与碰撞中建立起特殊的依存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得到全新的延伸和拓展,这便是朱家角人文艺术馆所追求的理念,希望营造出一种根植于朱家角的、全新的艺术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7.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苟平  杨锐 《重庆建筑》2004,(6):12-15
本文从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讨论,比较分析了山地建筑有别于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同时,结合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城市的地理特点与文化特征,系统阐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强调了利用原始山地环境进行景观创意,因地制宜、联系传统文化进行山地建筑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自东汉以来道教及道教建筑在重庆地区百广泛发展。对于道教建筑而言,“道法自然”思想是道教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以重庆现存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解读和建筑实例分析,通过对巧用地形,智取空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利用山地景飒“多视点、多维度”的特点,营造寺观“修仙向道”的环境氛围和增强观者视觉心理感受等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总结重庆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遵循“显山露水,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本文介绍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度假酒店方案的设计思路,即度假酒店契合自然山水并与环境融合、山地建筑尊重地形地貌并因山借势;并解析了山地度假酒店在规划布局、单体建筑、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0.
童鑫 《城市建筑》2013,(22):7-8,10
本文通过对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概念方案的设计理念的阐述,提出了当前科研建筑中“功能叠合”的设计理念,阐述了其对科研建筑中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场所精神营造、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关"陌生感"效应——建筑的营造实施与社会接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波  施梁 《华中建筑》2006,24(7):10-11
该文从建筑批评的角度,评论当前建筑方案创作和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陌生感”效应,分析“陌生感”效应在建筑方案创意和实际建设中的不同作用,提出建筑的营造实施与社会接纳应该合理对接.探索实现建筑作品创作和营造的正确理念,倡导合理的建筑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肋赵   《古建园林技术》2012,(114):24-26转51
建筑的营造离不开周边环境这一背景,其构思与布局和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建筑立基与园林立基一样,是在相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环境不同则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山地建筑这一类特殊的建筑形式对于环境的关注度更高,更加强调与环境的融合,而非建筑自身个性的张扬。本文以以丽江玉湖村的雪嵩庵为例,剖析山地建筑布局与设计中如何与环境建构更加和谐的关系,从而营造出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三明水舞.半山郡方案设计为例,研究如何在地形高差复杂的场所中营造与地形完美结合的空间。本项目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前庭后院、一谷两岸、组团聚落"的"全生态"格局。适应山地地形环境,以台地建筑为基调,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元素,让建筑的有形和文化生态的无形共鸣交融,营造山、水、人、居和谐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4.
蔡爽 《世界建筑》2022,(8):108-111
山地建筑是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受山谷环境、地势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但正是山地丰富的肌理变化赋予了山地建筑错落有致的形态魅力。本文结合苏州太美·逸郡精品酒店的设计回顾,探讨了在山地环境多种自然条件的制约下,建筑设计如何通过创新来成就山地建筑层次有序的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5.
在山地环境下,建筑师在整体布局及单体设计时,追寻空间的变化与型体的丰富,将建筑融入山体环境,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空间。通过阐述建筑结合山体布局,空间序列的设计思路,对海西文化设计产业园项目中空间的营造进行剖析,总结山地环境下文化设计产业园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6.
胡浩泓 《建筑知识》2014,(8):114-115
建筑绿色设计的理念是运用绿色建筑技术,透过绿色建筑理念来审视自己的设计,以实现节约资源,创造宜居环境的目的。长兴县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以“营造经典高贵典雅风范,打造长兴县新一代现代商业综合体”为规划原则,将绿色设计方法和传统的商业区规划设计过程结合起来,用绿色理念指导规划格局、建筑配置、户型细化等环节。具体涵盖了“建筑设计、单体设计、通风设计以及其他节能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建造和生活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大干平原面积.山地建筑的营建既来源于人类征服和改变自然的原初欲望,也符合人类文明扩张和发展的需求.从古希腊山地建筑中的“上城”和“下城”空间,到意大利波西塔诺山城顺山势而造,我们的居住环境与山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建筑与山的关系也更加多样.在我国传统山地民居建筑中,架空、吊脚、错迭、掉层、勒脚等多种类型的建筑形态被灵活地应用和表达.在技术飞跃发展后的今天,对山体的改造和大刀阔斧的建设早已不是难事,而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态度是本项目思考的主要内容.“顺应自然”的山地建筑生态观,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尊重,是本项目的主要思考出发点.我们想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山地互动:以山体形态拟合建筑空间,用建筑空间重塑山体形态.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中国传统自然观为思想基础,利用西方“场所精神”的理论方法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从生成“场所”的环境客体(包括建筑类要素和自然类要素)与感知主体(包括对空间的流动体验和对文化的多维认同)两个角度分别讨论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构成和精神内涵。阐明了中国园林中的时空环境营造与体验者行为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传统自然观对当代建筑的场所营造及空间艺术表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居环境中的生态策略包含了许多与特定的传统生活模式相契合的生态理念,其中在建筑营造方面主要包括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理想选址,总体权衡下的理想格局以及形制简单但使用功能、空间造型、文化意境及精神感悟中蕴含着一种动态的、彼此渗透转化的生态观念的庭院空间。深入挖掘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精髓,可以为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提供启发,也能为创造更生态绿色的现代建筑提供设计指导,该文以三峡文化科研中心方案为例,研究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手法,以期为相似项目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园林往昔丰富并灵动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现今其意境空间营造思想仍深刻影响着当代建筑空间建构。传承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渗透”、“景物互借”、“意境序列”等思维理念.结合多元化功能需求重构空间组织。本文选取地景化建筑案例分析归纳当代地景化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园林思想,整合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