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滨海山地渔村聚落特征初探——以舟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舟山148个海岛渔村的基础调研,重点研究了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格局、街巷空间和建筑群落特征,认为"适应自然、融入自然"是其聚落特征形成的核心所在。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特征源于千百年来渔民生存智慧的累积,体现出与自然共生的独特人居文化。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和弘扬滨海山地渔村聚落自身蕴藏的"山·海·村·人"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对我国传统渔村规划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聚落空间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从院落营建、村落选址、公共空间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聚落空间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合理进行村落布局。  相似文献   

3.
巫雪松  张文杰 《住区》2022,(6):52-5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时期,如何立足于新阶段乡村发展理念重构乡村的经济和物质空间成为当下城乡研究重要的议题。传统生产主义的乡村面临衰败和异化等困境,因此亟需新理念和新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重构的要点。本文引入“后生产主义”的视角,首先结合中国乡村的在地化特征对之进行概念转译,得出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多功能化、生态化和人本化的基本内涵,并以此构建乡村重构的总体框架。选择重庆市永川区凉风垭村为实证,首先结合案例探析后生产主义视角下乡村聚落的宏观重构模式。基于该空间模式,结合“互联网+”的新技术背景,分别探析了乡村聚落中三生空间的重构路径,整合形成后生产主义视角下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念集和方法库,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的优化和人文复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要海岛渔村是我国的典型乡村类型之一,拥有传统渔业文明及聚落空间形态等宝贵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阵地。该文以珠海大万山岛万山村为例,揭示当前产业发展情况,深入解析渔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总结在产业发展与空间规划两个层面的现状问题,并依次从选择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功能布局、整合新旧空间肌理、探索渔村综合体四方面提出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海岛渔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齐心村为代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依傍自然山川河流自然生长,是独特的自然、人工、社会文化景观相互和谐共生的产物.本文以湘西州传统村落齐心村为例,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剖析该村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宏观层面的聚落整体空间、中观层面的聚落与周边环境的组合关系、微观层面的聚落景观要素三个层面,对传统村落齐心村...  相似文献   

6.
以齐心村为代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依傍自然山川河流自然生长,是独特的自然、人工、社会文化景观相互和谐共生的产物。本文以湘西州传统村落齐心村为例,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剖析该村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宏观层面的聚落整体空间、中观层面的聚落与周边环境的组合关系、微观层面的聚落景观要素三个层面,对传统村落齐心村进行分层剖析,解读了齐心村实用质朴性、生态适应性的村落景观。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聚落生态空间的特征及其构成,探讨新徽州聚落生态空间的营建方法,借鉴传统聚落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及生态经验,在实现新聚落空间的高效、持续运转的同时,实现居民、自然、建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以赣江流域Landsat 8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取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3个方面的8个因子作为赣江流域乡村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赣江流域聚落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其中,高度、中度、低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聚落面积分别占8.66%、27.44%、29.14%、27.15%、7.61%,表明赣江流域的聚落适宜度总体上较高。将传统村落分布情况与适宜性评价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聚落空间适宜性与传统村落数量分布之间呈现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适宜性的乡村聚落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金剑  周东 《规划师》2023,(4):145-152
构建完善的乡土聚落振兴多主体协同的行动者网络是实现乡土聚落振兴的关键。研究首先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当前3种乡土聚落振兴行动者网络建构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型、社会推动型和自组织型。其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3种模式在行动者构成、网络建构、对空间的作用机制上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最后,提出乡土聚落振兴行动者网络是政府行动者、社会行动者、内部行动者三方力量均衡,并与包含聚落物质空间、文化的非人类行动者和谐相处、动态稳定的异质性网络,进而构建了乡土聚落振兴行动者正三棱锥异质网络模型,以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乡土聚落振兴的内在机制,对乡土聚落振兴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更多助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为了发掘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笔者通过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概述,对广西桂北侗族传统村落的聚落公共空间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空间形式,为现代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华东 《四川建材》2006,32(5):38-39
从聚落空间的组织要素出发,分析由场所、路线、领域这些与聚落空间有关的种种因素构成的网络,及其所造成的分布于空间的场力,所形成的不同文化所特有的不同聚落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少数民族乡土聚落作为少数民族的精神标识,承载了独特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研判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大有裨益。【方法】在厘清福建省乡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七核三带”的“川”字形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水系密度、文化因素呈正相关,与交通密度呈微弱负相关,与经济因素呈总体负相关、局部正相关之势。【结论】生态环境与多重文化相互适应、交互耦合是促进乡土聚落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鉴于此,提出乡土聚落的发展路径,为福建省乡土聚落的保护传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东海  叶龙 《住宅科技》2020,(9):69-71+78
文章首先介绍浙南洞头海岛历史沿革,调查人口迁移变迁,分析聚落的形成与特征;然后对现状历史村落进行调查,归纳出3种村落选址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海岛村落布局进行探讨,得出海岛村落具有巧妙的避风藏风技术、合理的环境资源利用策略及浓厚的闽南信仰文化影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路径空间营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琳 《山西建筑》2006,32(20):19-20
城市居住区的路径空间因充斥着交互活动的一切可能,具备了潜在的“离散拓扑”的结构关系,对其从历史以及空间的维度上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探寻一条有机的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思考道路。  相似文献   

16.
乡村聚落景观本质上是人与地互动作用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分析聚落景观的发展演变路径,总结出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演变经历了传统--竞争--支配--演替(同化)四个阶段。对各时期的聚落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景观演变的规律及特征,提出共生理念指导下的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7.
孟莹 《规划师》2012,28(Z2)
5·1 2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成为当地居民三年中建设的主旋律.灾后重建是一条特殊的城镇化路径.民族地区的聚落空间具有强烈的地缘、血缘和族缘特性,对其聚落空间的恢复重建主要受到重建方式、土地使用权属和资本注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无论采取何种建设模式,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特色仍是应得以保持与强化的.  相似文献   

18.
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松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村战略、山地战略和文化高地战略3条线索,论述浙江省松阳县近年来的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事业.古村战略着重文化遗产属性,尤其表现为地方与国家部门在遗产保护上的互动.山地战略着重松阳山区的景观属性和生态属性:景观属性体现于摄影、写生和民宿度假业;生态属性表现在推行全息自然农法.文化高地战略着重文化定位和文艺策略,目的是让松...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单一的外源式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模式,导致传统村落经济依赖性增强、文化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村民主体缺位等问题。本文引入内生发展理念,以弥补外源式发展的不足,提出构建内生发展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发展路径,并从多元产业发展、空间环境重塑、特色文脉传承、多元治理机制、生态基底修复五个方面,分别以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探索,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双构特征及保护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