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西方现代建筑不同,中国现代建筑的引进与发展,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抗、交融有关,又与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有关。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对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中国社会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化、进而为未来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的重要途径,在DOCOMOM0理念正式进入中国的背景下,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我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新进展、现代主义东渐和现代建筑遗产的界定、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多元视角、不同进程共同遗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会议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2.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是DocomomoChina自2012年通过申报着手组建之后的首次会议,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展评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30余项,反映出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文化多元性、经验丰富性与成果示范性。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此参观旅游,其保护工作不断地在发展。文章以文献阅读、数据采集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对西安市建筑遗产的数量和保存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旅游视角下挖掘西安市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保护的策略,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为后续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现代遗产的视角审视西安的高校建筑——这一随民族崛起与发展下的建筑类型,从遗产记录作为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初始出发,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东楼的全生命周期动态信息进行观察、记录与研究,理解现代遗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杨钰欣 《安徽建筑》2023,(12):26-27+179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留下了大量的建筑遗产,其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首先对西安丝绸之路建筑遗产进行分类梳理,并进行等级评价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西安丝绸之路建筑遗产特点及保护现状;其次对建筑遗产进行价值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西安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DOCOMOMO组织提出“现代建筑遗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保护后,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将DOCOMOMO“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与国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体系结合研究,分析“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启示,并结合昆明地区的保护实例,指出《文物保护法》在保护“现代建筑遗产”中的局限性,最后从“完整性”、“可读性”、武汉保护法规的启示与马德里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评价和修复有了新的认知和界定。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行动融入到大众生活生产中去,使人们认知触摸、尊重利用建筑遗产,置身于"原真、整体、活态"的建筑遗产环境中,与遗产建筑同呼吸、共命运,使遗产得以延续历史文化,重生见证当代文明。从保护模式与大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建筑遗产活态保护合理利用的模式、方法与途径,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真实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厘清"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文章通过对部分岭南现代建筑遗产的现状及其变更情况进行调查,从遗产保护视角探析"真实性"、表现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并对岭南现代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利用好工业建筑遗产对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地梳理成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对成都现存的工业建筑遗产类型给予总结,并对成都工业建筑遗产的布局、空间形态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成都工业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对成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改进工业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物,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留存了丰富的产业文化遗产。本文回顾了80年代以来,上海在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遗产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有对相关法规的介绍,又有对产业建筑遗产的举例说明,是对上海产业遗产保护概况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林敏  王波 《建筑师》2008,(6):102-106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无锡遗留着不少优秀的近代工业企业和建筑.由于城市发展需要.现面临着关闭、搬迁、拆除,但也有作为保护与更新的实例。本文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揭示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对无锡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进行恢复.总结工业遗存的特征.从实践出发,分析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动因,探讨符合无锡实际情况的认定方法和分级保护体系.并对一些保护与更新的作品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14.
中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建筑遗产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始于清末,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本文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并着重对建国后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2017,(12):51-56
唐山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及铁路运输业等工业文明的起点,工业遗产的发展折射出唐山百余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但对于唐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唐山主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进行详细调查和梳理,基于唐山工业遗产现状,探讨符合唐山实际情况的分级保护体系,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莫畏  郑士涛 《建筑知识》2014,(3):198-199
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三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集中了近百位国内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共同研究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遗产保护是当前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践起步较晚,工业生产现今面临着转型、更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吉林市作为现代工业基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成员,其始终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相随相连。改革开放后,吉林市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体系初步完善,国营工业企业闻名全国。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转型,吉林市的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纷纷停产,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常常采取“推倒重来”的办法进行开发建设,大量有价值的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被拆除。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论文正是基于上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吉林市现代工业区工业建构筑物遗产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深入研究,借此机会对吉林市现代工业遗产的现状与特点做出整理和总结,希望对吉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提供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曦  陈亚珉  张鹏 《建筑师》2023,(4):87-94
建筑遗产的保护教育起源于欧洲,文章通过梳理与遗产教育相关的国际会议主题、决议等内容,总结现代欧洲建筑遗产教育方面典型及深具影响力的机构特征,建构起欧洲遗产教育发展的路径:早期的建筑遗产保护教育课程的重点是对于建筑师的专业教育,之后逐渐过渡到综合保护指导下的多学科/跨学科教育。国际会议的召开与保护网络的建立促进了保护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护的伦理变迁也对保护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研究欧洲的建筑遗产保护教育的历程,将为中国遗产教育的研究提供参照的他山之石,也为未来遗产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20.
戴路  任壮 《建筑与文化》2016,(10):209-211
法律法规建设是建筑遗产保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仍缺少关注。本文针对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这一议题,从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两个层面出发,对当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对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