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伟成 《建筑》2011,(11):27-2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如何使我国传统的修缮技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让我国的古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摆在古建筑行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大量的玻璃幕墙、各种奇异的西洋建筑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古建筑怎么办?中国传承已久的优秀建筑传统怎么办?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古典建筑专家、建筑工作者济济一堂,纷纷为目前中国古建筑现状与发展献策,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古建筑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价值,现阶段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发掘,使它的价值能够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品牌。  相似文献   

3.
潘有华  吴新建  斯满芳 《建筑》2004,(10):96-96
当前,对代表着中国民族建筑文化艺术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各级领导重视建筑保护工作的消息和各社会学术团体及学者专家们对保护古建筑的意见建议。社会各界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发展工作,其中东阳“横店社团”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实践,特别是其“迁建”式和“仿古”式保护古建的举措,就很有特色,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史见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建筑信息存储方式和修复手段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困难重重。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古建筑修复中BIM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优点,并详细地分析如何运用BIM技术,以及BIM技术在古建筑的保护、复原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燕彬 《江西建材》2014,(5):38+40-38,40
深圳自然村传统建筑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深圳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然而其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历史传统建筑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和村落,传承深圳的历史与文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陕西历史文化久远厚重,几千年来遗留和传承下来独有特色的古建筑,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渊源的血脉承载着各个光辉时代的中华历史文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历史长河中世代传承,记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才能,是人类创造的智慧成果,就像镶嵌在地球上的一颗颗明珠,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论文主要从古建筑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建筑实例3个方面着重介绍陕西古建筑,分析了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呼吁人们保护古建筑,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在文化体系和建造体系中长期共同发展,文化体系中的建筑占主导因素。中国"好古"和"鼎新"两种思想并存,导致人们珍惜古物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本文认为古建筑原真性及价值的评判在于是否能够尽量全面地解读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建筑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代对建筑保护的根本理念是维持文化在其中的传承和运转,并让修缮部分在历史中逐渐与原物融为一体。古迹保护的核心目标应重视传承与展示文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霍童镇丰富的古代传统建筑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分析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概况特点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几项措施,以期将霍童镇独特的古建筑及历史文化长久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代表着中国民族建筑文化艺术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各级领导重视建筑保护工作的消息和各社会学术团体及学者专家们对保护古建筑的意见建议。社会各界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发展工作,其中东阳“横店社团”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实践,特别是其“迁建”式和“仿古”式保护古建的举措,就很有特色,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及经验。“迁建”式的保护—异地“迁建”,是当今特定情况条件下一种有效的保护,解决了当期投入的…  相似文献   

10.
正古建筑的修缮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保护文物,传承建筑、历史文化,后代的教育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浅议了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原则和理念,重点阐述了古建筑修缮施工管理中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操作需要注意的重点。前言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价值。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是重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故建筑,进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古建园林技术》2011,(4):F0002-F0002
本刊记者王军报导:守护传统建筑,传承优秀文化——2011年11月19日,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传统建筑工作委员会承办,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鼎升古建)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罗哲文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给城镇的精神面貌和建设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但是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的变化,忽视对于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造成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渐渐消失,介绍了保护传承传统建筑的困难和疑惑,为传统建筑的再生发展寻求途径,使这块文化瑰宝能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高科技的不断冲击下被毁坏乃至消失[1]。传统的建筑技术失去传承,大量古建筑被严重破坏。而传统建筑中木头的大量使用在现代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也不适用,使木质建筑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建筑发展壮大起来。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意蕴丰富,不仅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不能就此让它失去传承而消失。我们既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又可以从现代建筑中借鉴经验,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与现代的融合起来,真正找出属于中国的文化建筑。文中主要对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徐佳琪  张晓  职滢 《城市建筑》2023,(20):1-4+8
传统古建筑历史悠久、颇具盛名,不仅留存时代记忆,更汇聚文化特色。青莲寺古建筑作为寺院建筑中的瑰宝及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研究青莲寺古建筑的活化与利用,以青莲寺古建筑为具体实例,阐述其历史沿革、空间布局,探讨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建造价值,在分析其活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于青莲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研究策略。该策略不仅为古建筑的活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其余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使之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古式建筑往往以其特有的形象外貌示人,其中,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特殊的实用功能。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活化石、文明潮流的指路明灯,必须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新中式建筑作为传承发展古建筑的核心,通过对古建筑的搭建手法、用材、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应用,加之与现代科技手段的塑造,终究会将古建筑的精髓传承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正8月7日,第六届中国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学术论坛暨《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导则》首发式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温德姆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由德才集团承办。论坛以"中国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充分关注中国营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探索和交流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将在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提升古建营造技术,推动古建营造技术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等领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原建设部总工姚兵,中国  相似文献   

17.
孙统义先生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民居传统营造 工艺”传承人,他德高望众,德艺双馨,不忘初心,立足坚守,依法 修复文物,既注重学习行业创新的文物保护修复思想,又能在实际工 作中保护创新和传承应用。多年来他身体力行,活跃在古建筑保护和 传承工作的第一线,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坚定的守护 者和传承者,是传统营造行业的能工名匠,也是传统建筑修复领域的 创新者和传统建筑生态、环保、节能设计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我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显示着我国工程技术与艺术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将越来越显示出它极其宝贵的价值。为了千百年的古建筑传统文化和技艺得到科学的、全面的传承,对传统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门研究、整理、总结和提升,使之逐步形成一个学科,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理论、技艺、经验见于经传,《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应运而生,于1983年12月创刊。它的内容包括古建筑与园林艺术研究、保护维修古建筑与园林方针政策的探讨、古建筑技术的改革与应用、传统形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文物古建筑与园林的实测、复原和重建设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期发表了致公党向全国政协提交的两会提案《关于传承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建议》(附:调研报告)。这个提案的执笔人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负责人吴晓蕾女士。吴女生是致公党党员,本职工作是律师,常年在北京房地集团工作。她基于对古建行业发展的关注及对古建筑技艺传承现状的关心,以所在党支部名义向致公党北京市委申请开展"古建筑修缮技艺传承问题研究",组建课题组并作为执笔人,花掉半年多时间采访了古建界老专家、在修建一线的技师和项目经理以及北京市文物局质量监督站、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等单位和个人,考察了若干古建修缮施工现场及故宫博物院等等,详细了解古建筑修建行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归纳总结,形成了《保护千年古都风貌,传承传统营造技艺——北京市古建修缮技艺传承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并以北京市人大代表身份在2018年2月北京市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为保护古都风貌、加强古建技艺传承的提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案第29号)。2018年3月又在对调研报告提炼和修订基础上形成了致公党在两会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吴晓蕾律师作为一名"外行人","惊叹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痛心于独特的古建筑技艺失传的遗憾"以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身份和视角,为古建技艺的传承深入调研,摇旗呐喊,主动担当,建言献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效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事业,是广大从业者的历史责任。希望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个提案和调研报告,学习吴晓蕾律师的精神,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投入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的光荣事业中,以实际行动推动传统建筑园林事业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元朝至今,甘肃五泉山遗存了大量古建筑及古建筑群,其多元的宗教与儒文化、灵活的建筑布局、多样的建筑样式及建筑工艺等均是我国景观与古建筑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将使得五泉山景观建筑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