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加速跑阶段之后,于2016年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的开官之年.本文以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的生产、交易方面为研究视角,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调发展建议.引导"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对土地、资金、财税、金融等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住房效率,真正的服务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2.
住房问题,特别是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前途的大事。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居民收入分配的部分失衡,再加上房价的快速上涨,中低收入家庭与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日趋凸显。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不断自由化的房地产市场,因此,中低收入者及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难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对政府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全国房地产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明显表现在房屋销售价格呈持续增长之势。尽管政府在近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意义重大。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障性住房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措施,是以民为本的宗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的一大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缺失的真相,提出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对策,以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焱 《商品与质量》2012,(Z4):127-128
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对住宅需求的满足,是对人基本权利保障的前提,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有责任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进行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法律定位,理清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以及其和商品房的关系,进而分析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供应结构的矛盾,如果能够从解决新旧住房空置率的角度采取保障性住房消费的政策,实施“政府回购”、“先租后买”、“保障买方”等方式,或许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双重效果,或将是政府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和人口不断增长,人口与住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近几年我国不断上涨的房价成为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立法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集中表现在住宅基本法的缺位、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选址偏僻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所以针对现实中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对应的策略,在坚持公平原则与适度保障原则相结合、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加强立法和制度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对公募基础设施REITs的试点范围以及底层资产范围进行了扩容,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REITs底层资产。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域引入REITs是助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市场化资金投向、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关键探索,同时,REITs在有效盘活存量不动产、疏通储蓄转化投资通道、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等方面也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咨询》2014,(10):69-69
截至7月底,黑龙江省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02605套,开工率66.44%,完成投资164亿元。2014年,黑龙江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任务154427套,其中,廉租住房11643套、公共租赁住房14322套、城市棚改98489套、国有工矿棚改4453套、林业棚改25520套。已开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廉租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进展快,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进展较快,公共租赁住房和林业棚改进展较慢。黑龙江省住房建设部门对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对未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市县进行重点督查,促进工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建保障性住房,但是土地需求与潜在的土地供给存在着严峻矛盾,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土地、建材、建设能力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地方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的模式下,政府很难承担每年6000-7000亿元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寻求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帮助,而"政府+开发商"的模式将成为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限价房的最主要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均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此背景下,商品住房应当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二者的属性分析、二者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住房市场相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定位,以供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11.
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梳理了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技术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为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管理》2011,(3):85-87
在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中,严格控制房地产价格是政府可持续发展的重拳之一,这样可以打击投机性需求,避免房价过快上涨,同时可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尤其是公共租赁住房,切合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导性政策精神,弥补了保障房的"短板"。  相似文献   

13.
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能切实地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机制。本文就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和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住空间分异尤其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搜集西安市106个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位置、居住价格等资料,基于Arc GIS分析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结合保障性住房和各项交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机构、商业设施等因子进行交叉研究,并选取2008-2014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异的演化机理,最后对保障性住房空间规划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工作效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重组的基本方法,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与创新.主要提出的创新点有:准入与分配系统自动化的完善、用户层级与访问权限的明确、逐级分配体系与自动分配模式的创新、退出模块的改进、动态监管的创新等.希望通过对此系列的研究,能更好地帮助吉林省保障性住房相关部门在未来几年的保障性住房工作中,公平、公开、公正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租金管理问题,引入住房过滤理论对保障性住房的租金设定分析讨论。以出租型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对保障对象进行分类并设计了包括过滤器、保障条件、租金限定的保障性住房租金模型。结果表明:在保障条件方面,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根据收入线限定,而夹心层根据收入线和工作年限限定;在租金限定方面,低收入者可免收租金,中低收入者根据成本收益法收取租金,夹心层根据学历和工作年限分层收取租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研究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构建基于保障性住房选址满意度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租户满意度与现住房面积、区域学校教育环境、购物环境呈正向相关,与通勤最大距离呈负向相关性。从影响保障性住房因素的角度出发,对其选址和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以解决保障性住房选址偏远、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租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配套设施作为保障性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普遍滞后与低效,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制约了民生保障目的的实现。从居民主体需求出发,并以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例,探索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流程,并据此确定了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初步构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才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人才保障性住房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我国的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人才保障性住房的实施现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才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户居住满意度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完善的住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寻求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出发,对近十年间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利用Meta回归进行了再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满意度有着负向显著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对住户的满意度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住房本身的建筑设计以及物业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保障性住房住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