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校地协同为手段,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支撑,开展卓越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卓越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谋求校地深度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探索食品科学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应用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清萍  尧俊英  何培新 《广西轻工业》2011,27(1):155-155,162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方面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实践效果3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阶段式"服装专业卓越人才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创新性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这种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点体现在以声乐演唱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为主要能力的复合型知识与技能构造当中,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凸显离不开声乐实践教学体系。文章论述了地方高校应该要重视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增强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意识和加大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力度,旨在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声乐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知识面广、具有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的前提下,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按照卓越计划进行培养,修订专业的培养方案,针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开设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辉 《广西轻工业》2008,24(7):107-108
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几年来实践教学的改革,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框架、实施过程及效果的阐述,论证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我个性,自主实践,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成型针织服装设计类课程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着手,校企协同创新展开课程改革与实践。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以"三有"为特色进行课堂设计,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艺工结合"课程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合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实施,使人才培养满足针织企业岗位需求,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9.
《广西轻工业》2019,(6):151-152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高职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以适应新技术为前提、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从实践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高职机电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我们通过探索与实践,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实践环节出发,将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理念和素养,以满足社会对化工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妍  隋晓楠  赵媛  江连洲 《食品工业》2022,(12):221-224
针对“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实践。此次改革旨在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粮油行业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期望通过此次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的提出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根据包装材料学的课程特点,提出采取优化与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和实践创新项目等措施,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新工科需求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现代经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改革思路、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为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文章以福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统筹建设"基础实验平台"、"中试实训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多元实践平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传帮带"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多维实践教学新体系,为海西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食品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卓越计划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校外培养又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分析湖南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学生的校外实践培养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导师遴选"、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机制"、互联网+"培养体系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利用"校友邦"实践教学平台,基于"OBE"理念构建学生校外培养过程的监控和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有力助推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学生工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培养独立创新人才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创新精神是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而自主学习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以食品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三方面探索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变局中,这给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面向未来与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教育改革也必将深入推进。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人才问题,以及食品类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提出高校应主动应变。文章以渤海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坚持思政引领、改革培养模式、科研反哺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和强化创新训练"五位一体"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及实践过程。该体系的实施稳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了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对创新一流专业建设思路,深化内涵建设,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托课程改革,立足职业人才的培养,着眼于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践与指导,教学创新与研究方面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印刷行业相融合的激励、评价与反馈机制,多管齐下,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剖析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理念与新形势要求的匹配性、实践教学体系多环节之间的衔接性等关键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形成了“强+弱”实践环节分类培养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理念、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等3大模式。通过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型创新人才,针对我校造纸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设置了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在创新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造纸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实践育人效果,为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