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避免高海拔超长隧道通风系统规模过大,建议对现行规范中汽车污染物基准排放量折减率取值进行修正。根据近年来我国汽车发动机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提出用国Ⅳ以上车辆排放水平作为通风计算中2030年的汽车污染物排放基准值。选取多种国Ⅳ以上车型在海拔2 800 m的新疆地区进行排放量实测。结果表明:实际排放量与《细则》中2000年的计算排放量相比,国Ⅳ柴油车烟雾排放量减少了73%以上,国Ⅴ汽油车CO排放量减少了99%以上。建议将烟雾排放量的年折减率由2%提高至3.5%,将CO排放量的年折减率由2%提高至2.5%。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2021,51(3)
通过对隧道需风量计算、通风网络模拟及现场风速测试,得到了隧道各匝道在不同车速条件下的通风量,分析了多匝道风量分配特性;采用隧道出口污染物扩散TOP模式,预测隧道出口不同风量条件下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并实测了隧道出口污染物浓度,分析了洞口排风对敏感建筑附近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隧道通风计算中污染物CO基准排放量取值偏高,需风量计算值偏大。认为在相关标准编制及工程设计中应重视机动车尾气排放中NO_x的基准排放量和浓度控制值;对于多匝道隧道,可以通过诱导交通组织和调节分离匝道风量分配比例,降低距离敏感建筑物较近出口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交通流模式不同,将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分为地下车库联系隧道和旅客输运联系隧道2类。总结了现有地下车库和公路隧道的通风量计算方法,发现由于基准排放因子的取值不同,PIARC 2012计算的CO排放量仅为细则2014计算值的7%~20%。根据车队、人员运动特征,提出了地下交通联系隧道污染物分区浓度限值,即非连续交通区和连续交通区CO设计质量浓度分别取30,86mg/m~3,并以PIARC 2012中的计算方法为基础,提出了通风量分区计算方法。以哈尔滨西火车站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连续交通区根据坡度不同,换气次数为4~6h~(-1)左右;落客区车辆密集,所需换气次数为15h~(-1)左右;蓄车区虽然单车CO排放量较高,但单车所占面积较大,其换气次数并未提高很多,约为4h~(-1)。  相似文献   

4.
杜亮平  申铁军 《四川建材》2023,(6):176-177+180
建立符合山西实际情况特别针对新型环保能源车的CO、VI基准排放量和折减率计算模型,提出响应的CO、VI基准排放量和折减率参数,用于指导工程设计。按照研究成果对尚未施工的特长隧道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实际隧道通风设计中应综合分析,因“隧”制宜,将需风量在保证运营安全的情况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有效减少新建或改扩建隧道时经常遇到的通风规模异常偏高且与实际不匹配的情况,改善由于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的通风设施、供电设施、配套斜竖井、风机房规模过大,以及运营能耗与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充分体现以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绿色交通公路建设理念,从而达到优化特长隧道通风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原隧道工程机械尾气排放CO和烟雾的现场测试对隧道通风系统设计及隧道施工所需的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数量的匹配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以西格线中国铁路第一长隧——关角隧道为依托,进行了多种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CO与烟雾尾气排放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为铁路、公路隧道施工规范中"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在3600~3800m的范围内取值提供依据和参考,对我国在高原地区修建隧道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需风量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国隧道通风规范与PIARC 2004对需风量计算比较,说明我国规范对污染物设计浓度、城市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中存在差距.通过计算推导,认为我国规范中有关车密度系数取值有误,CO需风量无需气压、气温修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城市地下道路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稀释CO需风量关键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以上海市延安东路隧道为例,通过隧道实测法对目前城市地下道路交通状况、机动车流综合平均CO排放因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给出了相应条件下该隧道通风系统稀释CO需风量,该值仅为按现行公路隧道相关规范计算值的35%。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设计计算不能简单照搬公路隧道的标准或规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封闭式汽车库卫生标准及通风量的演变,发现尽管封闭式汽车库内CO允许质量浓度从100~200mg/m^3降到了30mg/m^3,但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措施中给出的排风换气次数基本未变。对文献中给出的通风量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计算得到的风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近11倍、且在引用和转引中出现众多纰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笔误外,风量计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单辆车CO排放量的取值不同,目前的取值并未反应出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不适应我国国情,导致封闭式汽车库排风量过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封闭式汽车库卫生标准及通风量的演变,发现尽管封闭式汽车库内CO允许质量浓度从100~200mg/m~3降到了30mg/m~3,但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措施中给出的排风换气次数基本未变。对文献中给出的通风量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计算得到的风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近11倍、且在引用和转引中出现众多纰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笔误外,风量计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单辆车CO排放量的取值不同,目前的取值并未反应出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不适应我国国情,导致封闭式汽车库排风量过大。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运用IVE模型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并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不同机动车车型及其排放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14年青岛市机动车气态污染物排放量CO、VOCs、NOx、SO2分别为92.7、10.1、6.6、0.1万t/a,颗粒物PM10及PM2.5分别为0.09、0.08万t/a,小型载客汽车为主要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源,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8%;大气污染物中CO、VOCs及NOx受机动车排放较为显著,贡献率分别为56.86%、48.86%和27.83%,SO2、PM10及PM2.5相对较小.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绿色交通、提高燃油品质、开发清洁能源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上海某隧道CO和NO2排放量和需风量进行了计算,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峒口集中排放废气的扩散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内稀释NO2的风量要大于CO,且峒口排放的废气中NO2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大于CO。因此在隧道通风设计中应重视NO2的影响。环境风对峒口污染物扩散影响很大,横向风会导致隧道背风侧很大范围区域内污染物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12.
国际速递     
欧洲批准欧Ⅴ欧Ⅵ标准2009年将开始实施欧洲议会12月13日通过了旨在限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欧洲5号和欧洲6号标准。根据新标准,未来欧盟国家对本地生产及进口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特别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的控制将日益严格。欧Ⅴ标准将于2009年9月1日开  相似文献   

13.
曹晓程 《建筑施工》2022,44(1):188-192
为保证隧道内施工安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天然气过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排污方案。研究建立了天然气过江隧道的三维通风模型,以施工人员呼出的CO2浓度和电焊产生的烟尘浓度为评价因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污染源的释放位置及浓度对隧道内污染物分布的影响,来评价采用隧道入口送风和隧道内部射流风机共同作用下的通风排污效率。研究发现污染源的释放量对污染物的分布影响最大,污染源的释放位置不同会对隧道内污染物浓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最不利的工况位于隧道两端。  相似文献   

14.
毗邻隧道污染物窜流会引起下游隧道的二次污染,造成通风运营成本和能耗增加。以叶麻尖隧道为工程原型,通过CF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一系列全尺寸数值计算,研究了毗邻隧道CO、烟尘污染物的窜流特性。结果表明:上游隧道出口风速和下游隧道进口风速相等时,风速大小对污染物窜流影响很小;烟尘颗粒的窜流与颗粒粒径有关,0.08μm(超细颗粒物)烟尘的窜流效应要小于粒径颗粒为0.9μm(积聚颗粒物)和5.3μm(粗颗粒物)烟尘的窜流效应,差值为10%左右,后面两者的窜流效应相差不大;变风速工况下,风速比是污染物窜流的决定因素,污染物窜流比随着风速比的增大而增大,风速比小于1.5时,增长趋势较快,接近线性增长,当风速比大于1.5时,增长趋势缓慢,而毗邻隧道污染物窜流的浓度比随着风速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非道路用发动机国Ⅲ排放技术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道路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非道路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第Ⅱ阶段限值要求的实施已经将近三年,车用发动机于2013年将执行国Ⅳ排放标准,非道路国Ⅲ排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时间已是相当紧迫,做好该类发动机国Ⅲ排放技术路线分析和应对策略是各发动机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丁江 《建筑节能》2009,37(8):23-26
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对影响地下停车场通风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对比,计算结果满足室内污染物允许标准通风量、平时通风量、消防排烟量,为地下室车库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行规范中给出的CO设计浓度对隧道长度、人员不同通行方式的考虑过于粗略,且未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CO对人体危害的机理,通过Coburn-Forster-Kane模型分析了CO浓度与人体血液中产生的COHb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公路隧道内经历时间与CO浓度限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海拔高度、通风方式以及人员不同通行方式对CO浓度限值的影响。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规范中规定的CO设计浓度在经历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将不再适用,取值过高,应进行修正。本文分别计算出COHb浓度控制为2%和1.5%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公路隧道CO设计浓度限值,并整理成表格,可在公路隧道在通风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车辆移动产生的交通风影响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开展交通风作用下公路隧道流场分布和壁面压力特性研究,可为隧道运营期通风节能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4省道溧水段华侨城长隧道工程为背景,首先基于FLUENT建立了射流风机和隧道三维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不同射流风机组合下隧道内通风情况;然后基于组分运输模型,以CO为模拟因子,分析了隧道内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当开启单、双射流风机且每组射流风机距离较近时,隧道通风效果最优,污染物扩散最有利,采用该种方式开启风机,将极大有利于隧道运营的通风节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匝道隧道中气流有分合流的现象,参考Bassett推导出的局部阻力系数理论公式,以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标准为基础框架,质量流、 能量守恒为原则,利用Matlab编写通风网络计算软件MTC,并对一个多匝道隧道火灾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MTC局部阻力系数按照Bassett理论公式在迭代中自动计算,...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能见度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中,能见度是在正常运营和火灾事故条件下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国内外缺乏有关隧道能见度方面理论研究。作者根据Beer-Lambert定律,首先澄清公路隧道内能见度与消光系数关系;然后根据M ie理论分析气体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指明大气消光系数线性计算式的依据与实际意义;结合公路隧道内的污染物排放特点,最后提出隧道内消光系数算式。该算式可用于隧道内通风量计算,分析细粒子、粗粒子以及NO2影响能见度水平,并为隧道通风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