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门窗》2019,(13)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导致人们更加的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当前人们生活在城市里面,尤其在各方面的需求都需要相关的人员引起重视。邻里中心这个概念是来自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对于社区治理以及为居民服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年来,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不断地在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了城市居民的认同,对于人们的交往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城市社区里的邻里关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从邻里问题探讨人们的需求,从而对社区级的邻里中心进行初步建设,旨在为城市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沈阳城市新一轮发展的进行,双核心城市发展模式的确定.浑南地区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将作为城市的第二中心来建设.大沈阳城市发展的新时期就此拉开序幕。作为浑南地区较早发展起来的浑南新区.是连接浑南和浑北重要地带。本文以浑南新区的空间研究为切入点.针对新时期城市发展对于浑南新区的需求和目标,在空间布局、功能体系和连通交通网络等方面提出浑南新区空间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奥斯特多克赛兰德岛简称东港,位于荷兰阿姆斯丹城市中心区与LJ河之间的交界位置,中央车站一侧,作为城市的新区,东港岛在开发和建设上旨在为传统的老城区洲入一些充满活力的灵感的功能空间,这里由一大批高吕质的现代建筑组成,大量高水准的都市功能被引入其中,为人们在阿姆斯特丹城市中心提供了一处集生活、工作、休闲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功能组织、空间形态、空间尺度和建筑密度四个层面的混合策略,水阁商贸中心的城市设计尝试创造一种多元的、人性的、生动的城市空间,从而提升现有工业区的活力,为水阁新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孔维寅 《中华民居》2012,(12):13-14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一个过渡,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在分析架空层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利用方式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张静 《住宅产业》2022,(7):45-48+102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受到多方关注,对我国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日常生活圈视角,以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及合肥地区邻里中心为例,通过对案例邻里中心的特色定位、空间组织特征及功能面积配比的对比研究,结合现状问题分析,分别从功能维度和空间维度提出邻里中心模式优化策略,为今后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苑邻里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案例为切入点,总结邻里中心项目规划设计中的经验和创新点,以期形成江北新区邻里中心发展的样板,在后续项目中进行复刻和模式化推广,加速构建江北新区邻里中心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郊区大型社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阐述国内外邻里中心的发展慨况。分别对苏滁工业园区的9个邻里中心进行调研分析,特别是对其服务规模、服务半径、综合业态以及邻里交往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其对我国当代城市郊区大型社区建设的原则:选址的郊区性原则、服务规模及半径的合理性原则、功能业态的丰富性和特色性原则、交往空间的人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颖  王新哲  张震宇 《华中建筑》2007,25(6):103-106,109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建校园不仅仅是提供教学科研、培育人才等功能的物质空间,更被作为城市开发的先导要素来推动城市新区的联动发展.该文以位于滨州市城市新区的滨州学院的规划设计为例,陈述在外部因素(校园作为城市触媒)和内在需求(校园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校园空间从功能布局到空间形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冯靖茹  单超 《华中建筑》2023,(7):106-111
江苏省苏州市松陵街道是苏州市吴江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大运河江南段从这里穿行,孕育了名动天下的吴文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城市空间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生活的需求,历史街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间和功能割裂。该文基于城市历史景观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理论,对场地环境及其周边建筑现状进行了详尽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从建筑选址、业态分布、功能分区和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流川·炊烟”这一意象衍生的邻里中心设计,完成对历史城区空间修复设计设想及可供操作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FAR)是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核心指标,可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测度指标,其空间特征分析对城市相关因素影响机理研究、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以居住区FAR为研究对象,难以全面分析整个城市建筑,本研究将高德地图的建筑矢量数据与测绘数据结合计算FAR,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在不同尺度上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空间总体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筑主要功能为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仍有提升空间;街道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单中心结构;地块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多中心结构;利用圈层结构模型计算各地类圈层FAR,不同地类表现出不同规律,城市扩张态势明显,而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不足;利用核密度法根据地块FAR识别出沈阳城市中心13个,当前的多中心结构尚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新区居住区建设中存在的破坏原生态及城市公共空间失落的问题,通过对城市、居住区、建筑三者关系的系统认识,提出将边缘效应和中心效应作为城市新区居住区设计中应予重视和体现的特征,并结合实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建筑创作》2006,(12):46-51
唐山机场新区行政中心位于唐山市机场新区中部,规划面积约13.2ha,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建筑形态、开放空间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方案从提升行政中心效率、发挥土地集约效益,满足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便于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总体布局上保留了城市南北向公共中轴线,建筑群体采用中轴对称形式,形成绿色行政中心广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功能建筑及高层建筑也在迅速地发展。但城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却随之日益紧张,现有的土地资源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许多新建工程除了向地上高层建筑寻求发展空间外,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希望通过开发地下空间来解决地面上日益紧张的停车及对空间需求的问题。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需要有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支持,为保证在复杂的地下进行深基坑施工,基坑支护施工为其提供安全的施工保障。论文结合东太湖大厦项目阐述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柯 《建筑与文化》2021,(10):40-41
文章首先从城市设计角度,建立"城市、园区、校园、空间、建筑"的层次关系,构建职教园区规划设计的结构模型;其次,以辽源职教园区为例,从整体定位、需求特征、空间组织要素对城市新区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设计展开分析,思考适合当代职教园区的布局特点;最后文章分析职业教育功能需求和实际教学实训使用特点,提出职教园区功能的异化布局、弹性设计,以期为实现职业教育园区学生使用的可达性和舒适度提供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茜 《山西建筑》2011,37(28):9-10
从社会维度这一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设计理论,重点对人对邻里空间的需求、邻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邻里空间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指出维系邻里居民交流与情感的相接,是满足居住于高层住宅的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不同时期"邻里中心"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基于对两江新区花朝街道邻里中心研究的思考,结合行政管理体制与公共管理服务功能,探索提出新型"邻里中心"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解本娟  朱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2-104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旧居住区的建筑.使用人群及中心邻里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从邻里的空间、绿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寻求适宜的旧居住区户外邻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由C.F.M?ller设计的斯德哥尔摩V?rtaterminalen港口大楼正式开放并投入使用,该建筑突破了基础设施功能上的限制,兼具码头与城市公园双重功能,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生活的新去处。这座港口大楼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将城市与港口这两片截然不同的区域连接起来,为新区开发奠定基础。大楼的主体功能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在同一高度上,使得进入建筑更为便捷。建筑的屋顶上,楼梯、坡道高低起伏,布满植物,并点缀着座椅与活动区,使建筑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各种可持续性的考量将为建筑在全  相似文献   

20.
从空间尺度分析的角度入手,追溯我国住区公共设施规划演变,并审视邻里中心模式的内涵:邻里中心是邻里交往、公共生活的中心,而非单纯的公共设施集中布局的用地,其规划不仅仅要关注公共设施功能配置,也要加强对规模尺度及空间布局的重视。以珠海市邻里中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为例,提出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和建议:体系上,简化分级,以在邻里住区单元强化生活中心为主,构建层级体系为辅;尺度上,以400~500m半径的步行尺度而非设施尺度构建邻里住区单元;功能上,形成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并重的功能组成;空间上,以组织公共生活为原则构建公共设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