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课程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归根到底必须归于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新形势下,要通过应用型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培养目标。汽车构造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要求为指导,提出了汽车构造专业课程的应用型转型方案内容。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介绍了汽车构造课程的应用改革与实践,其课程教学改革应突出办学特色,聚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交叉知识的整合,强化本地化的实践应用以及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高素质汽车产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机械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新工科发展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本文结合通信专业学生的一次课程设计的指导经历,深入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通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课程考试及新型教学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优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制造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自动化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把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生存构建一种必需的一种技术支持。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分必要。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究,通过改变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改革教育,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金课”建设过程中,分析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设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对应用型本科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进行混合式金课建设教学改革,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全力打造混合式金课,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转型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面对高校转型背景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面临着巨大挑战。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经过一系列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从课程群如何建构,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应用实践小学期。采用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和分享式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综合素质,突显专业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和应用型本科对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下,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这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案例,丰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从产学研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现代机械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培养学生利用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工程制图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工程制图课程作为理工类典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度不高,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工程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优化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学生虚拟仪器的应用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学科思维方法,培养适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针对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特点,开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在调研相关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整合典型任务,分析设计教学情境,对原有学科化的课程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并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制图》不仅是机械等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学生未来从事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要培养学生"乐学制图","准确读图",空间想象及其形体构思的能力。信息学院的目标在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面对初学《机械制图》的学生,拟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群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线,分析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相互关联关系,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整合分散的实践模块,促使应用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获得应用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达到我校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供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院校里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要求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国内《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高职机械类专业是培养在企业一线从事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液压传动方面相关实践技能培养也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液压气压传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人才发展的需要,实现培养新人才的目标,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根据新工科发展的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楼冯梁 《机电信息》2011,(21):221-221,223
通过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结合当今社会对现代工程应用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现状,分析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曹霞  谢阳 《机电技术》2016,(4):108-110
应用型高等学校“卓越计划”的顺利实现,开展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校企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与常州宝菱重工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色,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面、深层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的教学创新模式和实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型专业培养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问题做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塑料模设计课程为例,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工科专业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法,将现代化的模具设计制造新新技术与传统理论知识交叉融合,理实一体,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出具有一定视野、综合素质高的新工科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缩短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与现代化行业需求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