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度假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束晨阳 《中国园林》1996,12(3):23-24
旅游度假区规划的思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束晨阳1992年国家旅游局宣布建立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拟议1996年为“度假休闲游年”,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度假区建设高潮,成为当前规划工作中的热点之一。近二年来,笔者有机会参加了一些旅游度假...  相似文献   

2.
以介绍旅游度假概念为先导,以大田县桃源镇桃源里旅游度假区为例,剖析建设旅游度假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规划定位、规划策略、规划内容等多方面,探索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方法,以期为国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自然旅游资源与风景环境 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国家旅游度假区,其建立条件为:“应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建设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我国现已有十二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各地尚有不少在规划开发的省、市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均依托于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具有吸引力的风景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方人文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南  应俊 《华中建筑》2009,27(9):49-54
该文阐述了旅游及度假旅游产生的背景,并提出研究基于地方人文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度假区设计原则与手法的重要性,从用地规划、道路规划、设施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此类旅游度假区的设计手法,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产城景融合发展为导向,重庆尝试开展乡村地区的相关规划探索。一是进行了全域的"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分类,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工作重点地域;二是尝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规划建设之中,重点发挥交通对产、城、景三要素融合的促进作用。基于现有探索,后续需要在区县和镇乡两级进一步做好实施性的规划工作,并针对乡村地区重要资源地,积极引入直达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以进一步加快产城景要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转型发展时期开发区“产城融合”提出的背景,并解读了“产城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本导向、功能融合、结构匹配.认为“产城融合”是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才能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结合规划实践,提出认清地区发展阶段、寻求区域合作发展、优化结构完善设施、培育中心提升活力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威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09,25(8):42-46
湖泊型旅游度假区是中国度假区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占有较大的比重.处于旅游转型期的湖泊型旅游度假区面临快速发展阶段,其规划对于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尤为重要.以"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研究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从项目定位、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开发容量、开发模式、土地出让等方面提出了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议,为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家玉 《城市建筑》2023,(13):117-120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为了避免开发区与城市脱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片区为例,分析其产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凤凰片区实施“产城融合”提出五大发展策略: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优化总体布局,打造立体化配置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此为开发区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方案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福州市琅岐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案例具体分析,提出结合环境、生态创新的创新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理念。本文旨在为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供操作的、自然景观格局协调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南是我国惟一的热带岛屿.这里四周环海,森林覆盖、空气清新,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形成了世界上同纬度中极为珍贵的热带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空气、阳光、海水、沙滩、绿色5大度假旅游要素,为岛内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独立的海岛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形地貌,河短流急的地表径流特征,相对匮乏的地下水资源,迅速增长的人口、迅猛发展的经济及城市化建设,带来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的情况已开始突显,仅靠市政管网供给度假区内用水难以满足需求,旅游度假区的给排水规划成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魏宁 《四川建材》2020,(5):26-27,33
基于“产城融合”概念及其内涵认识,分析“产”与“城”互利共生的可行性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及思路。力图通过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对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产业区统筹管理控制、城市配套完善发挥参谋作用,并为工业区今后面临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双休日作息制度的推行,市民出行旅游已成为社会时尚。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对于改善上海目前旅游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也是完善上海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既可为国内外来沪的经济、科技界人士提供最佳的疗养、度假、娱乐场所,也可根据需要,为他们提供业务洽谈、学术交流和各种会议服务。 1 总体规划概述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6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是本次核心区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的结构设想是由“绿心”形成“绿轴”,带动“一区”“三镇”及以“三镇”为依托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兴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也更加受到地方政府和人们的重视。本文以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时代下提出的发展方向,以江苏长江口旅游度假区为例,详细阐述了新兴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应如何贴近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4.
“产城融合”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四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了“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北流市工业园区为例,综合分析其在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建设的现状,判断其适应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北流市工业园区提出其发展模式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1旅游度假区之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旅游行业涉及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以及旅游辅助服务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链。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给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旅游度假区作为国际上旅游度假的主要设施聚集区,应以品质提升为关键,以更高质量、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在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首先从产业布局影响要素、产业与城市关系、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等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指出“重产轻城”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以“产城互促”为指导思想,提出产业布局规划在产业对象重组、产业空间指向、产城融合关系、规划协同等方面的方法转型;最后以深圳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17.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基本战略。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指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进一步提出转型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九大规划策略,即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并结合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龙志勇 《规划师》2006,22(Z1):36-38
广州市番禺区大夫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进行宏观分析,确立发展战略;提炼地区特质,旅游选题不断创新;选择分区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增加旅游产品,调节淡旺季失衡;依山就势,集水为湖,保护城市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类与蝴蝶的行为比较,提出了蝴蝶型旅游度假概念;通过蝴蝶型与候鸟型旅游度假之典型案例对比,归结出蝴蝶型旅游度假之空间"311"、市场"41N"、产品"4X1"的特征;叠合上述特征,界定了蝴蝶型旅游度假的内涵并推衍出其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度假房地产等相关概念属性。结合利川市苏马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发展背景与规划设计阐述,从旅游市场定位、人口规模预测、服务设施配套、山系绿道网络系统4方面解析了其具有蝴蝶型旅游度假特色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