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火车站作为衔接多种交通方式、承担重要换乘作用的交通场站,日益成为推进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的城市重要节点。目前常见火车站区位分主城区和非主城区两类,研究不同区位条件下火车站周边用地布局情况有利于挖掘交通与城市的相互关系,为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以支撑区域格局优化和北京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从三个方面提出北京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思路,即:①调整区域运输格局,推动“以北京为单核”向“京津石三枢纽、多节点”转变,相应优化调整北京枢纽功能;②主动谋划以轨道为主体,建立以北京为中心“圈-轴”式的空间与交通组织,提出多层次轨道系统布局思路;③构建与城市发展方向及区域衔接方向相匹配、与城市功能组织耦合布局的北京枢纽体系.基于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应区域新型网络结构的大北京空间结构优化建议,重点构筑CBD、中关村、金融街、丰台站-丽泽、大红门-南苑、通州副中心(通州站)等6大面向区域的功能辐射枢纽,形成通州新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等3大区域联系轴线上功能集聚枢纽(群).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纽约、伦敦等主要全球城市2030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和主要举措,并与上海市进行比较,发现其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有如下启示:①必须重视城市整体环境营造和产业融合、联动、复合、集成发展,积极发展“城市机能活用”型、“社会问题解决”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型、“以人为本”型产业,注重产业发展与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把人口、就业预测作为未来产业政策制定依据和目标;②应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变低碳发展挑战为机遇;③注重区域间的“网络联系”和联动发展,依托城市资源和巨大的腹地,建设网络城市,带动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④建设紧凑型城市,使主城区和郊区新城都成为生活、就业、交通结合良好的紧凑型城区,通过设施功能复合化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效率,在保持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场所不减少的情况下,为产业发展创造空间;⑤重视棕地(Brown Fields)开发,在市中心给商业活动和高素质职位保留优质空间并对社交、文化及娱乐设施提供支持,以培育、吸引及留住全球人才.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与发展道路的原因,我国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工业与服务业分离、产业与城市分离、园区与主城分离等多个层面上"二元分离"的问题。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挑战。以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服务业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在论证服务业是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产业新城的必经之路的基础上,通过对柳州市柳东新区服务业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深化与城市主城区功能分异;以"集聚化"、"融合化"发展策略为引领,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探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新城发展模式侧重"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系统化发展理念,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加速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载体。产业新城理念由产业园区发展而来,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手段,其选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长期系统工程,合理布局成为产业新城重点关注内容。交通破局,区位发展优势凸显对于产业新城来说,区位的选择和  相似文献   

6.
霍海鹰  李宇杰 《山西建筑》2014,(35):247-249
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型资源型城镇的方法,并以邯郸为例,分析了产业新城模式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空间急剧拓展的阶段,各级城市的新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本文以区域发展背景为视角,以保定北部新城的发展为实例,旨在探讨个体城市应对区域发展背景,在新城扩展过程中的发展战略、产业选择、空间结构、功能组织、交通组织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希望以此对新城的建设发展进行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04,(9)
“半小时主城”交通规划以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为主要研究区域,总面积700 km2,规划人口规模为360万。该规划于2001年12月批准实施。规划目标由主城区各组团中心及重要节点进入外环高速公路实现半小时内通达,由主城区各组团中心及重要节点到达人民广场实现半小时内通达。创新与实效(1)为适应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重庆交通发展史上第一次对城市交通进行有明确目标的规划。(2)为保证实现各组团中心之间的交通时空目标,规划应对组团所有干道进行全面深入的详细调查。(3)为准确预测道路交通流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交通预测方法,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  相似文献   

9.
陈光明 《山西建筑》2009,35(28):37-38
指出云龙新城是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平台和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分析了国外新城发展的趋势,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城发展的实例,并提出了在启动时机、分期建设、新城规模、交通组织、开发主体及政策手段方面对云龙新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49-5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天津市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构建"交通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下区际产业对接适应性框架,深入剖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天津市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影响,甄别天津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空间布局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从发挥博弈先动优势、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构筑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布局等方面提出产业对接优化路径,为天津市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发展基本特征 “城市外边缘区”的地缘属性 江夏区西北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北与洪山区接壤,东北接鄂州市,南邻咸宁市,西南与嘉鱼县交界,东南毗邻大冶市。东西宽54.17公里,南北长63.2公里,全区版图面积2008.98平方公里。大部分镇交通便捷。从人流、产业联系与建筑密度等指标看,除行政中心纸坊与处于武汉主城新兴工业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联系紧密,其他地区均属于大城市的外边缘区。 非稳态的“区——城”边界 城市化进程受武汉都市空间扩展和自身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和扰动。主城区蚕食近域郊区的人口、城镇与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窦建奇  王扬  刘锐 《华中建筑》2009,27(6):146-148
烟台东和新城产业园规划设计投标方案中,结合烟台特有的山水结构、市场发展模式,以及东和新城独特的区位特色,我们提出构建具有活力、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与路网模式的一体化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首先从交通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匹配、交通路网模式对城市空间引导作用两方面,对长沙城市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然后对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沙城市空间独特特征,分别对其主城核心区、主城区、新城组团、都市区提出了与其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交通路网模式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如何从其城市空间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与之相协调的交通路网模式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连云新城发展转型战略研究的具体案例,剖析新时代中小城市新城发展转型面临的新背景与新要求,攻坚如何更有效地集聚人气、引导新城进入市场主导的良性发展建设模式这一难点,从思路转型、研究重点、落点聚焦三个层面,提出中小城市新城发展应树立"协同思维"与服务国家战略的"营城模式";应着力研究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方式,重点聚焦功能、特色和交通三个方面;应围绕区域聚能、功能聚人两大战略,针对政府和市场分别制定务实行动策略,构建中小城市新城发展转型战略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大片农村景观迅速演变为城市景观。但在“均衡发展”模式引导下,上海郊区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出现“大城市,小郊区”的状况。笔者提出,欲加快郊区城市化速度与提高城市化质量,必须实现由“均衡发展”到“重点建设”的转变,并提出新城建设、中心镇建设与中心村建设三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艺尚小镇于2015年6月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是杭州市唯一发展时尚产业的特色小镇。小镇位于杭州主城区东北角——临平新城核心区块,东连桐乡、海宁,北接德清,南与杭州主城、下沙副城相连,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位置,沪杭、环太湖、杭宁等发展轴的交汇点。总体规划约3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区域约1.2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3年计划投资50亿元。小镇以区域特色产业时尚服装产业为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的动因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人口结构,从而决定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随着上海产业能级提升,郊区新城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但由于长期的“产城分离”,新城产业提升仍受制于园区的环境品质与配套服务设施.现以青浦产业园区为例,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建构整体的园区空间结构,区分出结构性廊道、重点地区以及产业片区.结构性廊道、重点地区是园区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些地区应基于企业发展状况,确定近期可建设、可改造的地块;根据改造难度的不同,先期启动适宜改造的地块,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预控地区内的其他需要改造的地块,后期待条件成熟逐步实施提升改造.产业片区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产业能级提升策略,带动园区产业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大城市建设重心都已经从城区建设转向郊区新城建设。在郊区新城建设过程中,应该提高郊区新城规划与建设水平,加快住宅建设,提升城镇生活环境整体水平,吸引中心城及农村人口落户城郊。在增强郊区人口集聚能力方面,不断提升郊区新城的居住质量、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9.
库尔勒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呈现出阶段性发展,表现为点状积聚、飞地扩散、填充拓展、郊区新城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适应孔雀河水系发展的组团格局。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空间紧凑度、分形维数等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及形态进行了梳理分析。结论表明其发展受其绿洲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经济及社会发展和政策引导及项目驱动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库尔勒城市发展之本,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是决定性因素;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是库尔勒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推动以及城市建设等因素则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必须整合现有优势和资源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弛 《城市住宅》2021,28(8):106-110
合理的商业设施规划可促进区域经济提升,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同时聚集人气带动区域发展.结合浑南区主城现状问题及商业设施定位,以确定合理的商业设施规划指标和构建三级商业设施体系策略为切入点,确定浑南区主城商业总量和商业结构,对"市、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商业设施进行布局规划,通过对商业设施进行引导共建和监督管理,最终完善商业设施规划配置标准体系,实现浑南主城区与浑北主城区整体发展,并通过自贸区和高铁站交通枢纽等联动作用,带动沈阳市整体发展,并辐射沈阳经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