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重大工程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济南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济南泉水成因、断流及复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尚在论证的市区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区评价了重大工程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明湖路以南、顺河路以东,经十路以北、历山路以西的区域施工轨道交通线路,对济南泉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挤占岩溶水径流通道、工程突水产生新的排泄点减少泉流量或工程降水排水降低岩溶水水位,影响泉水出流等。  相似文献   

2.
上海盛大国际金融中心深基坑开挖深度达27.05m,周边邻近多条地铁区间隧道,其中地铁4号线区间隧道距离地墙仅为6m;同时该区域地下第一、二、三承压水层相互连通,承压水水位高,水头压力大。为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针对降承压水施工,通过现场抽水试验、三维数值模型计算验证进行方案设计,细化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在降水运行过程中做好严格监控与动态调整,最终在保证基坑土方开挖与大底板安全施工的同时也保证了周边环境安全,特别是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21,(21):96-97
一、工程概况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是泉城首条地铁线路,肩负泉域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地铁建设技术探索的重要使命.沿线串联创新谷、大学城、济南西站等重点区域,线路全长26.1km,其中高架段16.2km,过渡段0.2km,地下段9.7km;全线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4座,车辆综合基地1处,控制中心1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成都市在高富水砂卵石层中施工引起的地面迟滞沉降等城市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成都市砂卵石分布规律,笔者依托已有的成都地铁1、2、3、4、7号线等大量的勘察及区域地质资料,借助Surfer及GOCAD软件,首次建立了成都市中心城区砂卵石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模型的准确度及精度经过了探井等实测资料的验证,成都中心城区砂卵石层整体厚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稍密卵石土层变化平缓,中密卵石土层由北向南沿河流走向变薄特征明显,密实卵石土层底界与基岩接触面深度自西向东逐渐变浅,中心城区卵石土的总体积超过1.757 6×108 m3。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特性影响,滨海高水位区地铁异形深基坑施工一直是不可逾越的复杂工程。针对厦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了基本力学特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厦门地铁1号线吕厝站基坑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该T型换乘站的三维地质模型,考虑基坑高水位条件下开挖时岩土地层的水-力耦合效应,对比分析土体不同开挖顺序对应工况下支护结构的力学性状,重点研究地连墙水平位移变化、钢支撑轴力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规律,由此得到高水位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地层中地铁异形基坑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经济文化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史城区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济南文物古迹类别齐全且成系统,尤以"泉水"文化最为突出。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保护基金的不足,基础配套设施的匮乏和法律保护的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现如今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刻不容缓。[1]文章以济南最具"泉水"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曲水亭—芙蓉街为例,分析济南历史城区在保护与发展等问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铁11号线徐家汇站深基坑降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承压水是基坑工程施工主要风险源之一,基坑降水是地铁站建设经常采取的措施。承压水降水设计应综合考虑水位降深要求、承压含水层厚度、降水井深度、止水帷幕深度等因素,通常采用数值模拟方式进行计算分析。本文以上海地铁11号线徐家汇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铁站围护结构设计深度和基坑开挖深度,建立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学模型,通过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结合场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Visual Modflow有限差分法对基坑降水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地下水位实际监测数据十分吻合,为地铁工程深基坑降水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潜水和承压水是地铁软土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为研究潜水水位变化和承压水水压变化对区间隧道施工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选用修正剑桥模型,对不同潜水水位和承压水头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地表沉降、衬砌内力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地下水中时:(1)潜水条件下,考虑渗流时地表最大沉降量比不考虑渗流时增大约50%;盾构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与潜水水位呈线性关系;(2)承压水条件下,考虑渗流时地表最大沉降量比不考虑渗流时增大约10%,盾构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与承压水头不成线性关系,随着承压水头的增大,地表最大沉降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大;(3)潜水水位从-6.8 m变化到-2.8 m及承压水头从8 m变化到12 m的过程中,隧道衬砌管片弯矩和轴力随着潜水水位的升高或承压水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草房站—物资学院站区间左线雨水泵房最大埋深27.3 m,低于承压水水位12.8 m,且位于中粗砂和粉细砂层中,极易造成涌水涌砂。在周边降水条件受到限制且降水效果不理想,帷幕堵水措施也不能满足开挖要求的情况下,首次在北京地铁施工中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根据该泵房为悬臂外挂式的结构特点,该工程共设置了75个冻结孔,通过优化冻结孔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泵房后方冻结壁交圈,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叶向前 《工程勘察》2014,(6):50-54,66
在深大基坑的开挖深度确定时,承压水水位的高低决定了承压水突涌风险的大小。研究承压水水位动态和趋势成为重要的课题。基于历史区域观测资料,结合近年来钱江新城区工程的不同观测频率的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并预测变化趋势。区内目前年平均水位介于-2~-3m,年水位波动约3m,4月份和6月份为高水位期,8月底~9月初是最低水位期。同一场地一定距离的不同点水位呈现“普遍不等,偶然相等”的现象。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承压水水位将呈现稳中渐升的趋势。在无长期水位观测成果时,设计可以根据勘察所得水位,并按本文水位波动规律大致推测出基坑开挖期间的最危险水位,以确保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济南西部的洪冲积地层中,承压含水层以下相对隔水层中存在较多透水夹层,深基坑止水帷幕底部难以保证均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在基坑内进行降排水时,会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济南保泉节水精神,对济南地铁R1线演马庄西站基坑工程进行了回灌试验,针对不同地层分别进行回灌试验,获得了不同回灌压力下回灌量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曲线,经过分析发现,回灌量与回灌局部压力段存线性关系,整体是非线性关系,且地下水位与回灌压力存在一个上升拐点。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承压砂层进行人工地下水回灌,对控制止水帷幕外侧周边承压水位的降低具有一定效果,并对济南泉域内相似地层的地下水控制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了沿线承压水的类型、特征、赋存条件及与其它地下水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地铁工程性质及施工工艺分析评价了地下承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目概况及指标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试点区域东部居中的位置。千佛山景区是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占地169公顷。作为济南市区内典型的山体类型绿地,该项目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千佛山景区位于水源涵养示范区(Ⅱ)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85%。1、地质地貌景区地处济南单斜构造的北部,大气降水渗漏地下岩层顺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并受千佛山断裂的影响,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济南四大泉群,同时千佛山断裂的地质构  相似文献   

14.
沈守鸿 《福建建筑》2023,(11):80-83
某深基坑位于福州城区且临近地铁及旧有建筑,在土方开挖前,进行了基坑降水试验。通过降水试验,检验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及降水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中,坑外的承压水水位变化较小,止水帷幕的隔水效果良好;获取的试验数据为优化基坑降水方案、基坑开挖降水井及回灌井的启用条件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可对类似岩土工程条件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政技术》2017,(5):89-92
武汉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右线盾构在深覆土(隧道顶部覆土约22m)条件下、在富含承压水的粉细砂地层中始发,盾构始发风险极大。介绍了钢套筒始发辅助措施结合垂直冻结加固的盾构始发技术。该技术在武汉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始发中的成功应用,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港田路站基坑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情况和周边环境,重点分析说明了生产性抽水试验对降水运行施工、基坑安全评价和止水帷幕效果的重要指导意义。该工程生产性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基坑临界挖深14.40 m, 3口井以单井流量15.0 m~3/h抽水时,水位能控制在安全所需,最终水位控制在9.56 m~12.57 m,满足抗突涌计算所需;降水井深度超过围护体深度。抽水试验期间坑内外水位差明显,该区域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对(7)_2层承压水有明显的绕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常州地铁2号线青枫公园站标准段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承压水作用下的基坑开挖计算模型,计算承压水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比分析布置降压井和增加地连墙深度两种措施的作用效果。对基坑及环境变形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地连墙深度远不如布置降压井的措施有效,针对常州城区有Ⅰ-2承压水分布的区域,建议采取按需降压措施,预防基坑突涌,控制环境变形,建议承压水水头降至12 m。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6,(5):80-82
通过分析北京轨道交通M6线通州核心区通运门站设计中的创新点,展现了该站不同于常规地铁车站的设计理念和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实际工程中可获得的地质资料有限,而地层关系复杂,传统的地质建模方法进行区域地质体建模精度可能不足,无法满足工程需求;而潜势场理论通过集成地层界面接触数据和方向数据,并利用协克里金方法进行梯度场插值,使得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更符合实际地层结构。本文基于潜势场理论,以南京地铁5号线某区间工程钻孔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模型尺寸分析、地层合并及土层接触关系分析等步骤,建立了精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地铁穿越的关键土层③-1b1-2层压缩模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属性建模进行了精细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潜势场理论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建模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关键土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精细化分析有利于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0.
《市政技术》2019,(6):139-142
结合武汉地铁11号线未来三路站岩溶专项勘察、设计项目,进行分析研究。该站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特点为岩溶属强发育,大部分溶洞位于岩面以下15 m范围内,岩溶水丰富;区域地质结合场区地质推断岩溶水来源、排泄方向及路径,综合判定未来三路站的实施不会完全阻断岩溶水的排泄通道,为岩溶处理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外截内排"岩溶处理方案及具体措施,解决了岩溶富水带修建明挖地铁车站所面临的高承压水问题,可为类似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