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机技术》2014,(1Z):166-166
风机制造企业、风机用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由沈阳鼓风机研究所、《风机技术》杂志社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成功举办的首届2013年中国风机学术会议,开创了我国风机行业学术交流的先河,汇集了风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用户等众多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就国内风机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对推动我国风机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一次风机调试期间发生多次喘振,造成了风机叶片角度偏移。针对风机喘振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风机选型与制粉系统阻力不匹配,风量小风压高是造成喘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风机出口和入口之间加装再循环管,增大系统通风量,并对运行策略进行了改进。一次风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风机未发生喘振。  相似文献   

3.
郑淑芳  邓寿禄 《通用机械》2012,(10):104-106
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风机的能量平衡分析模型和(火用)平衡分析模型,对风机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分析了风机各环节的能源利用状况.结合风机热力学分析的现场应用和实例计算,给出了提高风机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的途径.结论表明,减少风机的机械损失、容积损失和漏流损失能够有效提高风机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理论结合实际,对风机进行的热力学分析,对风机今后的节能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更为合理的采棉机风机蜗壳宽度,分别建立了5种不同蜗壳宽度的风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蜗壳宽度变化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改良后的风机和原风机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蜗壳宽度增加,风机性能降低。当蜗壳宽度减小10 mm时,风机全压和吸口负压明显增大,风机性能得到提高;但当蜗壳宽度进一步减小20 mm时,风机性能又明显下降。改良后的风机较原风机流场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高效风机的结构形式,对影响风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效风机的设计原则。并设计出风机的主要部件叶轮、蜗壳和集流器,在此基础上,基于CFD理论与标准的湍流模型,运用流体计算软件CFX,在不同工况下该风机叶轮蜗壳耦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流场细节、风机全压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出的风机效率高、气体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6.
海上风机的安装是以起重船为支撑浮在海上进行作业的,使得海上风机的安装将会受到船体摇荡的影响而产生摆动,因而有可能在安装过程中造成风机的损坏。所以必须对海上风机在安装过程中起重船和风机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了12自由度的船体-风机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船体在海面上的纵荡、横荡、升沉、横摇、纵摇和首摇6个自由度以及风机的面内、面外摆角和风机的横摇、纵摇和首摇5个自由度以及吊索的弹性变形。然后对起重船和风机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吊索的释放速度、海浪频率以及海浪浪高对风机的摇摆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海上风机安装增压除湿系统的必要性,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简述了海上风机机舱的密封结构,分析了风机增压除湿系统的原理,以及对海上风机防腐增加日常检查的必要性,为海上风机防腐除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媛 《通用机械》2009,(2):62-63,66
介绍了钢铁厂煤气风机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煤气风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提出了煤气风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富士变频器对炭黑生产线尾气加压风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应用实例,对风机的变频调速控制节能原理、变频技术改造过程、风机节能和运行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风机变频调速技术不但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风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而且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在扭曲叶片下的三维内部流场,数值比较了不同扭曲角对贯流风机出风口体积流率的影响,从而得到贯流风机叶轮在一定转速下,叶片扭曲角取60°时,风机出风口风量最大,性能最优.通过自建的贯流风机性能参数检测台,实验测试了扭曲叶片贯流风机出风口平均风速和直叶片贯流风机出风口平均风速大小,并且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为贯流风机叶片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测试风机生能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本系统实现了风机性能参数的自动测试和计算,并可以对风机运行过程进行实时报警和远程通信。建立了风机性能测试数据库系统,以有效管理所有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和轴系的振动特性,研制了由柴油机、电动机和液压泵共轴连接组成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实验台.设计了由工控机、PCI总线控制卡和组态软件组成的实验台测控系统,分析测控系统输入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数量与类型,确定测控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原则和开发过程.通过在柴油机输出轴的端面布置3个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柴油机工作时曲轴的振动特性,对不同负载功率下柴油机曲轴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柴油机曲轴的振动能量集中在径向,轴向的振动能量可忽略不计;设计的测控系统能实现混合动力系统轴系振动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轮边电驱动系统试验台,以LabVIEW为平台,设计了用于轮边电驱动系统传动效率试验台的测控系统。系统通过CAN总线通讯,实现试验台实时动态数据发送、监测、存储以及电机驱动器的控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很好地实现设定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接口技术可以提高测试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介绍了一种多接口的测控系统设计方法。以CPCI工控机和标准仪器为硬件平台,通过Visual C++和BCGSoft 10.1编写的程序,可对数字万用表的电压、示波器的波形及其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参数进行测量。通过Visual C++编写的界面程序可以直接显示、打印、存储测量结果,可供以后查询。通过软件进行校验仪器节省人力,减少了误差,提高了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多记录仅的地面远程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在飞行器实发射和地面模拟发射试验中,能够针对150 m外的飞行器内3个不同的记录仪的存储数据内容和工作状况进行实时切换监测.测试完成后通过远程读取记录仪中数据能完整准确地获取试验过程中飞行器的各种控制、状态与环境参数数据.该系统目前成功应用于某型号地面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用固外自动馏程测定仪及计算机软件实现石油产品馏程测定的自动化。开发出适合我公司不同性质油品的23种测定模型,完全满足分析方法规定的测定条件要求。并通过组态,测定系统与LIMS建立了通信连接,实现测定数据自动传输给LIMS。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石油产品馏程测定由过去的人工手动控制操作转变为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操作,真正消除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实现了分析误差的最小化,同时软件自动备份分析数据,这也保证了测定结果的不可更改。在给生产操作提供真正可靠的指导性数据,达到优化操作、提高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复杂系统可靠度置信区间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复杂系统可靠性试验非常少甚至没有做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单元信息进行可靠性综合的方法。该方法不需假设系统或单元产品的寿命服从某一分布,减少了因寿命分布选择不当所造成的可靠性和方差的误差。在获得单元可靠性的均值和方差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可以分解为单一的串联或并联关系,通过逐步综合获得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均值和方差估计值。利用系统信息熵原理,将部件的试验数据折合为系统的试验数据,获得系统的子样数。由此提出了小子样下的系统可靠性置信区间估计新方法,该方法只假设系统可靠性估计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新方法使用限制少,计算简单,适用于系统数据较少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缪鹏程  胡娟 《机械工程师》2013,(12):130-132
为解决传统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性能试验系统存在的功能单一、准确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系统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及相关设备,设计汽车空调压缩机用电磁离合器耐久性自动试验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说明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在不同转速、不同转矩、不同离舍频率下测试电磁离合器的耐久性,对试验过程中的电磁离合器相关参数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说明,系统工作稳定、运行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剑鹰  陈晓  高升 《光学仪器》2018,40(3):22-27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摄像头是该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为了在前视摄像头开发期间更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模拟路试过程中的危险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CarMaker和VeriStand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应用所搭建的台架进行了大量摄像头的硬件在环功能测试,台架测试结果与实车测试结果一致,在车道偏离预警和前方碰撞预警典型工况下均能及时产生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复杂系统可靠性试验非常少甚至没有做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单元信息进行可靠性综合的方法。该方法不需假设系统或单元产品的寿命服从某一分布,减少了因寿命分布选择不当所造成的可靠性和方差的误差。在获得单元可靠性的均值和方差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可以分解为单一的串联或并联关系,通过逐步综合获得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均值和方差估计值。利用系统信息熵原理,将部件的试验数据折合为系统的试验数据,获得系统的子样数。由此提出了小子样下的系统可靠性置信区间估计新方法,该方法只假设系统可靠性估计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新方法使用限制少,计算简单,适用于系统数据较少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