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古生界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气层系,天然气的聚集受相带的控制,其主产层均为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的综合分析,将区内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分析表明,研究区两类三角洲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测井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下部盒8、盒9段气层组,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早二叠世山西组山2段气层组,以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勘探实践表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于研究区天然气的富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山2段气层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相的寻找,同时兼顾盒8、盒9段气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辽河东部凹陷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查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和分布规律,以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分析、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为基础,对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具备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范围和层位,识别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亚相及微相.研究认为,东部凹陷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耦合性,河流入口常位于构造传递带内,断层带常为沉积(亚)相分界,构造坡折带为碎屑沉积物有利堆积场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3.
高桥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重要产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类型复杂多变,成为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相标志分析基础上,对高桥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定量计算了河道带展布规模。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大致以天赐湾-青阳岔一线为界,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道带展布宽度为750~2 000 m。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在戴南组一段和三垛组一段共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岩相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研究认为戴南组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垛组一段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其中下亚段为辫状河,上亚段为曲流河。戴南组一段沉积期,曲塘次凹北部断阶带以及曲塘次凹南-东斜坡带、海北次凹南-西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格架。三垛组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辫状河河道和洪泛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内心滩砂体发育;上亚段沉积期演变为曲流河河道、堤岸和泛滥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凸岸一侧发育边滩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砂体物性较好,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通过对须家河组各主要沉积相发育特征的深入分析,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川西地区自龙门山前缘向东至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纵向上须家河组经历了3次大的湖平面升降旋回,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川西须家河组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6.
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综合运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对苏丹Melut盆地Palogue地区的Galhak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alhak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工区北部构造带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较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形成多套砂泥互层,侧向封堵性较好,是寻找构造-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东南断陷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构成了塔里木东南断陷区侏罗系最主要的粗粒碎屑沉积体系,它们以短轴方向搬运-沉积为主。盆地不对称双断导致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偏向于主断裂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发育于断陷盆地的陡坡,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缓坡一侧发育。侏罗系含油砂岩的主力油源属于浅海相成油母质,来自下伏古生界。辫状河河道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油气地球物理》2013,(3):27-32
在详细观察描述岩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划分了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而开展了单井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阿克库勒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相和多个微相。研究认为,阿1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阿3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内扇与浅湖沉积,南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中扇沉积。提出了研究区发育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组合以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组合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石千峰组千5段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查明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大量钻井、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识别出千5段典型相标志,并据此分析其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明确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研究表明,延长探区千5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靖边-横山-子洲-吴堡一线为界,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南部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改道频繁,在横向上往复迁移,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形成了大规模的砂岩沉积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0.
胜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胜坨地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描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三层结构,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主体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准东地区侏罗系既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位于阜康凹陷南部的甘河子剖面出露连续完整的中-下侏罗统,通过对甘河子剖面精细地分层观察描述,并以岩石的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颜色和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等实测资料为依据,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认为八道湾组下部为曲流河相,中部发育滨浅湖亚相,上部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三工河组下部发育辫状河相,上部主要为滨浅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为曲流河-湖泊-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湖泊-辫状河-曲流河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区古水流资料显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沉积期的古流向多在SSW向-SW向之间,结合沉积相的相序变化规律,表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属于克拉美丽山前沉积体系,该时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水下沉积;西山窑组古流向的优势方位为NW向、NWW向,推测该时期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已经存在,北三台地区及博格达山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初步抬升,阜康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格局较早侏罗世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须家河组为一套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的多类型沉积体系复合体.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中地表径流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并可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种亚相沉积;湖泊沉积体系发育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沉积;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发育潮坪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地层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相与微相的展布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岩性和岩相组合、泥岩及砂岩的颜色、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背景的研究,证实了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发育浅水条件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不是陆上的河流相沉积.临盘油田大卢家地区馆三段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并细分为水下辫状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本区30多口井系统性沉积相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自下而上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划分了5种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碳酸盐岩陆棚体系、三角洲体系、泥炭沼泽体系和河流体系。根据岩石类型、颜色、自生矿物、生物化石等特征,进一步将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7种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分层序研究了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地震相、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为评价晚古生代的生、储、盖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田的发现揭示了下寒武统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不同于主要目的层龙王庙组的是沧浪铺组的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尤其是沉积相研究十分薄弱,因此,有必要对该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展开研究。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薄片等多种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沧浪铺组岩性自下而上呈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的变化规律;该组发育碎屑滨岸-陆棚、碳酸盐缓坡和风暴沉积等3种沉积模式,陆棚、内缓坡等2种沉积相以及混积浅水陆棚、浅水陆棚、混积潮坪、潟湖和浅滩等5种沉积亚相;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以陆棚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呈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浅滩-混积潮坪-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混积潮坪的沉积亚相演替规律。该研究成果为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一步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及优质储层的分布和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营城组和上侏罗统沙河子组广泛发育致密砂砾岩,是该区主要的储层。深层致密砂砾岩气藏显现良好的勘探前景,正确认识该类储层是有效开发其油气资源的前提条件。文中应用地质、化验分析和地球物理等方法,以松辽盆地南部A断陷为例,从沉积相带展布、成岩相类型、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深层致密砂砾岩有效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有利沉积相带多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有利成岩相多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致密强压实相、致密压实-硅质胶结相、致密压实-含方解石胶结相为有利隔层;穹窿、断鼻等构造附近有利于该类储层微裂缝和溶蚀作用的发生,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了该地区中浅层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特征,明确主要砂体的成因和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准噶尔盆地处于坳陷湖盆演化阶段,玛湖地区由"多隆多凹"逐渐转化为"大型缓坡"背景,在此基础上发育四大物源体系,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类型;②克拉玛依组下段的砂体主要集中于底部,与泥岩呈互层状,在夏子街、黄羊泉等主物源区较为发育;③克拉玛依组上段的砂体主要发育于顶部,三角洲砂体呈叠瓦状向湖盆中心进积,延伸较远。克拉玛依组下段砂体与上段厚层暗色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和克拉玛依组顶部砂岩与白碱滩组巨厚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均为有利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致密砂岩储层。该区主要经历了晚石炭世海侵、早二叠世山西期海退形成的三角洲、下石盒子期河流发育的海–陆过渡沉积,形成的测井相类型多样,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将该区储层划分为8种岩石相类型,明确了不同沉积体系储层及有利沉积相带;其中下石盒子组盒3、盒2、盒1段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主河道,山西组山2、山1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有利相带为分流河道,太原组太2段主要为障壁岛–泻湖沉积,有利微相为障壁砂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