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泌阳凹陷的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生产资料表明,泌阳凹陷内断层封闭形式已发现有油-油、油-水邻接等八种形式,封闭机理有断面封闭、对盘岩层封闭和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同生正断层在活动期是流体的渗流通道;第二,断层活动改变了两盘地层的邻接状态。根据对凹陷内几个主要油田的断层研究分析,断层的封闭能力和特征主要与断层规模(断距大小)、两盘地层邻接状态、产状、埋藏深度、流体性质和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与苏北盆地洪泽凹陷中断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在静止状态对油气运移主要 起封闭作用,在断距大于储层单层厚度以及断开层序的净毛比较小的情况下,断层横向上主要起封闭油气的作用,而纵向上对油气的封闭能力与泥岩欠压实带有关,欠压实带的过剩孔隙流体压力可阻止其下方的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欠压实带之上的油气则可以沿断层向上运移,并引起油气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群苦恰克构造带油气运移与聚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Ⅲ油组原油,其苯并咔唑绝对浓度和苯并[a] 咔唑/苯并[c] 咔唑的变化规律显示两种来源的原油运聚方向均为从东向西,与该构造带现今东高西低构造格局有矛盾。根据该构造带的演化史,石炭纪早期古巴什托普背斜已具雏形,二叠纪晚期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第三纪受柯坪推覆体的影响才变为东高西低。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运聚应发生在二叠纪晚期( 正是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油高峰期) ,聚集于统一的古巴什托普背斜;晚第三纪构造格局变为东高西低后,发生源于石炭系原油的运聚,同时已聚集的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进行从西向东的调整。因此,群苦恰克构造带的东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图2 表1 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4.
5.
一种油气运移聚集模拟实验装置,涉及一种油气运移聚集实验装置,包括恒温箱(1A)、高压微流量泵、压力传感器、三相计量装置和气动阀,恒温箱(1A)中设置有岩芯夹持器和热电偶,其特征是新增加一个恒温箱(1B),恒温箱(1B)中设置有岩芯夹持器和热电偶,恒温箱(1B)中的岩芯夹持器一端和恒温箱(1A)中的岩芯夹持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塞容器和气动阀与高压微流量泵出口连接,恒温箱(1A)内的岩芯夹持器一端与恒温箱(1B)的岩芯夹持器连接,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东营凹陷的永安镇断块油气田为例,根据油气分布特征及流体性质变化规律探讨了断块同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研究区主体部分为一被阶梯状断层切割复杂化的背斜构造,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将其切割成自北向南依次降低的3个台阶,4个含油断块区。早第三纪末东营运动断裂活动断裂不仅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也造成了地层的大幅度的倾斜,油气一方面沿断裂垂向田深部运移于浅部,另一方面横穿断层向相邻断块运聚,形成大 相似文献
7.
逆掩断层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地质构造中广泛发育。在动力学机制上主要反映两种型式,即朱夏教授总结的板内变形七种机制中的两种:A式俯冲(A—Subduction)和基底滑移(Basement ramp)(朱夏,1982)。 相似文献
8.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株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原油是2类自生自储原油;3个异常高压流体带严格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9.
盆地演化、油气系统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充满了混沌与非线性特征,单纯使用传统的地下流体动力学方程,无法实现油气运聚的模拟和评价。作者探讨了将传统动力学模拟与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结合起来的的途径与方法,即在三维构造地层体的动态模拟基础上,采用单元体模型使非均质的复杂通道体系转化为有限个简单均质体后,再利用传统动力学模拟来对相态和驱动力求解,然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来解决单元体之间的油气运移方向、运移速率和运移量等问题。利用所编制的软件对珠三凹陷的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进行了动态模拟,有效地揭示油气运聚的复杂机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历史时期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了解油气运移、聚集及随后的再运移、再聚集、最后评价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及其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陆梁隆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具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两大断裂系统。陆南、基东和基南3条区域大断裂是连接油源的主要断层,陆南和基东断裂均具上正下逆结构。基南断裂为逆断层,浅部未发育正断层。基东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可形成断层侧向封堵油气藏;陆南断裂上部正断层侧向封堵较差,纵向也是开启的。基南断裂活动期与风城组烃源岩主要生油期即第一次成藏期匹配较好,三叠纪该断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基东断裂和陆南断裂底部逆断层活动期与油气成藏匹配关系与基南断裂相似,而其上部正断层活动期与乌尔禾组主要生油期即第二次成藏期匹配关系较好,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燕山运动期断裂对原生油藏保存、改造与破坏以及对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改造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塔东2号背斜构造在晚志留世开始形成雏形,晚三叠世基本定型。通过对塔东2号背斜构造二维地震资料、塔东2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和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东2号构造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主要分两期:分别是古生代断裂系统,中生代断裂系统,这两期断裂系统均受控于包括车尔臣一级断裂在内的塔东南地区逆冲断裂系。背斜构造地区主要发育寒武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寒武系、震旦系两大套储盖组合及前震旦系变质岩潜在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断裂系统对塔东2号构造的储层改善和油气的疏导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了油藏后期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海相沉积赋存,分布面积广泛。在总结我国海相地层油气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再生烃3种成因类型油气藏,并综合分析了这3类油气藏形成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与有利勘探领域。我国海相烃源岩成因油气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应该针对陆上原生与次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海域原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加强海相地层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断裂的活动期与油气的运聚期配置关系来看,三叠纪至侏罗纪的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相匹配,对油气的运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断裂与不整合构成“之”字型运移网络,使油气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从深层向浅层呈台阶式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