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商业综合体的中介空间是一种过渡空间,为人们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提供了物质支持,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对中介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以人的行为心理体验为基础,探讨了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的中介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都市传统商业街的再创造——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规划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建设背景出发,论述步行街建设意义、设计理念、设计要素,探讨以城市环境创新为基础的传统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业街是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消费模式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引导商业街的开发策略和空间模式的发展更新。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析消费模式的变化趋势,从而对城市商业街的开发策略及空间模式提出一些初探性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体——商业对城市空间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综合体是基于商业与城市复杂关系的一种新的建筑表现形式,它复合了处理商业与城市关系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商业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主导要素,其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街区混合功能的整合、与环境文脉的结合及开放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万达商业综合体建筑形式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同时形成了属于万达的建筑形式创作语言。本文以位于哈尔滨的两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为例,从城市空间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建筑形式创作的策略和手法。 相似文献
9.
万达商业综合体建筑形式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同时形成了属于万达的建筑形式创作语言。本文以位于哈尔滨的两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为例,从城市空间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建筑形式创作的策略和手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我国大型城市发展的扩张阶段中,近郊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存在的人流潮汐问题,本文提出以经济学中的共享经济概念与建筑学中的共享空间概念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近郊轨道站的三个影响范围实现经济上和空间上的共享,最终形成新的共享TOD模式.该模式使站点能够在清晰地解决不同时间点的交通接驳的同时,使开发空间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
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
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
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
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
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
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
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
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
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
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
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
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
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
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北京旧城街道的系统调查和研究,总结出针对特色街道空间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北京旧城街道进行分类和梳理,进而提出有步骤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从而激活北京旧城特色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转型的大环境下,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以及城市中心区传统产业的外迁和置换,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杭州为例,在分析目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城市宏观层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绿色基础设施是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
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势必
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更具要求。青藏高原生态
安全屏障区存在生境破碎、生态脆弱等困境,
尤其在经济水平与地理环境双重制约下,如何高
效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以提高
人居环境质量仍具实践困境。论文基于国土空
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视角,以西藏索县为例,通过
形态学空间格局、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区域景
观要素及生态源地,筛选廊道与战略节点对格
局结构进行优化,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探索绿色
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研究
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实证
依据,亦能为其他高原寒地城镇生态可持续发
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宗山建筑聚落是旧西藏最主要的建筑聚落形式,它几乎包含旧西藏所有的建筑类型。宗山聚落历史悠久,它的形成与空间形态反映了西藏城镇格局及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是研究西藏城镇发展的绝佳切入点。通过分析西藏宗山的原意,采用广义宗山的概念,将宫殿建筑及狭义的县一级行政单位宗山建筑归为宗堡式建筑一类,统称为宗山建筑。从西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出发,对西藏宗山建筑聚落进行分期,归纳分析了不同时期宗山聚落的代表性聚落、功能及地位、营造特征、宗教特征。以日喀则、江孜为例,分析了宗山聚落的功能性质、选址布局、空间分布形态及城镇形成过程,并对宗山聚落形成的城镇规划思想进行了评析,以图全面客观地把握宗山聚落的总体特征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由中国古代城池图引发出的对中国传统空间意识的思考。在提出了"内向型空间意识"这一概念后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衍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传统文化的多个视角来分析、验证其存在性,以期能对现代的建筑与艺术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聚落在退耕还林与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基于传统社会关系形成的聚居形式难以适应并逐步衰落,需要协同时空间变化,实现韧性发展。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研究小流域乡村聚落空间韧性,构建“拓扑仿真—韧性评估—空间优化”的研究框架;以汃河流域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对乡村聚落从现状到未来的多种演变趋势仿真,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对聚落空间韧性评估,并基于韧性评估结果对流域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最终确定了区域村镇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划分6类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分类引导建议。近期行政村数应为29个,人口约为3.89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466.7 hm2;远期行政村数应为23个,人口约为2.91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349.5 hm2,并形成“交通廊道乡村带+特色小镇”的理想空间形态。研究成果解决了在复杂变化中揭示乡村聚落空间韧性的科学问题,可为小流域乡村聚落韧性评估与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巧霞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1)
传统商业街区的衰落是当前城市出现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纷纷开展对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开发.传统街区改造的途径基本分为全部拆建、局部拆建、环境改造3种,然而各街区的改造效果却良莠不齐.以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环境改造为例,分析了步行街改造的背景和措施.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评价了改造效果.最后通过分析步行街行人的心理需求,提出针对街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方面的优化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