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华中 《中国电梯》2014,(20):44-45
电梯是建筑物中的垂直运输交通工具,穿梭在大厦的每个楼层,但是,某些建筑的部分楼层只允许专门的乘客到达。智能IC卡系统就能为电梯管理提供方便,通过智能卡系统,将IC卡授权,实现对乘客到达楼层进行管理,并且通过智能卡系统的联网,实现对所持IC卡的乘客联网实时管理,例如,黑名单管理功能,防止卡片遗失被他人拾到后非法使用,持IC卡的乘客通行时间限制的管理等。还可以具有对乘客所持IC卡的使用时间、所使用的梯号、所到达的楼层信息进行统计、打印、存档、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住建部IC卡中心以及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市番禺区组织召开了“建筑及居住区门禁系统安全应用技术研讨会”。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出对智能卡在住建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门禁一卡通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杨静谷 《智能建筑》2009,(10):16-17
目前,IC卡的使用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交通卡,银行卡,付费卡等等,IC卡以其便捷、安全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在智能建筑领域,智能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门禁出入控制,电子巡更,身份识别等系统中。然而2008年,主要应用于非接触IC卡系统的Mifare芯片的安全算法遭到破解。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江泽民同志倡导实施“金卡工程”十周年,作为国家金卡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事业IC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2003年11月19日—20日,由建设部信息办、建设部科技司、城建司和浙江省建设厅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暨IC卡相关技术设备展示会”在杭州召开并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1 研究内容 上海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主要是重点研究和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的应用与服务休系,其研究攻关的主要内容包括:1.1 “一卡通”标准 由于“一卡通”第一次在国内得到大规模应用,且无可借鉴的相关系统或资料,因而建立系统标准成为项目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庄深入考察上海城市交通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标准《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C)卡技术规范》,使自行设计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既能满足ISO14443TYPE A标准,又可形成独特的通讯加密算法;针对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做好卡片的结构设计,以满足“一卡多用”;定义统一的IC卡交易过程,避免不同行业的应用冲突,并保证最大交易时间小于300ms。根  相似文献   

6.
根据市场要求,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建设事业智能卡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智能2000-IC(CPU)卡预付费水表应用系统”,并于2001年5月11日正式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认为“达到国同领先水平”。现已在全家生产厂转化生产。在该项研究中,对多项传统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的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取信,阀门,专用集成电路,采用CPU卡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委会与中国房地产协会信息中心在华旭金卡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下,召开了“现代建筑中的智能卡应用”研讨会。会议邀请各大设计院所的设计专家为参与,建设部科技委顾问(原建设部总工)许溶烈先生、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高级工程师郭锡坤先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委会秘书长潘利华先生分别就会议主题进行了讲演。各设计院所的专家及设计人员也就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设计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随着人们对科技在建筑中的不断应用,智能建筑以IC卡为介质的楼宇一卡通系统将会变得越…  相似文献   

8.
一、公共交通IC卡系统介绍公共交通IC卡系统,是指在消费者与公共交通服务营运商之间以IC卡(主要是非接触式IC卡)为载体,作为传递消费、服务和结算信息的核心手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安全及IC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IC卡系统建设供需见面会”将于4月底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是为满足城市新建交通IC卡系统的要求,以及已运营IC卡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要,在建设事业IC卡行业内组织召开的第一个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供需洽谈专题会。会议突出城市交通IC卡系统新建与升级改造的功能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了更好地总结建设事业IC卡的应用经验,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IC卡应用模式和技术的发展,“第五届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论坛”定于2006年10月26日-27日在南京召开。“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自2002年召开以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事业IC卡应用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推广城市广泛应用经验,宣传新技术产品,结合国家关于“金卡工程”十周年的宣传工作,建设部科技司正在组织编写《建设事业IC卡的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此书计划编辑“成就篇”、“技术篇”、“政策篇”、“企业篇”四篇。主要介绍近年来建设事业IC卡应用的技术和经验,展示国内外IC卡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是建设事业IC卡十年来实践应用的汇总和沉积,具有较高的学术交流价值和保存价值。本刊书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万字。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
银联金融IC卡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卡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寿命长、可脱机使用、支持非接触使用、支付更快捷、可支持多行业应用的特点。本文对高速公路运营方在封闭式收费中引入银联金融IC卡应用进行了浅析,主要围绕涉及主体、业务流程设计、关键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高速公路运营方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     
“建设事业IC卡城市应用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展开//乌鲁木齐安装“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IC卡产业及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伴随着我国政府启动的“金卡工程”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十年里,我国的IC卡产业及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走过了启动阶段,发展速度惊人,在建设领域中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出现了IC卡水表、IC卡燃气表、查询机、园林收费机、手持POS机,  相似文献   

15.
姚智勇 《中国电梯》2004,15(6):47-48
目前,读卡器系统已经全面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乘车、银行、商店、旅馆饭店、公园等等普遍采用了刷卡结算方式.既简单又方便。可见.读卡器在公共场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过今天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读卡器系统——电梯IC(Integrated Circuit)卡系统。顾名思义.作为专业的IC卡系统它当然区别于常规的IC卡系统。下面我简要介绍此系  相似文献   

16.
“一卡通”系统顾名思义即是“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系统,并且智能卡形状小巧轻薄,携带使用方便,它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对内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对外提升企业的商业形象,从而有助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一卡通”这些概念和用途已被大多数开发商、企业和用户所接受,正成为智能楼宇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单独的子系统(门禁、停车场、消费等)的简单拼凑和整合,要使智能卡真正起到电子证件、电子钱包、电子钥匙的功能,就必须做到“一卡、一网、一库”,…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7)
<正>目前,在高速公路上,采用Mifare标准的非接触IC通行卡不断在收费员和司机手中流通,同时收费中心与收费站、收费站与收费站之间需对IC卡进行调配工作。IC卡经手人员多、流程复杂,如果没有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很容易造成IC卡的大量丢失。甚至有人对IC卡中数据进行修改或伪造后进行交易,偷漏通行费,给业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IC卡管理跟踪系统,实现对IC卡流通的严格控制和跟踪,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IC卡流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各类卡基事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一现状指出,智能卡的应用水平不仅表现在人均持卡张数上,更体现为智能卡应用功能的强弱以及集成度的高低,并针对国内现状分析了智能卡应用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与集成的可能性。最后以上海为例对智能卡应用功能拓展与集成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绝大多数智能卡功能基于银行卡、交通“一卡通”以及社保卡三大系统实现,并在功能上予以提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磁卡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另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卡——IC卡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其取代。1970年,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了集成电路卡(Intelligent Card),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IC卡。IC卡的外型及尺寸与普通的信用卡大小一致,它与磁卡的主要区别是在卡的正面嵌入了一块集成电路晶片,有的IC卡兼有磁卡功能,在其背面贴上磁条。但从技术上讲,IC卡有着磁卡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IC卡的信息存储量是磁卡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可以说有IC卡可以真正实  相似文献   

20.
IC卡.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对于它的使用,我们并不陌生。但是.许多行业各自建卡.又带来了诸多新问题:资源浪费,人才浪费.一人持卡多张的不方便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通卡”应运而生。“城市通卡”.就是在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一卡通用”的IC卡.有的地方称其为“一卡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