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IT业巨大成就的背后与华人的巨大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中国IT业的人才现在却一面是IT企业抱怨没有好人才,一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中国IT人才的问题,还是人才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IT业巨大成就的背后与华人的巨大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中国IT业的人才现在却一面是IT企业抱怨没有好人才,一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中国IT人才的问题,还是人才机制的问题?IT人才也好,其他专业人才也好,出路无非两个:就业和创业。对于这两个出口的全面审视往往可以窥见人才生态的深层问题。如果一定要拿美国IT业华人的突出贡献和个人成功与中国国内IT人才不尽人意的境遇相比较,结论就会跃然而出——环境和体制,不是出了问题就是存在差异,也许是比较大的差异。其实这个结论不言自明,而且是老生常谈。这可以从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IT产业的教育储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IT业的,多少都应知道印度在软件产业方面的发展。这个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的国家,其软件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印度是世界最大的软件产业外包中心。作为与印度存在同样人力资源状况的中国,目前在软件外包服务业务上的营收大约为122亿美元,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这只是国内IT业状况的冰山一角,我们由此也看到了IT产业教育储备问题的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IT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 中国的IT业任重而道远,政府将IT视为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部分,硅谷中关村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资金收入,也产生了数以千计的拥有巨额财富的IT人士。国家的现行政策是鼓励IT业摆脱困境,快速崛起。IT人才已从世纪初遭受的困惑中走了出来,微软考试认证、Cisco认证、Oracle认证以及在全国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连续多年位居全球企业500强前列,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有业内人士戏称,IBM是中国IT业的“黄埔军校”。那么,IBM何以会成为中国IT业的“黄埔军校”?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进入这所“军校”?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人“过劳”问题,尤其是IT业“过劳”问题的讨论其实早已有之。只不过由于近年来一些知识分子的过劳致死而导致人们对该问题的广泛关注。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2005年,我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由  相似文献   

7.
惠普在年收入上实现对IBM的超越,或许正预示了IT业界“水平时代”的全面到来。IBM始终都是全球IT业制高点上的一面旗帜,其年收入多年来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由此成为众多IT公司竞相顶礼膜拜的楷模。但很快,另一面旗帜从山峰的另一侧拾级而上。根据2006年11月中旬发布的财报,惠普在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下半年,中国IT界的一大景致就是各跨国IT厂商的CEO接连访华,这些IT业的资深精英向业界传达了一个同样的声音:中国市场是最后的一块肥沃土地。在这些巨头的言语背后,我们也许还能嗅到这样的讯息:无论是IT业的白领还是痛苦转型中的IT企业,都别无选择地需要考虑少谈一些文化、人才、管理之类的本地化优势,因为这些优势很快将变得更加中立甚至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利器。从根本上来说,IT企业正确的技术战略选择将成为气长永续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要加入W7D了!IT业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按照WTD的要求,到200年,中国将不再对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半导体设备征收关税,而是实行国际通行的零关税。这即是说,加入WTO后,中国IT业的大门要100%向世界打开。我们的IT业者抗得住吗?回答是肯定的。面对风起云涌的IT业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中国的Yf业者不仅不会惊慌失措,而且完全可以从容上阵,成为全球IT业界的弄潮儿。首先,计算机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这个行业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胎记,它从兴起、发展一直到今天,不是靠吃财政饭、靠国家补贴…  相似文献   

10.
韩少云 《程序员》2008,(12):40-41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众多行业都陷入寒冬,但谁能想到它竞缘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国IT培训行业遭受金融海啸之后是兴是衰?达内作为中国IT软件人才培训品牌的一面旗帜,如何应对这个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危机中杀出一条血路,攻略备战?达内教育集团CEO韩少云先生畅谈达内面对金融海啸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与网络》2003,(5):28-28
纵观国内近几年的IT培训认证市场,虽然因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企业对IT人才的强烈渴望,一直保持着火爆的场面.许多培训机构从中国IT业的大计出发,力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借此打造自身品牌:但同样不能否认,也有一些培训机构纯粹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招徕求证者,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国内的IT培训认证市场该走向何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超 《中国信息化》2008,(12):42-45
IT咨询相当于企业的军师,能够从各方面协助企业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IT咨询业的发展和成熟度与IT市场的发展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许多具有IT技术背景的企业大量涌入咨询行业,成功的范例是IBM向咨询服务方向的转型,采取IT硬件加软件再加服务的模式。IDC(中国)副总经理暨业务发展总监万宁指出,目前中国IT咨询业的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未来五年内中国IT咨询业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IT人力资源的发展是中国和区域发展的需要 1.中国IT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力资源的发展 IT产业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中国IT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国IT业的市场分别为26亿美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IT人死于“心碎”?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某“知名IT评论家”的文章,说IT界“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不是死于真正的市场衰退,而是死于自己的‘心碎’:信心、斗志和激情的丧失”。 这真是一篇主观唯意志论的奇文,看了让人哭笑不得。中国IT业的泡沫破灭是怎么造成的?它是能够靠“心情”挽救的吗?这个问题现在应当搞请楚了。 中国IT业的泡沫破灭是有其必然性的,我认为主要原因大抵有三:首先就是中国的IT业还是个幼稚产业,技术实力乏善  相似文献   

15.
全球IT业的严冬还将持续,好在中国IT业明年要比今年乐观一些。 不管IT业如何评价麦肯锡公司,但其拥有的为中国IT企业咨询的8年经验及其在全球IT业的客户资源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2002年年末,请这家公司来为IT业的2002年做个总结,同时为2003年做些准备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本刊就此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吴亦兵。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一年,国际化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中国各大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将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信息化改造成为国内银行整合竞争优势.推动业务创新的重要支撑。4月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在北京举办了“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研讨会“,来自政府.银行机构用户、银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三方咨询机构。系统集成商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了在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深入推进阶段IT系统升级改造的驱动因素以及IT与业务创新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丁伟 《微电脑世界》2002,(24):102-102
2002年,世界经济萧条,IT 业是萧条的明星;同样的2002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IT业是增长的明星。在这样一种独特的背景下,由《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以“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IT企业的选择”为主题的2002中国IT 财富年会于 11月 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的IT业今年虽然是增长的明星,但从各位与会的中国IT 精英略显严肃的脸上,我们却仿佛能看到今年增长背后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IT认证纵览     
朱冬梅 《个人电脑》2005,11(12):260-263
IT业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产业的技术革新速度是那些传统行业所无法相比的,有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核心技术就可能发生翻开覆地的变化。以数年为一个教学周期的传统教育难以跟上IT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为此,众多的IT公司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纷纷向社会推出了自己的IT认证体系。只要通过由这些IT公司自己主办的考核,考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IT认证,以证明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IT类人才的时候,都把IT认证当作评价应聘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可供选择的IT认证越来越多,考试难度和费用参差不齐,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目标谨慎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25):18-18,20
随着IT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对IT专业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越来越多的IT厂商和培训机构将培养IT人才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到目前为止,他们不仅提供思科认证、微软认证、Sun认证、Macromedia认证等培训,还根据用户的需要定制各具特色的IT培训服务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甚至处于某些金融业务替代地位的IT巨头的挑战,竞争的焦点恰是网络银行。中国网络银行需要在人才、网络化思维、法规监管等方面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